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094551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复习资料1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可言传;程序性知识:如何做的知识。陈述性知识通过大量练习具有自动化的特点之后,就变成 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的重要条件。区别:1传授方式:以言语中介,不可言传2获得方式:听、读、写,练习和实践3表现方式:回忆或再认,操作 4表征方式:命题和命题网络,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2、美国心理学家梅耶认为知识应包括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 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于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 的知识。可见策略性

2、知识也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一部分。智力=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美国哈佛大学帕 金斯教授)其中,策略性知识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策略性知识的智力培养是发展人的智力的最重要的方 面。知识的表征: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1):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命题是知识和信息最小的 单元,命题由论题和关系两个成分构成。命题之间由于有相同的论题而相互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命题网络。(2):程序性知识以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它是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当一个产生式的动作成为另 一个产生式的条件时,产生式之间便相互联系

3、起来,构成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表征了复杂的技能的完成过程。学习的信息 加工过程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1、信息贮存库,在加工模式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2、认 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存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智力活动。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 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3、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 知过程的控制。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1、感觉记忆是第一个信息贮存库它将来自环境的刺激直接(未被加工的状态) 保留,直到它们受到注意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容量无限,消失迅速(通常是1-2

4、秒)是其特点。2、注意和知觉。注意是对刺 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信息加工是从注意开始的。在教学中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是很关键 的一环。(方法:新奇、变化、示范、教具、强调、提醒等)大部分信息未受到注意而迅速消失。这少部分受到注意的信息便成 为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得到进一步的知觉加工,使信息获得意义并进入工作记忆。可见,选择性知觉是使受到注意的部分信息 获得意义的过程。它是信息是否从感觉记忆进入到工作记忆的关键环节。学习者的注意状态、动机状态、先前经验和期望都会 影响对信息的选择性知觉。工作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1、工作记忆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

5、有 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工作记忆有三个特点:A、保持时间短(对新信息保留大约在10-20秒)因此也被称作 短时记忆。B、容量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记住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C、信息处于激活状态。为了增加工作记忆的 信息容量,提高加工效率,可以采取两条途径:组块和自动化。组块和自动化。1、组块是指将分离的项目组合成较大的和有意 义的单元的加工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A、将一些分散的、较少的知识单元组合成一些较大的、有意义的信息单元再 呈现给学生;B:通过大量练习,使一些基本技能,如阅读、计算等达到自动化;C:以适当的速度呈现信息,确保学生理解所 呈现的信息,防止信息

6、超载。有关认知加工过程:复述和组织是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的信息加工过程。复 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复述有两种类型,即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维持性复核是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 记忆的信息。通过维持性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的的信息,通常是一些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 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精制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新信息附加额外 的信息的过程,精制包括以下各种方式:1、对新信息进行联想;2、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将新信息的字面意思进一 步扩展和延伸;4、把新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5、举出一

7、个关于新信息的实例;6、补充新信息的某些细节;7、找出与新 信息有关贩上位观念或下位观念;8、对新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等。激活的扩展以新信息为线索,通过学习者有意联想, 贮存在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一些与新信息有关的信息相继被激活这一过程。精制性复述作用有两个:A: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加深二者的记忆;B:更容易对信息从长时记忆中进行检索。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 关联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精制性复述有助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组织则是建立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之 结合成一个整体。组织策略一种最常见的是归类,另一种方法是纲要法。主要用于把握课文的

8、结构。组织作用包括两个:A:经 过组织的信息最容易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并在长时记忆中建构命题网络;B:经过组织的信息,也便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回忆) 信息。长时记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贮存库。保持时间长;容量巨大;未被激活状态是其三个特点。提取是指积极地从长时记忆 中检索信息,将信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的过程。提取过程始于刺激情境提供的一个线索。提取线索通常以问题形式 呈现。为了提高提取速度,一要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复述、精制和组织等策略;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干扰是指 在学习之前或之后所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信息丧失。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 学习

9、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另一种倒摄抑制(反之)。在学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效应。产生原因是 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与提失败有关。人们常常 意识到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说出,研究者称之“舌尖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进行 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1885)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随着 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 素除时间外,还有:1、学习材料的性

