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5.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07973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的变化规律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积的变化规律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积的变化规律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积的变化规律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积的变化规律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的变化规律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的变化规律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P51学习目标: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 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 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 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习过程: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课题引入T: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呢?全班:4个T:2个小组有几人?全班:8人T:那你可以告诉我怎样列式计算呢?(举手,走回到黑板前)S:42=8(人)(板书:42=8(人)T:你们

2、知道在乘法算式里,这4、2、8分别叫什么?(指向数字4、2、8)S:4和2是因数,8是积T:说得好!那4个小组有几人?S:44=16(人)(板书)T:那20个小组呢?S:420=80(人)(板书)T:你们回答得真好!100个小组呢?S:4100=400(人)(板书)T:大家的想法和他们一样吗?全班:一样T: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S1:它们的单位都是一样的S2:都有一个4,一个因数不同S3:一个因数相同、积不同T:观察得真仔细,一个因数相同也可以说是一个因数不变(贴板书:一个因数不变) 那另一个因数呢?(举手)S1:另一个因数越来越大,积也越来越大T:刚才我们是怎

3、样观察的呢?(手从上往下指向四条算式,以引导学生)S:从上往下T:还可以怎样观察呢?(手从下往上指向四条算式,直接引导学生)S:从下往上T:那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手指一指4)S1:一个因数不变(教师指向“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小,积也越变越小2、小组合作T:当一个因数不变的时候,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呢?积的变化有没有 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积的变化规律”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为了方便研究这些算式,我们先把单位擦掉(教师擦掉单位) 再给这些算式编上号,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 (同时板书)T: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小组合作(PPT出示合作表格)

4、 在合作之前,我们先看清楚有什么要求,这样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这个探究活动(PPT出示小组合作要求,逐点出)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有序地组织组员分别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观察, 探究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2、小组长作好记录 讨论时间:5分钟】(准备好投影,巡视学生,选好学生,教学生如何说,要说过程,再说结果)T: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呢?S:大家好,我们组讨论后的结果是: 从上往下观察,式与式相比,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积也乘2;式与式相比,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式与式相比,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50,积也乘50;所以我们组得出的

5、规律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教师同时贴板书:“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从下往上观察,式与式相比,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除以5,积也除以5;式与式相比,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除以25,积也除以25;式与式相比,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除以50,积也除以50;所以我们组得出的规律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教师同时贴板书:“一个因数不变,”)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预设学生没有不同意见】T:大家都没有问题,但我有一个小问题,你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吗?S:能T:为什么这里有一个“0除外”而上面没有呢?S:因为

6、0不能做除数T:哦,我明白了,谢谢这组同学的分享与解答。 那你们都同意吗?(指向规律)全班:同意!T:你们真会发现。我们把这组算式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两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研究,找到了因数与积的变化特点。 我们一起把我们的发现读一遍,好不好?全班:好!(齐读)3、验证规律T:那其他的乘法算式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积的变化规律呢? 我们又可以怎样去研究呢?S:举例子的方法T:你可以说得详细一点吗?S:T:(对,我们可以自己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刚才的比较方法研究,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你的方法真好,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小组内举一些乘法算式来验证一下,小组长分配好任务,开始)【巡视小组,

7、想好哪两个组汇报(一个乘法,一个除法) 时间:】T:请问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组的例子的呢?S:我们组举的例子是:AB=C,我们让因数A不变,因数B乘m得到D,则用C乘m得到AD的积是E(教师同时板书:A B = C m m? A D = E )T:你们怎么确定AD的积就是E呢?S:我们用竖式计算A乘D,得到的积也是E,跟用规律算出来的是一样的T:很好 还有其他例子吗?S:我们组举的例子是:AB=C,我们让因数A不变,因数B除以m得到D,则用C除以m得到AD的积是E(教师同时板书:A B = C? n n A D = E )T:你们怎么确定AD的积就是E呢?S:我们用竖式计算A乘D,得到的积

8、也是E,跟用规律算出来的也是一样的T:很好T:你们的研究意识真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具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全班:有!T:这样的例子有多少条?全班:无数条T:也就是说,我们的积的变化规律具有普遍性 (我们发现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一起把这规律读一遍全班:(齐读)4、规律二合为一T:同学们,我们数学讲究的是简洁美,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话二合为一呢?全班:能T:谁愿意上来摆一摆、合一合?(举手)S:(摆、合)T:你太厉害了!(同学们,你们同意吗?全班:同意!) 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全班:(齐读)4、小结T:现在我们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与(举例子)验证,知道了这个积的变化规律,

9、你们愿意用它来解决问题吗?S:愿意T:那就跟我走吧5、巩固练习T:我们学到的知识是拿来用的,下面我们就来活学活用一下(PPT出示题目)(一)我会算,算得快。 根据850=400,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积。 1650 3250 825T:第一条怎样算?(举手)S:与第一条算式相比,因为第一个因数乘2,第二个因数不变,所以积也乘2,是800。(学生边说,教师同时用PPT出过程)T:说得真好!奖励1分(直接走到学生中,用遥控笔操作PPT) 下一题谁来?(举手)S:与第一条算式相比,因为第一个因数乘4,第二个因数不变,所以积也乘4,是1600。(学生边说,教师同时用PPT出过程)T:他说得对不对?全班:对

10、!T:很好,下一题呢?S:与第一条算式相比,因为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除以2,所以积也除以2,是200。(学生边说,教师同时用PPT出过程) 同学们反应都好快,运用规律解决这个问题很快吧!下一题,请看!(出示PPT)(二)我会填。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则积()。T:(举手)S: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则积也乘6T:对吗?全班:对!T:很好,1分!(同时PPT出示下一题)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8,则积()。T:(举手)S: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8,则积也除以8T:对吗?全班:对!T:很好,1分!(同时PPT出示下一题)3、两个数相乘的积是5,一个因数不变,另

11、一个因数乘2,则积是()。S:因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所以积也乘2,是5乘2等于10T:他的回答真完整!2分!(同时PPT出示下一题)4、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5,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则积是()。S:因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所以积也除以5,是15除以5等于3T:不错!也2分!(同时PPT出示下一题) 看来一点都难不倒同学们哦,那么请继续接招(同时PPT出示下一题)(三)我会判断。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加3,则积也加3。 ( )S:错,因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3或者除以3,积才也乘3或除以3,如果因数加3,则积不一定也加3T:他分析得真好!2分!下一

12、题(同时PPT出示下一题)2、一个因数除以2,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也除以2。( )S:一个因数除以2,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也除以2,对的T:同意吗?全班:同意T:很好,2分! 看来同学们的数学意识都很强,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51,用练习本完成做一做第2题。(准备好投影,选好两个学生)T: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好,你们喜欢哪一种呢?S:T:看来灵活地运用规律,能使我们的思路更开阔。 下面再来看,这组算式,先算出它们的积,然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请小组长把小纸条分发给你的组员,动笔做一做,写一写1518= 309=903=(请学生直接回答)T:哪个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的结果?S1:他们的积都一样S2: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T:你真会发现!(贴板书: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请同学们一起把这个规律读一遍全班:(齐读)6、总结T: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S1:(规律)S2:(交流与分享).T:看来同学们收获得真多,其实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与比较,就会发现不少规律,并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奥妙!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