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初探.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049613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初探(甘肃省宁县观音中学 王小辉甘肃宁县745200)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更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所要求的。 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要切实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作用,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此外,教师自身情感因素的发挥也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达到知识的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关键词 情感教育 情感渗透 情与理 素质教育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历史性转变时期,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重

2、知识、轻情感、重智商、轻美育的倾向,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全面发展,面临着教与学、学与考严重脱节的局面。中学语文教改工作开展较为缓慢,在语文教学中则表现为重视语言的逻辑性而忽视语言的情感倾向,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窒息,思想苍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语文教学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框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身的悟性、个性及审美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同发展。加强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情感教育应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素质教育中,并应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构建和实施。关于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本着一颗敬业敬职的心,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此谈点个人见解。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可行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生活本身并不会自发地教育人,凡是放任自流的地方,年轻人的心灵在每一步都会遭到危险。”情感处理不当是我们的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陷阱,而帮助学生架起一道跨越误区的桥梁,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不容回避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因而,在教学方法上,要在对学生深入细致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

4、耐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那些还处在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的天地中走出来。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语言角度看,语言是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这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语文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

5、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多方选择的文质兼美的佳作,面对教材和学生,教师的责任则是把作者寄予在作品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经过渗透和沉淀,形成学生的高雅的情操和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学只有重视这种审美情感的培养,才能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这种情感教育比那种面提耳命的思想说教和枯燥生硬的道德灌输更加亲切,更加深入人心。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更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所要求的。

6、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要切实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作用,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此外,教师自身情感因素的发挥也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达到知识的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 1、情感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或称饥饿)状态无

7、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作为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语文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2、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于不顾的教法,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8、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使之“豁人耳目”;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语文是一片充满情感的天地。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往往能以充沛的感情、精巧的设计、生动的语言、巧妙的点拨,创设恰当的情境,展示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如

9、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1、用情感导语引领学生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以情感作为敲门砖,创设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那充满感情的语调、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被这种情绪氛围所感染,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2、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学生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教师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使他们的感情和着课文的节拍起伏跳荡。叶圣陶先生把朗读称为美读

10、,并对美读提出的具体要求,改变了“有口无心”式的阅读方法,提出要做到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调动所有的感官,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沟通。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3、用“动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的语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结合生动的身体语言,创设语言情境,可激活学生思维,

11、吸引学生进入情景并为之动情。教师的语言要注意科学性、逻辑严密,明白晓畅,深入浅出而又简练含蓄;语汇丰富且准确、生动,能逼真地再现课文的思想和情感,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目的。通过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就能创造出愉快轻松的教学艺术情境,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使学生如坐春风,流连诗境,或浮想联翩,神思遐想,这样的气氛,不仅给学生以强烈的熏陶,而且知识也很容易渗进学生的心田。4、用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是作品的生命。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

12、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5、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中,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

13、到净化,从而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获得哲理美的享受。6、用表情强化情感表情是情感的外露,有人称之谓“体态语言”,如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悲哀时泪眼汪汪,顿足捶胸。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强化讲话的内容和情感,但要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四、结语“感人心者莫大于情”,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忽视了“情”,“理”则无处渗透,创造力、想象力也就无从谈起。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达到知识的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随着对

14、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深入以及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人们已经逐渐接受“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认识到调动学生积极、愉悦的情绪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度。实施情感教育,它能辐射教育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融洽师生关系,对于挖掘教学潜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参考书目: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周雪明主编 新华出版社2、情感教学心理学 卢家楣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徐林祥4、课堂教育心理学 林格伦(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月5、情绪心理与情绪教育 乔建中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2月第一版6、教育研究方法 袁振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7、语文教学心理学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38、课堂情感的制约因素与量化评定 天津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