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课题方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083119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习惯课题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好习惯课题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好习惯课题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好习惯课题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好习惯课题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习惯课题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习惯课题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使命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实效性,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好习惯成就未来,坏习惯毁人一生,为此,我年级教师积极参与“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课题研究,着力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以后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从我国的国情来看,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无疑为我们提高孩子素质

2、提供了条件。但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那就是由于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独霸,为我独尊等不良倾向。一些父母存在着教育能力的贫乏,对养成教育的轻视,一些教师重视知识的灌输,轻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加之社会种种不良现象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心灵状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的确,吐一口痰,扔一片纸,仪表不整,行为不文明等在一些家长和老师眼中确实是不起眼的事,认为只要孩子聪明,学习好就行了。可他们未曾想过,成人对这些小事漠然处之,孩子就会习以为常,集小成大,聚少成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以后纠正就非常困难了,岂能谈得上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素质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

3、适合孩子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以确保为好的课堂提供保障,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三、指导思想:以教科室提出的“提高课堂实效性,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准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教会学生学习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更是一种教学目标。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五、课题的界定 所谓习惯,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是

4、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倾向。 习惯按其价值可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如小学生在做完作业后能做到自我检查的习惯,这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提高其学习能力,这就是积极的良好习惯;如有的小学生做作业时,一边吃零食,一边听音乐或看电视,不能专心致志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这就是一种不良习惯或称之为消极习惯。 习惯按其水平可以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如吃饭前洗手的习惯,这是生活方面的一种基本卫生习惯。有人做任何事情总是要了解各方面情况后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人做事不习惯先计划,想到就做,而且任意改变这种做事的计划性、策略性等,这应该说是一个有无智慧性习惯的问题

5、。 习惯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一个人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性习惯和一个人所独有的个性化习惯。如敬老爱幼、遵守交通规则等习惯均为社会公德性习惯。有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总要在房间内来回地走动才能有思路,有人则喜欢一个人闭上眼睛默默地思考才更有效,这些都是每个人所特有的一些习惯。 六、研究目标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因此我们将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孩子习惯上出现的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

6、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孩子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其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课堂实效性的提高,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为确保刚入学的孩子能养成好的习惯,为好课堂提供保障,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我们决定从最简单、最初级的习惯培养做起:(一)良好学习习惯1、课间良好的整理习惯整理桌面、文具、收好上一节课用品、摆好下一节课用品、桌椅摆整齐、捡起地上垃圾、上厕所、喝水、放松休息;2、良好的上课习惯铃声响迅速进教室静息、礼貌问候老师、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大胆举手发言、大胆向老师质疑;3、良好读书、写字习惯快速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读书写字做到“

7、三个一”、书写工整、尽量少用橡皮争取一次成功、有错及时订正、每天坚持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二)良好卫生习惯1、勤洗手、勤换衣、勤剪指甲、出门前整理着装;2、保持学习用品干净整洁、不乱涂乱画、不随便撕作业纸;3、主动整理卧室教室等;(三)良好的做事、交往习惯1、爱国:升国旗奏国歌庄严肃穆立正敬礼;2、有礼: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回家离家和长辈打招呼;3、诚实:不说谎、不拿别人东西、不抄作业、不说空话大话;4、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守时守信;5、有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情弱者、关爱大自然中的一切(动物、植物);6、责任心: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敢于承担责任;7、守秩序:上下楼梯右、轻、序,不推不

8、挤守秩序;排队做操、路队放学动作标准快静齐;8、不怕苦、不怕累、勤俭节约不浪费;9、谦虚宽容、自信乐观;10、懂得感恩、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 11、热爱劳动、珍惜时间; 八、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12.9 ) 1、课题酝酿。做好确立、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实施方案。 2、明确实验目标。 3、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 (二)实施阶段( 2012.10-2013.6 ) 1、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2、观察实验效果,做好效果测定和阶段性总结。 成果形式:习惯养成细则、经验总结。 (三)总结整理阶段( 2013.7 ) 1、将研究取得的成果作统计分析,数据整理,撰写研究

9、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汇编课题研究成果专集。 成果形式:论文集、录象、照片资料。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力求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实效性。 (1)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分析本年级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把教师搜集、观察、调查到的信息,运用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分析、评价。 (2)通过调查法、文献法,采用问卷和家访的方式,调查不同教养环境方式对低年级孩子不同个性的影响。收集国内外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本年级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3)观察法:观察本年级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加以分析、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定期分析总结。七、课题实验人员具体名单:组长 张小梅组员 王琪碧 李玲 张元碧 张红霞 殷承惠 黄晗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