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讲座.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085192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讲座.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专题讲座浅谈数学学习方法万隆一中 苗士英 最近,总有一些家长让我讲一讲学习方法问题,我就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我先说一个数学学习的总的原则:先掌握基础知识,再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如果你能灵活的运用,那你就是数学高手,当然,这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怎样学好数学,是每一名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马克思说:“数学是锻炼大脑的体操。”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而初中数学是一个“换脑”的学科,它能把“小学生思维”转变成“成人思维”。具体来讲,初中数学的“换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思维

2、不严谨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训练,思维就会变得十分严谨;当反应不灵敏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锻练,反应就会变得十分灵敏;当思维没有逻辑性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练习,思维就会变得逻辑性极强。有这么神奇吗?其实九年级的同学已深有体会。由此可见,学好初中数学是同学们成功素质提升的关键。然而到了中学同学们会发现,花差不多的功夫,却有着差多了的成绩,显然,这里面有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一决高下的是勤奋,更是方法。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方法一:把课本“吃”透其实,不仅仅是数学,任何学科都是这样,把课本的知识“吃”透,考试时80%的分数就可以到手了。只是这一点在数学这一科目

3、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个学生拿着他的练习册找到我,问:“老师,这些题目我怎么都不会做呀,几乎是做一道错一道?”我问他:“课本上的那些基本概念你都掌握了吗?”“那些内容您讲课时我都听懂了,应该是掌握了吧!”这个孩子底气不足地说。其实要想学好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吃透课本。因为初中数学考查最多的还是基本定理、公式,以及这些定理、公式的变相运用等。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吃透课本:1、弄清所学课本共有几章内容,每章主要讲什么,也就是熟悉知识框架。2、每章有什么基本题型。3、将知识框架和基本题型列成提纲,反复看。4、通过做题,熟悉并补充上述提纲。

4、照老师要求的这样做,你所学的东西不是散落的,凌乱的,而是有条不紊的。就像给了你一大把七彩珠子,你先要按大小颜色分好类,把珠子下档的搭配组合起来,用坚固的线穿起来,在你需要的时候,你不会手忙脚乱地抓着一把珠子,捡了这个丢了那个,而是轻轻松松拎起一串珠子。方法二:善于总结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同学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把他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消极接受型;一种是积极主动型。当然,并不是说消极接受型的同学就是不好好学习,其实,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在认真地学习,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学,也不知道去学些什么。因此只能是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老师吩咐一步,他们动一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的

5、事情是,在平时表现都很出色,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但一到考试时,这些同学的成绩就没有那么突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型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会很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效果却很好。我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前,我留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们自由复习。大多数的孩子都在记公式、背定理,而李浩却一直都在翻一个本子,我走过去问他:“在看笔记?”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说:“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知识。”我借过他的本子仔细翻了翻,发现这个孩子真是聪明极了。他把所有的定理、公式都总结到了这个本子上,并把每个定理、公式所对应的各种题型都总结在下面。也就是说,不管是大考、小

6、考,只要他把这个本子上的知识都复习一遍,整个学期,甚至整年所学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了。现在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为什么会这样出色了。这个学生就属于典型的积极主动型的,他懂得自己去总结学习的方法,并懂得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因此平时同学们不要乱做题,而是拿到一题先分析提干,划出关键字词和条件,辨别它考了那几个知识点,再想需要用什么思想方法来解决。然后专门选定一到两本参考书,把上面的题做两遍,每做一遍就对同类型题加以总结记在本子上。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1、总结解法,尤其注意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现象。2、总结大的题型。做到先总结题型,后总结方法。3、总结错误。如果遇到想不通的马上

7、请教老师或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拿起题目时已不像无头苍蝇一般无所适从了。方法三:合理使用例题我们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养成了课堂记笔记的好习惯,但是有多少同学能真正实现笔记的价值呢?又如何对待笔记上的例题呢?每个同学都知道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是老师深挖教材的结果、是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因此如何重视并使用好例题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1、课后分析看例题课堂上例题弄懂了,并不说明你具备了解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课后还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分析例题。由于新的知识的掌握、知识面的扩展以及老师的引导、点拨,再看例题时则对难点有了不同的认识,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对题中基础知识的运用,

8、分析、推理方法的选择都会有更深的理解。如果课后不看例题思维就会停留在一个浅层次,无法完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转化过程。2、作业推理识例题做练习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做作业时首先要识别例题,即这道题属于本章节所讲例题的哪一类型;其次要回忆上课老师是如何解题的,再分析有几种解题方法,最后明确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如果识记不清或对以前学过的例题产生了遗忘,要不惜时间去翻阅、分析、记忆。方法四:一定要学会错题本学习法错题本重要的不是错题的数量,而是整理的质量。也就是说,你整理的不是一道题,而是一类题,一类自己的缺点。其实错题本无非有以下三种具体做法:1、对照答

9、案进行批改,将错题打上红叉,将正确答案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旁边,并重做这道题,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2、建立错题本,将每道错题抄在上面,每次考前看一看。3、从错题中提炼出抽象的错误原因,提取共性,总结成今后应该注意的一条条规则,考前看一看。相信第一种方法是许多人的答案。也相信许多人用这种处理错题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只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不敢保证下次不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我们之所以错,或许是由于只是上的问题,或许是由于思维上的问题。仅将错误改正,既没有弥补知识上的漏洞,有没有纠正思维中的误区,或许在当时还能够有一些印象,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后的考试中,这道错题大概被忘得一干二净了,很可能在同一个地方错

10、第二次。选择第二种方法的人应该说已经有了对学习方法的初步重视。通过在考前重温自己的错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避免同类错误的又一次发生。只是这种方法仍存在两个缺点:1、注意力仅仅停留在题目层面,不能以更高的高度把握问题,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二是比较浪费时间。而第三种方法是解决错误的根源,也就是从错题中提炼出抽象的错误原因,提取共性,总结成今后应该注意的一条条规则,考前看一看。大家不妨试一试。当然就错题本学习方法而言,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怎么用着才方便。在给大家介绍一些可行的方法。比如:将做过的卷子钉在一起,然后在每份卷子的卷头表明自己做错的题的题号。这样一翻开卷子,哪些是错题,一目了然,不用前翻后找地浪费时间了。再如,将错题按知识点所在的章节排列,这样便于分析错误原因。还有可以在每一道错题后加上自己的注释,记下自己错误的原因。考前看看自己写下的注释,会很有收获的。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 更要重视数学思想的理解,数学方法的掌握。其实好的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在数学学习上有建树的同学能与大家多交流,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