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修3第一轮复习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04379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必修3第一轮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必修3第一轮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必修3第一轮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必修3第一轮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必修3第一轮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必修3第一轮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必修3第一轮复习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时跟踪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解析:动物可作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答案:C2(2011抚顺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5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

2、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蜘蛛、蜜雀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解析: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叶状虫为第二营养级,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蜘蛛、蜜雀属于第三营养级。答案:D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个体数量和该生物的平均体重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B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和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若丁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丙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上升D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 解析: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与该

3、生物的平均体重的乘积。生物量大的营养级低,营养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丁、丙、乙、甲。丙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丁的数量下降,丙、乙、甲的数量都要下降;甲的数量下降,乙和丁的数量上升,丙的数量下降。答案:B4.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B种群乙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的增加和丙的减少所致C乙和甲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解析:甲、乙、丙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缺少分解者,所以甲、乙、丙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5.2010年夏

4、,四川某地区福寿螺再现稻田。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B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克解析: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生物;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食物(水稻)充足、没有天敌、空间条件充裕等。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505)20%725(克)。图中共有4条

5、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蛇(第三、第四营养级)。答案:C6.(2011绍兴模拟)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麻风树注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e则是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该图解中包括了生产者、消

6、费者和分解者,没有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答案:A7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各代表一定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能量关系来看B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D/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它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及(流入分解者中的能量)和通过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中部分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是食物残渣,属于生产者同化量;最高级消费者获得能量最少。答案:D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注: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A流经

7、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表示的呼吸量;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这是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答案:A9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

8、能量为(A2B2C2)DW1D1D2解析:由图可知,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W1A1B1C1D1;D1A2B2C2D2;由于呼吸作用消耗部分能量,所以W1D1D2。答案:A10科学工作者在某地观察,记录了四种野生动物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h)如下表所示。假设北美郊狼因被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则短期内将发生的变化是()物种休息与其他物种竞争进食寻找配偶大鼠4.8 h3.6 h(追逐小鼠)13.2 h(吃植物种子)2.4 h浣熊18 h0.0 h3.6 h(吃大鼠)2.4 h北美郊狼18 h0.0 h4.8 h(吃浣熊)1.2 h小鼠4.8 h6.0 h(被大鼠追逐)1

9、0.8 h(吃植物种子)2.4 hA植物种子数量不确定B浣熊数量减少C大鼠数量增多 D小鼠数量减少解析:由表可知,北美郊狼捕食浣熊,浣熊捕食大鼠,大鼠和小鼠的关系是竞争。北美郊狼被大量捕杀后,最直接的影响是浣熊数量增加,进而引起大鼠数量减少、小鼠数量增加。由于大鼠数量减少,小鼠数量增加,它们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因此植物种子数量不确定。答案:A11.如图表示一个牧场生态系统中的“特殊”食物链中的各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A的能量分配是:20%流向B,80%流向E。据图所作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E从A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捕食BEF和FE是该生态系统中所特有的一种捕食关系CC是该生态系统的

10、一种分解者D减少B中不属于被饲养的牲畜的成分能有效提高牧场产量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为生产者,B、C、D、F、G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故A与E、E与F都不为捕食关系。答案:D12下图是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戊是分解者)。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下叙述列正确的是(数值单位:105焦/m2/年)()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甲戊乙丙丁B能量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6%C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约为7.3107(焦/m2/年)未被消费者同化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

11、的太阳能,即图中所有GP之和解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应该为甲乙丙丁,不包括分解者戊;能量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5.91141.1100%11.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871.27;并不是所有GP之和;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未被消费者同化的为:871.27105141.11057.3107。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8分)(2011南通质检)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与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1)图1中共有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

12、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解析:(1)由图分析知,途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为苔类为第一营养级的有2条,以白杨树为第一营养级的有5条,次级消费者有I、D、A,其中A与D有共同的食物G、C,且D是A的猎物,因此,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由于有C、F、G等多种动物与E处于一个营养级,当除去E时,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

13、物代替,因而A的数量基本不受影响。(3)由图表,除去A,C大量繁殖,数量增加,成为优势种,E和F数量急剧减少,可能的原因是: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答案:(1)7I、D、AA和D(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3)C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14(16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

14、据图作答:(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体个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_。(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C表示_。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4)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右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kJ(用所给字母表示)。解析:(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