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全册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08622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全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术全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术全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术全册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术全册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全册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全册教材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 术 全 册 教 材 分 析一、设计思路1、 完善体力,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2、 一学生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探究性3、 保证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4、 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二、课程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三、阶段目标一)、第一学段(1

2、2年级)造型表现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设计应用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已的感受。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二)、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

3、与创造愿望。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三)第三学段(56年级)造型表现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

4、、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本套教材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它主张将学科特点、双基内容和社会需求、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教材成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沟通的桥

5、梁。该套教材较以往更加关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人文内涵,她试图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展现祖国和世界灿烂美术文化的窗口,并使学生了解美术和大自然、美术和生活、美术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美术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该套教材利用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象世界,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视觉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格调,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引发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兴趣和积极关注。众所周知,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视觉思维能力)和美术教育有着天然和必然的联系,省编课标教材试图从各种途径来维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

6、识、实践能力以及将各自的观察、体验、发现和想象转化为可视物象的能力。为此,培养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其中包含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表现能力,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美的世界,是美术教材义不容辞的义务。新世纪的美术教材应该是开启儿童心灵之门的钥匙,是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种。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从科学的教育观出发,执教老师应尽力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且运用对话、讨论、评论、辨论、合作、协作、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只有在教学相长的环境中,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能更加了解、理解自己的学生,提高符合

7、时代要求的教学技能,更科学的调控学习进程。要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真正了解和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结果,知道它们的价值和审美取向是十分有意义的。新教材中更注重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更自由、更充分的进行表现和创造,为有效思维、充分表达插上翅膀,但它们不能使儿童陷入技能的泥塘,成为知识技能的奴隶。更不能使儿童由于惧怕自己达不到某种技能技巧的要求,而妨碍自己天性和意愿自由顺畅的流露。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人类有了艺术才产生了文明,艺术始终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美术活动及其作品折射出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同时反映了时代、国家、民族的文化。

8、美术教育理应是一种文化的教育。有的学者认为各民族、各种族的文化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映照。它们象可以单独欣赏的有着不同色彩的图画,相互拼接组合起来又成为一幅五彩缤纷的“马赛克”式的人类文化图卷。远远望去,它们都是灿烂辉煌的人类智慧、人类文明的象征。多元的美术文化使学生们感受到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人类表现美的形式、手段和风格的多样性,人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由此产生出对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理解、尊重、欣赏、学习和借鉴的意识。多元的美术文化也使学生更加了解并感受到祖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伟大神奇以及它的独特性、珍贵性。从而产生对这些文化的热爱、保护、继承发扬的责任感。省编课标教材将美术

9、文化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祖国传统美术文化:1、如水墨画,青花盘,青铜艺术等;2、乡土民间艺术,如民间剪纸、皮影、年画、玩偶等;3、地区文化艺术资源,如石头里面的生命、美丽的花园、小泥人等;4、中国民居建筑;5、各课中的图片欣赏;6、走进博物参观学习活动,如雕泥板中的参观徐州画像石馆。(二)多元的世界美术文化:1、如黑人木雕、玛雅艺术等;2、世界民居、现代建筑等;3、卡通画等;4、各课中的图片欣赏。(三)中外美术文化对比欣赏:1、如中外民间玩具、中外民居、美丽花园等;2、各课中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如雕泥板、好大一幅画等。重视原始美术文化、乡土民间美术文化也是新教材的重要特点。儿童美术文化和现

10、代、后现代艺术文化的介绍和欣赏,意义非凡。前三者引起了无数艺术史家、人类学家的关注,许多现代、后现代艺术家在三者中吸收养分,寻找方法,获取灵感。中外美术教育实践发现,儿童也自然而然的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以近现代、后现代艺术由衷的感到一种亲近和理解,并能很好的学习借鉴。省编课标教材在各册分别设置编写了美术学习各领域的综合探索内容,在低学段中有新花布、新衣服,相同图样排排队,花儿朵朵、叶子片片、树上树下、会变的花、树、叶。什物贴画,漂亮的灯,各式各样的椅子等。这些课融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为一体,将各美术学习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二方面是将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进行了有机联系,如想想、说说、写写、画画

11、,画音乐,寻找春天的色彩,秋天来了、难忘夏天、自然现象,虫虫虫、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机器人伙伴等等。将美术、音乐、语文、数学、自然、物理现象等学科和内容联系了起来。另外新编教材还处处关注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难忘幼儿园、我的地图、美丽的盘子、校园真热闹、小挂件、老人与儿童、我设计的邮票等。除了上述内容外,新编课标教材提倡调动一切方式、方法、材料为儿童的表现和创作的内容、要求和目的服务。为此,常将画画、剪剪、贴贴、平面、立体等表现技法与表现手段结合在一起使用,将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结合在一起使用。因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作业效果,其目的在于打破常规,引发儿童动脑、动眼、动手去探索、去实

12、验、提升表现的兴趣和欲望。为儿童自由充分的表现表达,提供更多的方便,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选择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后现代美术教育观给我们的启示。教材中许多课题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性,表现方式的可选择性也是这种教育观的具体表现(如画声音、玩泥巴、站起来、站起来,神奇的瓦楞纸等)。新教材许多课的作品在表现手法、风格使用工具等方面常常是多元化的,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美感欣赏的多元性。2、在表现方式和想象力等方面给予启发。3、在作业的难易度上给学生予以选择的权利。4、给学生按自己个性意愿选择的空间。5、给学校课外活动提供参照。6、有时每件作品都象一个菜单,进入后都可以探索一番。如这是我呀!神奇

13、的瓦楞纸等等。新教材在学习内容、媒材选择、表现方式和手段诸方面均鼓励教师根据实地情况和个人特长,进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性的创造性教学实践。同时为不同背景、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学生按自己学习需求和表现欲望进行选择的空间。新教材常围绕一个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切入,从观察体验到表达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将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呈多元素、跨时空的展现。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参加学习,享受形象思维的快感,享受不同学习过程的乐趣。总之,我们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充分拓展教材的知识点,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觉,提高学生审美的情趣。真正让学生能从艺术中发现“真,善,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