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06762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铜仁市第八小学 姚元香如今城市大班额的教学已成为老师头疼的一件事,人多教室窄,位子都摆在了讲台边,学生进入座位,几乎是用卡进去的,此时此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对班级的管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为。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管理大班额,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一、 激发学生的美好心灵,懂得关心别人,形成心理共鸣。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止是表

2、面的说教,更应激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与行动产生共鸣尤为重要。每个学期,有的老师总是忙着赶课,认为班会课不重要,而我不那么认为。我总是利用新学期第一堂班会课,对学生加强行为习惯的教育。以主题的形式,如“心中有他人”为主题,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我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说一说,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教室位子窄,你怎么办?”“出教室,你要请同桌让座吧?”“回到教室你要请别人让座位,走在巷道里、教室门边,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从心里明白,时刻不光只想到自己,同时想到别人。长此以往,学生在心里就埋下了要为别人着想的种子。一学期来,学生很少为了争位子而发生不愉快或打架,他们相处得很融洽。二、 要

3、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当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学生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学生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学生也不会服从。事实上,身教重于言教,我们要求学生不乱丢乱扔,学生却依旧我行我素。这时,我拿起扫帚将那些垃圾清扫干净。每次我走到教室外发现有纸屑,我会主动把它捡起来扔在垃圾篓里。每天清早来到教室,发现教室不够整洁,我会立刻要学生捡,同时自己也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每天如此,学生渐渐养成不乱丢乱扔的习惯。学生有了主动捡垃圾的行为,教室比较干净整洁,老师和学生的心情都很舒畅。三

4、、.相互监督,共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天性好玩、好动,行为准则说忘就忘,不能落实,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落实很重要。对整个班级,我采取量化评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一周公布一次,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学习任务,发现失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同时,学生互相监督,使每个同学能明确责任,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每个同学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如“学校规定不允许把零食带进校园,不允许在走廊上打闹,不允许私自下河洗澡等。”我在班上把这些规定再三的强调,并发动全班学生相互的监督。学生只要发现这些不对的行为,就会制止并报告,就能让我在第一时间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另外,学生、教师相互监督,为实现共

5、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经过督促反馈,班风一直很好,经常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 四、及时和家长沟通,双管齐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手段,与家长配合。利用学生不在学校的时间,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利用 “校讯通”,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与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和母亲,如何使父母的良好愿望与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目标有效对接起来。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和教育才能养成,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常抓不懈,需要师生的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