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040782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正福课程体系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具有决定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和影响特色创建进程的重要作用。 未来的学校一定有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未来的课程体系与当前的课程体系必然存在着联系和差异。但不 管课程体系如何改变,它服务于达成教育根本目的初衷是不会改变的。由于未来学校的具体形象还不清楚 对课程体系的展望也只是基于当前发展态势的一种推测,向大家汇报一下个人的思考,抛砖引玉,请各位 同仁批评指正。体系首先破一下题,什么是课程体系。在认识课程体系之前,首先知道什么是体系,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 者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简单来说,我

2、们认为课程有三个特征:第 一,一定有要素,有组成的东西;第二,这些要素之间要有一些联系,而不是孤立的;第三,这个体系要 发挥一定的功能。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如果是孤立的,我们不清楚有哪 些功能;但是如果桌子摆在前后凳子摆在后边,有了顺序的话,我们就可能猜出它的功能;如果调整桌椅 之间的距离,它们就有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的功能,因此就成了学生的课桌椅。所以从这个过程当中就 发现,对于一个体系的研究或者了解,必须要关注要素、关系以及功能。虽然有了课桌椅的体系,但是多 套课桌椅进行排列组合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大的体系,出现新的功能。比如,有双人的桌子,有一对三的 桌子,把不

3、同的桌子放在教室里面,摆成不同形状,就有不同的功能。课程体系通过这个比喻了解了要素、联系和功能之后,我们对课程体系给出了一个抽象的说法:课程体系是指在一 个教育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将课程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 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对于课程体系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最常见的理解就是课程体系是指课程内容体系,包括不同学段的课程设 置,不同范畴上有领域、学科、模块。还有课程设置的课时,就是一周有多少节课,哪些课先开,哪些课 后开。还可以从过程视角来理解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教育行政部门

4、从管理 视角来审视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开发、设置、教学、管理等。所以,对课程体系理解因立场、角度的不同 存在差异也相互补充。技术对课程体系的影响课程体系的改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存在推动课程体系改变的动因。那么,课程体系改变的动力源 自哪里呢?应该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理念、理论的发展、课程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要素的质量,等等。比如 教育理念,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会影响课程体系,还有生源、师资、教学技术等。由于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与技术相关,所以主要想谈一下技术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念在教育教学中也有体现。研究发现,媒体技术对教育的 影响在大尺

5、度、长时间的进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具体来说,口传时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吟诵的诗人,教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育资源主要是口头教材,知识保存形式是存在人脑里,教学方法主要是口头的对话,教学组织形式面对面;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手写时代、印刷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数字传播时代先后出现;在电子传播时代, 教育目标是逐渐促进教育高等化,包括视频教材、教育节目等,方法是远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 离,包括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当前,新的媒体技术进入社会,是影响教育教学的一个关键时期。所 以,我们感觉到技术的影响在当前这一阶段非常明显。数字传播媒介技术的时代,教育目标是要实现终身 教育,人

6、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教育资源是网上的数字资源,教育方法是突出个性化,强调因材 施教,实施学习方式的混合、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学习空间的统整。课程体系的八个子结构在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未来的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尝试着从技术通过影响要素、关系、功能 的变化来探讨未来课程体系的特点。这八个子结构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 内容、课程类型、课时结构以及课程意识。课程理念课程的常见隐喻就是跑道。跑道表达了一些含义,目标单一、要求固定、规则严格、竞争激烈;而另外一 种跑道,比方说有的学校提出了为学生的人身发展奠基,给他一个初始跑道,让他能够飞翔,助飞他,成 就学生;还有一

7、种是根据学生在社会当中的发展,适当给学生一些守望,形成生成性的课程。这里要注意 理念的核心问题,就是哲学,我们从事课程体系思考的时候,个人哲学观点会影响到课程体系的方方面面课程目标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阶段对这个问题看法各异。什么知识最有用,这是常见的提问。什么技能必须具备, 什么能力最关键,什么素养最核心,这四个问题是直接作用在人的身上。还有问题是,学会什么最重要、 什么学习最重要,这个问题就问得更有一些深度。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国家、很多地区、很多学者提出了 不同的看法。美国提出了21 世纪必备的综合能力,新加坡提出了结构化非常清晰的目标,我国研制了包括 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三个维度的学

