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07189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塞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出塞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出塞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出塞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出塞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塞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塞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塞教学设计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实验小学 侯丽萍教材分析:出塞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一首描写军旅生活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诗人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起来,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战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能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2)学生能

2、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感,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就像一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 ,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

3、景。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板书课题:出塞 作者:王昌龄二、学生交流收集资料出塞:“汉朝乐府诗旧题,是唐代诗人描写边塞生活常用的题目。塞:指军事要地。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三、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听录音朗读。(生初步感知)2、自由读古诗。(生交流预习中的生字及字词解释)(课件出示:字词解释)3、指名读古诗。4、全班齐读古诗。5、同桌讨论,根据字词解释试着说出诗句的意思,老师加以补充。(课件出示诗句意思)四、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老师:我国在秦汉时期便开始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然而明月依旧,但边关的战火却连绵不断,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里的战事自秦至汉

4、到唐以来,一直没有间断,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一)、学生感悟前两句诗1、小组讨论:A、为什么这些人去边塞打仗叫万里长征呢?B、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去的时间长?C、出边塞打仗的这些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小组派代表反馈)2、(课件出示古代战争场面)生再次感受。3、老师:是啊!“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呢?(指名生读)(指名生评价)4、小组再次齐读这两句诗。5、想象练笔征人的亲人们会想些什么呢?(课件出示亲人们等待的场面)6、指名读所写内容。7、师激情引读,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

5、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只能化成一句(生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二)、学习后两句诗1、师简要介绍李广事迹2、小组讨论:(1)、这两句诗写了什么?(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希望?(学生汇报)老师:同学们,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同桌讨论)老师: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生读后两句诗),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生读后两句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

6、所有生命的最强音。3、学生齐读全诗,说说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痛恨、对飞将的思慕。)五、总结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表现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战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抒发了诗人希望早日平息边关的烽火战争,让普通百姓,让人民尽快过上和平生活的愿望,也反映了诗人的英雄豪气和爱国激情。让我们再次聆听并且去体会王昌龄的出塞(课件播放)。板书设计: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汉 边关没变 战争不断 飞将军 不让 入侵 表达对战乱的痛恨、对飞将军的思慕。出塞教学反思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实验小学 侯丽萍出塞一课的教学,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1

7、、着眼大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如,我从前段时间学习的边塞诗塞下曲入手,引出边塞诗的兴起,边塞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边塞诗歌的主要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也扩展了知识面。 2、意境深本节课教学,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秦、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的久远,创设明月这个意象,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再联系“万里”这个表示空间的词语,让学生在这种空旷苍凉的背

8、景下理解“人未还” 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领略。3、 情感浓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的愿望是“回家”后,教师引读是啊,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的盼回家啊,可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秦时明

9、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个过程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这样的例子还有:你是白发苍苍的老父母,你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读从秦汉到大唐,一千多年盼儿归啊柔弱无助的妻子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 从中原到塞北,关山万里盼夫归啊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鸣点。边读边悟,学生的理解不牵强,且水到渠成。4、延伸远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补充了王昌龄的一首同题诗和另外一首边塞诗从军行,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也增加了课堂容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小学生进入中学语文学习做了一定的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