10、质。一般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慢。2、学习材料的数量。在 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多快少慢;3、学习程度,对学习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实 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4、加工程度。学习时单纯的复述材料,保持效果较差,遗忘较多。经过学习者精制和组 织的材料遗忘得较慢。复习的条件和方法:1、及时复习,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为了防止遗忘首先就要及时复习。2、分 散复习,即使做到了及时复习,也不能一劳永逸。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3、阅读与尝试加忆相结合,此法可以使复习效 果大大提高。对于有意义的学习材料,阅读与尝试回忆的最佳时间比

11、为2: 3, 2/5时间用于阅读。4、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用背 诵文章作比);5、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这是由于运用多种感官给回忆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元认知即个体拥有的关于认知过 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元认知知识贮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包括认知主体,认知任务和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具 有比较稳定的特点。学习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元认知的监控。2概念:指用一个名称或符号来代表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时间或思想。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1概念的定义性特征2原型 3讲授概念的方式4概念间的联系5学生自身的因素。概念教学策略:1提供概念范例2利用概念间联系构图3消除错误概念4 加强练习和使用。问题的基本

12、成分:起始状态,目标状态,障碍。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理解与表征问题2选择方法(启发法: 试误法,手段目的法,逆推法,类推法,爬山法,简化)3执行方案4评估结果。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1知识 和表征2解决速度3侧重点4过程的监控。培养学生解决学业问题的能力:1利用学生间的社会相互作用2教给学生一般性的解 决问题的策略3分析例题4让学生用视觉表征问题5专家示范6训练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监控。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为学生创造机会2进行问题策略训练:(检查单法,类比模拟,移植综合,克弱转换,非逻辑联想,侧向思维,转熟为生,延 迟判断法)3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个体用以提高学习

13、效率的任何活动。学习策略的类型:1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 组织)2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自我调节)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学习环境,努力,寻求支持)学习的几种主要策略:1 元认知策略2注意策略3组织策略(概念图,比较图,示意图,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4精加工策略(类比和记忆术)5 做笔记(要点:准确记录,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多留空白,提高速度)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1可用性缺陷2产生式缺陷。影 响学习策略训练的因素:1学习策略的适用性2发展的年龄差异3个体的自我效能水平4学习者的个别差异:(认知风格,认知 能力,生物钟,学习进程)学习策略教学的指导:1 了解学生的个体发展阶段2教师的示范3

14、明确告诉学生策略的效能和优点4 是学生掌握心而论的条件性知识5仅练习和迁移不够,要学生学会监控6对比效果7学生反复使用达到自动化8自我控制训练。4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的 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的功能:1引起 行为的激发功能2定向功能3强化功能。动机两个基本因素:内驱力和诱因。内驱力分成生理内驱力和社会驱力两种。诱因是 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可以划分为外来动 机和

15、内在动机两个范畴,内在动机对学习的推动力作用是稳定而持久的。外部强化是激发外来动机的必要条件。强化物运用强 化的依随性原理(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的这种依随关系被称作强化的依随性)。普雷马克原理,即 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强化训练注意:1、必须是先有行为, 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2、必须使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3、必须用学生喜欢 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强化程序是指在强化频率和可预见性上的各种模式。它可分为1连续强化适用 于某种新的学习刚开始的阶段使用,而后

16、就要尽可能转入间歇强化。2间歇强化又称作部分强化1根据强化时间间隔它还分为固 定时间间隔强化和变化时间间隔强化。2根据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关系,强将部分强化分为固定比率强化和变化比率强化。外 部强化的副作用即损伤某些活动的内在动机。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强化可分为两种类型:1正强化 也叫积极强化,此时的刺激叫做正强化物;2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消除或避免时所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果。这 一被消除或被避免的刺激叫负强化物。认知好奇心是内在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人类在婴幼儿时期通常以三种方式探究活动来表现他们的好奇心:1、感官探究;2、 动作探究;3、言语探究。好奇心分为一般好奇心和特殊好奇心。引起一般好奇心的重要条件:是信息量的大小,特殊好奇心产 生的重要条件:认知上的矛盾则。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 动力量。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量所引起的。成就需要概念(默里1938 )定义: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