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074870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成长》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成长》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成长》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长》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1.成长第二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2、有感情的朗读。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导学方法: 1.运用对比法、问题发现法。抓住“我”前后对约翰家情况的不同猜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2.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理解“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猜测。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思、悟,最终懂得从小培养生活的能力,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的道理。 4.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

2、进导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引语:上一节课我们在成长这一课中,认识了小男孩儿约翰,谁能帮我们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生自由概括。2.填空总结。课件出示 填空 一个名叫约翰的意大利小男孩,每次来“我”工作的面包房时,只花( 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虽然他很想 ,可却从不(多花钱买两根香肠)。后来“我”发现他每月给人(送报纸)获得(报酬),还知道他家(不是经济情况不好),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培养他的生活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二熟读课文,深入理解1.读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知道“我” 非常喜欢约翰,在“我”眼里约翰是一个长得怎样的男孩呢?(生答:可爱)

3、对,我们从第一自然段就可以看到。课件出示外貌描写:其中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在文中用波浪线划出外貌描写的句子)2.指导学生试读,读出喜爱,像在夸自己的小伙伴一样。为什么约翰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生:可能关注到2,3自然段,可做适当点拨)、 约翰每次来到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等我回答后,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要买意大利香肠。(语言和动作描写,体现了约翰是一个讲礼貌的孩子。)板书:讲礼貌 同学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文中相应的位置做上标记和笔记。、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说:“不够

4、买两根的。”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语言和动作描写,体现了约翰是个天真可爱、节俭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节俭、 师相机提问:“他为什么几乎天天重复这句话?”(生答:可以看出他很渴望买两根香肠。) (读:你能试着读出约翰无比渴望两根香肠的心情吗?)既然如此渴望,当“我”表示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却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师引生读)问:如果是你,你怎么做?(生可能回答:我会接受,或者我会买两根)。可是约翰没有要也没有多掏钱买两根香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使约翰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正是由于这样,才使“我”产生了猜测。课件出示:

5、 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生读“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许多疑问,你想到些什么呢?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情况不太好,也许 -;也许 -。4.可是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课文第14自然段,作者后来有着和现在截然不同的想法课件出示: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恍然大悟什么意思?我忽然想明白了什么?生读“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生活能

6、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5.师引:“我”开始这样猜测(生读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后来又这样认为(生读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我”开始猜测(生读“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后来又认为(生读约翰家不是没钱)。6.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作者后来又认为他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那我们就要接着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来揭开这些疑问。7. 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713自然段。 1.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 2.你心中有什么想法?你明白了什么?3.为什么说“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约翰的父母做了哪些有利于约翰成长的事?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在这一环节中主要体现的是

7、小组4人的合作与交流。指派学生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在理解关于约翰父母都做了哪些有利于他成长的事时,学生可能会关注以下几处:可适当指导理解:(1)课文第8自然段“接着,一个穿着红大衣、戴着红帽子的男孩儿也下了汽车。男孩儿的肩上挂着一个大挎包。他走到每家每户的信箱前,投送着一份份报纸。投完这个居民点,汽车又往另一个居民点开去”指导学生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如大雪纷纷扬扬,接连下了三天,只见铺着厚厚白雪的马路上。(学生从这里也许会感悟到约翰是个做事尽职尽责的孩子,即使下着大雪,他也会完成自己的任务。)板书:做事尽职尽责(2) 课文第9自然段“是我的妈妈。”他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

8、,一定要陪我送报”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脸颊上露出两个酒窝。学生从约翰朴实的话语和表情中可以看出妈妈对孩子雪天送报的担心,所以亲自陪同感受到约翰的妈妈对孩子的爱。既然约翰的妈妈担心约翰的雪天送报的安全,为什么不自己帮约翰送或者劝约翰放弃雪天送报?”“母亲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教导孩子做事要有责任感,不能因为雪天就耽误工作。是约翰妈妈在帮助约翰成长。)(3) 课文12.13段约翰的报酬与他花的2元钱形成对比约翰每个月能挣多少钱?他每月挣(生:八十元),圣诞节更多,能挣(生:一百多元)这段话中“漫不经心”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并加入朗读练习,使约翰的形象更加鲜明。)约翰

9、每个月挣得真不少呀,他对此却毫不在意,不放心上。说明他并没有一次把钱看得(生:很重)。可前面写道他每次到面包房只花两元钱,而且我给他特也不要,他觉得两元钱可以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这又一次证明了他(生:节俭、花钱有计划)。这也许就是约翰的父母教育孩子不乱花钱,学会自己安排使用自己的劳动报酬。板书:花钱有计划回顾第2段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这句话,从中推断出约翰的父母教导他做个有礼貌的孩子。这也是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教导。9.你们觉得约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幸福吗?分角色朗读,读出约翰的幸福与快乐。10.此时,我们大家都该该恍然大悟了吧?(指导学生回顾板书内容)

10、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在父母这样用心的教导,培养下,约翰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生活能力。三拓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吗?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你的经历,给大家说说你的看法。“请用三五句话写一写你的父母做出过哪些有利于你成长的事。”2.除了像约翰那样送报纸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外,你还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小结:我们相信在父母的培养下,约翰还会掌握更多的生存能力,这样长大以后,他就能独立的生活,不依靠别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尝试不断培养自己更多的生活能力,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板书设计 11.成 长 可爱 讲礼貌 从小培养生活能力约翰节俭、花钱有计划 妈妈 更利于成长 懂得靠劳动来获得报酬 工作有责任心,尽职尽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