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霞音乐教学案例分析1.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08639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爱霞音乐教学案例分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爱霞音乐教学案例分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爱霞音乐教学案例分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爱霞音乐教学案例分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爱霞音乐教学案例分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爱霞音乐教学案例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爱霞音乐教学案例分析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材 提高音乐课堂实效性案例分析新密市实验小学 李爱霞【背景简介】音乐课程改革已经较为成功地推广了几年,我们实施着音乐课程标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被摒弃,音乐课堂改革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在音乐新课程的教学中,“创作”这个字眼儿成了一个时尚的话题。音乐教学的“创新”,包括音乐课前教材的创新,课堂环节的创新等等。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作潜能。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过多地注重教材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多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音乐教育的实现和发展。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运用音乐教材内容,让我们的学生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

2、中来,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呈现出教师创作、学生再创作的 “一片繁荣”景象。 【案例描述】 教学预设片段:春晓一课是音乐二年级第四册教科书第一课中的一首欣赏曲目。按照自己在课前所备内容,我是这样来上这一教学内容的:1、让学生学会古诗春晓,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该诗后,说说诗歌所描绘的情景。2、聆听歌曲春晓,体会诗与歌结合的艺术美。第一个上这节课的是201班,平时这个班比较活跃,喜欢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前五分钟的“闪亮登场”有一位学生正好表演了朗诵古诗春晓,而且朗诵地非常有感情,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原来的教学计划被打翻了,因为孩子对春晓这首诗已经很熟悉了,那么我接下去怎么样

3、才能用另一种方法导入,或者说是让学生自主地想要学习、聆听歌曲的春晓呢。这时我想起了“诗歌”一词,古时候诗和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诗就可以歌,有歌也便有了诗!于是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计划 教学生成片段:1、师:春晓这首诗真是写得非常美,谁愿意再来为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呢?这时基本上全班同学的小手都举了起来,于是我就让全班同学一起站起来,富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首诗。他们真的念得很好,把我都给感染了。2、师:哇,大家念得真的是太棒了!那么老师现在把这首诗用小节线划分了一下,你们谁能来念一下?春眠 | 不觉 | 晓 | 处处 | 闻啼 | 鸟 | 夜来 | 风雨 | 声 | 花落 | 知多 | 少 |孩子

4、们读得很顺利,也发现了其中的节奏感。3、在同学们都掌握的基础上,我把所有的歌词都擦掉,然后换上了节奏记号“X”,让孩子们用手根据节奏来拍一拍。X X | X X | X -| X X | X X | X -| X X | X X | X -| X X | X X | X -|4、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于是我告诉学生用开小火车的形式随意地说一个相接近的音来完成编曲,每小节是二拍。孩子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饶有兴趣地开起小火车来。他们所编的第一段乐曲是这样的:1 2 | 3 5 | 3 |2 3 | 1 2 | 2 |3 6 | 5 4 | 3 |2 3 | 1 2 | 5 (1) | 编完所

5、有的音符,我把学生们编的音在钢琴上弹奏了一遍,学生们都惊呆了。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惊叹他们随意地说一个音居然能编出如此好听的音乐来。我恰如其分地表扬了全班小朋友的创作“才能”,然后告诉他们,一首歌如果全都唱完了的话最后一个音最好是落在1上才显得有结束感。于是在我们的二度修改后一首还算是比较好听的乐曲诞生了。5、师:请孩子们随着我的钢琴伴奏唱一唱我们自己编的曲子,还可以拍起小手打节奏!乐谱唱完后,我便让孩子们将春晓这首诗里的词一字一音地放到乐曲里。孩子们在我的钢琴伴奏下一下子就唱会了歌曲,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理论分析】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

6、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的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音乐课程中,“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因此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问题】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有很多接触各种音乐的机会,正规的幼儿园学习,早教的

7、教材,早教的机构等,使得他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已经会唱这首歌或者对乐曲比较熟悉了。比如一年级劳动最光荣这首欣赏曲,幼儿园时孩子们都听过;洗手绢这首歌曲孩子早已经会唱了;这就形成了学生学习中的现实起点与教材预设不一致的现象。这一现象体现在以下几个弊端:学生已经听过乐曲,但却无法感受到乐曲的情感、背景等;学生已经会唱这首歌曲了,但却有很多歌曲难点没有唱准;学生熟悉乐曲,却无法创新乐曲;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作深入的学生调研,真正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调整教学预设,活用教材。通过这堂课我开始反省自己,也开始反省我们的音乐教学。平时,我们把教学内容看得太死,只知道教科书上要求我们上什么内容,那

