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1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07961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1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形式,其特点是:它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注热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 一、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关注生活,让学生真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内容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充分调

2、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讲出心中所想,走进学生心灵,产生心理辅导的教育效果。 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心发现孩子的心,精心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渴望解决的问题,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引起共鸣,引发大家的话题。如针对现在的孩子好斗,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常常发生冲突的情况,设计生气了,怎么办一课,使学生认识到控制生气情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究处理生气情绪的正确方法,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活动中,让学生倾诉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分享中学习调节消极情绪的技巧,让愉悦占据学生的心田。 二、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

3、,促学生感悟升华 心理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能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在课上,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新的经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活动的设计提倡用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小调查、小测验等各种活动辅助辅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获得心理感悟,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习惯形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 1、以游戏为主线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在游戏中,参与者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积极性高涨,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

4、自我,在互动中产生团体的凝聚力,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促进了学生“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情”中互交往。如在天才从注意力开始课中,设计了抓乌龟这个游戏,让学生的右手食指抵住同桌的左手掌心,当喊“一二三”的“三”时,右手努力摆脱对方的左手,而左手又要努力抓住对方的右手,游戏中学生表现出高涨的情绪,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 2、模拟心理短剧 心理短剧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冲突和情绪波动,它有趣、简单易行,让学生容易接受。在表演中,学生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境,体验、宣泄和释放各种情感,在交流与反思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达到认知协调。如在假如我是

5、他课中编排心理短剧将心比心,让学生通过换位感受,感悟到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去体会他人的感受,会使人遇事冷静,选择出最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故事分享 追求新奇、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故事的人物个性栩栩如生,辅导中,辅之与活动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会积极地把学生引入思考之中,不知不觉体验故事中情境,愉快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合作快乐多课中讲天堂与地狱的故事:人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进了一个有一群围着一个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嘴里,他们

6、看来非常悲苦。“来吧!我再让你看什么是天堂。”他们进入另一个房间,和第一个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也很愉快。“我不懂,”这人说,“为什么他们很快乐,而另一个什么都一样的房间中,人们却很悲惨?”上帝微笑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会去喂别人。”当孩子们听到这个故事的以后,他们很快感悟到天堂来自于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总之,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它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丰富实际的内容去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助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心理在活动中外化出来,使学

7、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在玩中练、乐中学、论中理、演中明,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整过程,使活动过程成为学生心理的自助过程。 三、心理活动课的结构:开放情境,让学生表现自我 心理健康活动课就是学生的心理体验课,学生内心体验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阶梯。通过形式多样、目的明确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认识、了解自己,学会沟通与合作,寻求发展与创新,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增加心灵体验。 、开放心理氛围 心理素质的训练过程,是激发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从而激发其情感共鸣,诱发其行动愿望。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创设在活动中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首先利用录象、录音、电影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

8、场景。其次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气氛。这样,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和有利沟通的环境,营造愉快而和谐的气氛,给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说真话,吐真言,愉悦童心,放飞童思,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另外,教师要做到尊重、理解、信任学生,言语激励或暗示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心体验学生的感受等。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 、 开放课堂情境 、让学生多动一动。心理辅导活动课不拘泥于课堂固定座位,可采用“扇面式”“圆弧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情感的座位形式,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让学生多做一做。只有通过具体时间,训练内

9、容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安排一些情境表演,通过表情、动作、手势表演出来,将问题融于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多鼓励个性化的思维。 、让学生多说一说。辅导活动就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情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教师才能体会到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理对话。因此,改变活动方式,提供有利学生发言的机会,给每一位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在交流中获得知识,体验情感。 这样,通过创设开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表现中体验,既可以使学生之间增进相互沟通,达到自助、助人的活动收益,又让学生感到教师真诚的期待,共同活动的乐趣。 四、心理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1、重感受,不

10、重认知 心理辅导不是说教,不是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逻辑分析;辅导是心灵的碰撞、是人际的交流、是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感悟、触动、体验、思考,是帮助学生自助的过程。 2、重引导,不重教导 班级辅导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 “导”的基本方法:倾听同感判断商量。不追究发言内容的错误,只注意问题解决的方向,多用鼓励性语词,避免批评与责难。引导语可以用:你觉得/你似乎/根据你的经验/据你所知/你想说/你的意思是/我觉得你/可能你觉得/我不敢十分确定,你的意思是不是/我猜想你可能是/这是

11、你的感觉(意思)吗?等等。 3、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 学生是通过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交流的效果与团体规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注意将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结合,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允许适当的书面活动,但时间不能过长,更不能搞“静思默想”,书面要与口头相结合。 4、重目标,不重手段 班级辅导活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如果只考虑形式和手段的新鲜花哨,很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多媒体或投影主要应该用于呈现情境及提出思考性问题,尽量不要用来出示标准答案;辅导氛围一旦形成,就不要人为加以冲淡甚至是干扰。 5、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 信任使人感到安全,信任才

12、能敞开心扉。说真话难免会有错话,但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话要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形成在活动课上讲真话、讲实话的风气。教师要放下严肃的德育标准,给学生以真心诚意的宽容,以致每个学生可以不必防卫和隐藏,而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 6、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 班级辅导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的氛围中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每个成员的心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打开的。因此,催化出温暖、安全的团体氛围远比完美的理性探讨重要得多。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是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最主要的任务、最高超的技能,也是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最基本的环节。良好的氛围一旦形成,教师就要珍惜,不要急于求得活动的完整结论而去中止讨论,草率干预。因为理性的结论远远比不上学生积极参与、十分投入地沟通交流、甚至面红耳赤争论不休时所产生的那种心灵震撼力和对人的启迪来得深刻。 7、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 领悟是学生克服心理不适应、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它往往伴随有深刻的认识飞跃。即使学生的自我升华还比较幼稚,教师也不可越俎代庖。小结部分应该借助学生的反思、内省和回馈。教师可以对难度较大的主题作出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