8、生核心素养。三个国家都在谈21 世纪学生的培养目标,但是 每个国家也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这就为我们学校制订自己的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有一个启发。 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加德纳就提出了五种思维能力。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不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同。Daniel H. Pink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 个新的时代概念时代,描绘了从农业时代到概念时代的劳动力素养结构的变化。从物质财富、技术进 步和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他认为18世纪主要是农业时代,社会主要劳动力是农民, 19世纪是工业时代, 主要劳动力是工厂工人, 20世纪是信息时代,主要需要的是知识工作者,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一种新

9、的 社会形态,称之为概念时代,需要的是创造者和共情者。概念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或者能力呢?丹妮尔 认为在信息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基础是线性的思维和逻辑的能力,以及类似计算机般的能力,而在概念时 代,除了这些能力外,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依赖于创造性的思维,即全新思维。全新思维包括设计感、故事 力、交响力、意义感、共情力和娱乐感。由此提出六个观点:不仅要实用,还要有设计感,突出创造性; 不仅要有故事性,还要有逻辑性;不仅要专业,还要了解全局;不仅需要逻辑力,还要有共情力;不仅要 严肃,还要有娱乐感;不仅要追求财富,还要有意义感。戴维伯金斯认为,我们学校的教育要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

10、生开展最有价值的学习。课程设置从三个层面来谈这个事情,一个是国家设置,第二个是课程建设,第三个是课程选设。学校的课程建设主 要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学生的课程选设和个人发展情况,可以从学术取向、职业取向、 生活取向来选择。课程设置,可以从要素的切入思考,这些要素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比方说谁多谁少,谁 先谁后,谁轻谁重,谁大谁小,不同要素会形成何种关系,形成的结构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课程内容从学段或者阶段来看,可以分为领域、学科、模块,模块下面是单元,这是体系结构;从表达方式来说, 可以从主题 项目 任务;从设置来看,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目前的课程内容存在问题,一是学科之间 缺少横

11、向的关照,二是学生之间少有相互的学习,三是缺少一些与生活生产社会相关的东西。针对这些问 题,另外一种设想是有背景、有关联、有要素的理解思考,各学科之间横向联系,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学科 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有相互的对话,学生之间也有对话,同时学生可以从多元的渠道获得很多信息;师生 共同在真实的生活和现实世界当中解决问题。学科课程的综合可能有比较现实的三个路径。第一个是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在教学的时候提出某一个问 题,或者是在教材编写的时候,向其他学科延伸。第二种是构建交叉学科,因为我们现在学科发展非常迅 速,旧的学科会更新,新的学科会进入,会形成新兴的交叉学科,但是这个交叉学科并不是一定要定位于 更

12、多的知识,可能也是主题式的综合。第三个就是另起炉灶,拿出一个主题统领各个学科,形成一种综合 性的学科性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非常庞大的体系,运用不同的视角可以资源金星不同的分类。比如说,功能上可以 分为素材性和条件性的资源,有不同载体的分类,还有空间的、形态的、来源的、存在形式的,等等。当 前,课程资源的成分及其结构变化非常明显,一些要素在逐渐减少,一些要素在增加,还有一些要素新出 现。课程资源的丰富或者说多样性会引起什么样的重大变化呢?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阿里研究 院认为,慕课希望让任何有学习意愿的人能够利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慕课模式内容重构。课程资源 的变化,老师和学生都可

13、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排列组合选择各种各样不同的课程资源,由此就形成了自己 学习的进程,这样就搭建了各种各样的课程体系,课程类型有国家的课程管理,包括国家、地方、校本三级;有自己学校的课程,包括底色课程、本色课程和彩色课 程。对于国家课程的看法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国家课程要尽量少,第二句话是国家官方课程不应该是全 部,第三句话国家课程确定一个核心,然后减少他的含量。这样一来就使我们有更大的课程资源建设空间。 83%的专家认为应该有更多个性化的内容。课时结构翻转课堂实际上冲击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它可能冲击了课时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课时的问题。有的学校 开展上半天集中课,然后半天自学的时间,这样就形成个人个性化的课表,包括他的学科进度,有长短先 后,还有个人进度的调控,这都是需要技术的支持。课程意识 因为我们谈课程,要从课程的意识来说这个事儿,这是一个视角。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形成这种意识 就是要有价值判断、目标设定、过程开发和质量评价。当前的工作需要六个超越,就是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要超越基础技能,走向必备的能力和品质,第二个要超越对学术内容的掌握,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 世界,第三个是超越规定的内容,提供多样的选择,第四个是超越各学科的分裂,促进跨学科的主体和问 题。第五个是超越传统学科,形成新兴的综合的有差异的学科,第六个是超越区域的观念,要有国际的视 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