8、我们就按照上面的内容备什么样的课,从来不去想学生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他们喜不喜欢这首歌,甚至他们想不想学这首歌。我们总认为他们是孩子,没有什么想法,一切都离不开老师课前的“规划”,一步一步让学生走进老师埋好的“陷阱”,最后还不得不喜欢上这个“陷阱”。其实我们老师要引导得当,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使音乐课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充满了睿智,让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中间也关系到一个体验方式的问题。我这里讲的体验其实也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解决方法】整堂课都是在一种十分和谐的状态下进

9、行的,我们沉浸在诗歌的美妙感受中。特别是当我说道:“让我们来听听由作曲家们为古诗春晓编的曲吧!”课堂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安静,带着好奇和赞赏的心情孩子们听完了整段旋律,还引出了又一个问题“为什么刚才我们听到的春晓如此好听呢?”孩子们讨论纷纷,有的说:“是因为里面的音很多。”也有的说:“是因为作曲家编去的时候节奏型跟我们用的不一样。” “作曲家把诗人要描绘的情景用音乐表现出来了。”等等等等。我惊叹于学生敏锐的听辩力,更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感到高兴。还有一个环节也是我认为用得比较好的。当再次聆听了歌曲春晓后,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个问题:“有谁还知道唐朝诗人张继,请背一首他写的诗。”有位同学马

10、上接到了枫桥夜泊,我板书下枫桥夜泊的古诗词后边弹边唱了歌曲涛声依旧,更向学生介绍了歌曲涛声依旧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分析。从景物描写着手,远处有残月、霜天、乌鸦和寒山寺;近处有江枫、渔火和泊船。天上朦胧的残月和江上幽微的渔火交辉,江面上淡白的月光和岸边暗红的枫树对映,再加上凄凉的乌啼和悠长的钟声,渲染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加深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孤寂感。情景交融,配入悠扬动听的乐曲,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虽然都是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但是也都融入了这诗与歌的完美组合中。我再次播放了春晓这首歌,孩子居然已经能够跟着哼唱两句了。为了让同学们的积极性继续保持下去,我给他们布置了音乐的

11、回家作业。有的学生害怕了,说:“音乐课还有作业,怎么做呀?”我笑着说:“很简单,请你找一首自己熟悉的诗,为它配上乐曲就可以了!”一节课过去了,虽然我的教学目标中学唱大树妈妈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是我知道,这堂课为我以后的音乐教学开了一个好头!【教后记】音乐新课程要求教师坚定地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迫切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而课改不断地深入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多创新的空间,在课改发展为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深层次阶段,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上。通过创新教材,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1、创新教材,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音乐

12、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创新教材,应建立在学生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必定是想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多方面地去理解教材。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要用过多的讲解去代替学生

13、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要允许学生通过多渠道来理解音乐,并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不同的见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体验的成果后,会在脑子里扎根,那比按照老师的指令,循规蹈矩地重复千百次获取的东西更有价值。3、学生情感被激发时,要善于向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浮于表面本次教材的创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让我对这样的教学充满了兴趣,当然也使孩子们充满了兴趣。那么在学生出色完成了创编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又面临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学生只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创新,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乐理知识水平又是摆在各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讲得浅了怕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讲得深

14、了更怕学生听不懂,甚至厌烦学生枯燥的乐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时不时地花一点时间在巩固学生的基础上,不能说现在新课程改革了我们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基础毕竟是基础,我们不能培养一个五音俱全,却连1、2、3、4、5都不认识的音盲。4、教师在教材创新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努力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试着扮演“学习伙伴”的角色,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让老师从演员为导演,使学生从观众为演员,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一讲到底的习惯,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促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就是用学生自己编曲来引导学生“创造美”、“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还有很多,但是教材只有一本,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让学生更多方位的体验音乐以及感受音乐,这还需要我们音乐老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学生培养成真正“会学音乐”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