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057198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复习资料21课陈涉世家-司马迁一、阅读指导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描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一次农民起义的经过,表现了陈涉、吴广起义领袖的英雄形象。本文主要记叙了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准备、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二、一词多义与尝与人佣耕(同、和)与皆来会计事(都、一起)应笑而应曰(回答、答应)宜多应者(响应)次皆次当行(按次序排列)次所旁丛祠中(临时驻扎和住宿)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与皆来会计事(聚集,集会)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一样)公等遇雨(在名词或副词之后表示复数)道道不通(

2、路)伐无道(道义)数以数谏故(屡次、多次)数日(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故以数谏故(缘故、原因)广故数言欲亡(故意,特意)将将兵徇蕲以东(带领)项燕为楚将(将领,带兵的人)指卜者知其指意(意思,意图)皆指目陈胜(用手指指点点)书丹书帛曰(写)得鱼腹中书(字条)令又间令吴广(派)召令徒属(命令)令辱之(使,让)欲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从民欲也(欲望,愿望)之辍耕之垄上(去,往)怅恨久之(结构助词,无义)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二世杀之(代词,他)以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认为)以激怒其众(来,以便)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三、词类活用此教我先威众耳威解释为威服形作动皆指目陈胜目解释为目视,用眼

3、睛打量名作动乃丹书帛曰书解释为写名作动陈胜王(wng)王解释为为王名作动置人所罾鱼腹中罾解释为用网捕名作动固以怪之矣怪解释为以为怪意动用法忿恚尉忿恚解释为使忿恚使动用法尉果笞广笞解释为用竹板打名作动将军身被坚执锐坚解释为铁甲,锐解释为武器形作名四、古今异义陈涉少时古义,年轻时今义,少年时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等今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候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固十六七古义,本来今义,坚固又间令吴广古义,私自,偷着今义,隔开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可怜皆下之古义,攻克今义,下面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五、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贬谪,这里是强迫

4、的意思。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将军身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六、词语解释1.辍耕之垄上(去、往) 2.怅恨久之(失望) 3.若为佣耕(你)4.九百人屯大泽乡(停驻) 5.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安知鸿鹄之志哉(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6.度(估计 )已失期( 误期 ) 7.发闾左(指代贫苦人民)適(“適”通“谪”贬谪,这里是强迫的意思)戍渔阳 8.失期,法皆斩(按照法律)9.今亡亦死(逃走) 10.等(同样)死,死国可乎(为国事而死) 11.天下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 12.今或闻无罪(有人) 13.楚人怜之(爱戴)14.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5、) 15.念鬼(考虑、思索) 16.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众人)17.置人所罾鱼腹中(鱼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18.夜篝火(笼,用笼罩着)19.狐鸣呼曰(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20.旦日(第二天)卒中往往语(到处) 21.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2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23.并杀两尉(一齐) 24.敬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25.从民欲也(愿望)26.收而攻蕲(收集) 27.蕲下(攻下、攻克) 28.徇蕲以东(攻占(土地)29.比至陈(等到) 30.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坚:指铁甲)(执:紧握着)(锐:指武器) 31.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七、

6、翻译句子: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4、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

7、的人7、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8、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11、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1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八、关键问题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史记;司马

8、迁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丹书鱼腹;篝火狐鸣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九、分析:(一)、分析第一段1既然是写陈涉,为何开头并举吴广的籍贯、表字?体现吴广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3第一段分几层,用|划出后,总结层

9、意,并理出线索。层意:年少时(鸿鹊之志)服役后(谋划起义)举大计后(据陈称王)线索: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这条贯穿全文的主线。4为什么在开头列出吴广呢?突出陈胜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同时也暗示吴广在起义中的特殊地位,这样开头,下文据此展开,写陈、吴二人合谋举事,并对吴广在谋划起义和建立张楚政权中的作用作了详细的描述。5、写陈涉作者有没有从他出生写起,详写了什么?作者专写了陈胜的少年生活,这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作者选择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运用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个性。6、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反映在哪里?是为了介绍其少年时

10、的志向,反映在陈涉与伙伴的对话中。“苟富贵,无相忘”表明其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展现其远大理想。(二)、分析课文第二段2填空。(1)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置书鱼腹;黄火狐鸣(4)提出的起义口号是:自称扶苏、项燕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1)苛重的兵役,“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句可见摇役之重;(2)残酷的刑法 ,“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11、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1)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2)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三)、分析课文第三段2这一

12、段可以分几层?怎样分?写了哪三方面内容?另外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第一层(“吴广素爱人吴广为都尉”)起义开始时的情形。第二层(“攻大泽乡号为张楚”)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陈胜立国经过。第三层(“当此时杀之以应陈涉”)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总的来说是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分别是何用意?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

13、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4、本段后半部分主要写了起义后势如破竹的大好形势,对“比至陈”的场面描写有何特点?运用一连串数词“百”“千”“万”,形象地展现了起义后的大好形势。至此,陈胜的“鸿鹊之志”变成了现实。5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6是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便可见对他的功绩是肯定的。7观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详略上,有何特点?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