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导论.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03726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专业导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导论课程论文 第1页成 绩评 阅 人日 期2012-2013学年第1学期专业导论课程论文学 院: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土木11-9 姓 名: 滕映炜 学 号: 02110610 序 号: 二一二 年 十二 月 二十三 日专业导论谈地下防水( 力建 学院 土木119 班 姓 名 滕映炜 学号 02110610 序号 )摘要:近年来,各种建筑工程为了增加使用功能及更好的利用空间,向地下发展越来越深,由此地下工程的防水质量尤为重要。地下工程经常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说会遇到地下水的侵蚀,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地下工程的防水措施变得极其重

2、要,本文对地下工程的防水措施进行了探讨。现阶段地下防水工程一般按使用材料分为:刚性防水层如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所构成的防水层;柔性防水层如防水卷材、有机防水涂料构成的防水层。各种防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都能起到防水作用。因个别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不足或成品保护不到位,在后期使用中还是有个别漏水现象,返修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个别无法维修的影响到了地下部分的使用功能。为了避免地下工程的漏水,对于较深的地下工程,设计一般是采用刚性防水加外墙柔性防水双层防护的方法。设计采取措施,施工过程质量同样是确保地下工程不漏水的关键工序,因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同时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控制,避免出现漏水

3、的保障。关键词:地下工程 防水 混凝土 措施地下工程防水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主体防水,是指大面积的防水,二是细部结构防水,是指细缝,连接处等的防水。1 主体结构防水1.1 防水材料的选择防水材料有很多,而怎样去选择适合本工程的防水材料就变得很重要。早期的防水材料主要有涂料类的,乳胶漆类的。新材料的发展取代了叠层膜和胶凝涂料,同时,伴随着地下防水的加速发展,大量新的优异材料取代了排水介质甚至止水带。防水材料要与基面的形状相适应。而这样的防水材料可采用多种材料符合,适应基层的材料多数为涂料,乳胶漆和压敏型,蠕变型自粘卷材,但为了适应基层抗裂性能的不同,它常用采用与其它的防水材料符合的方法。防水材

4、料的选择还要去适应温度。温度不同,那么选择的防水材料也应该不同,一般地下工程会随着深度的不同而导致温度的不同,那么在防水材料的选择上就要根据地下温度的不同做不同材料的复合,以防止防水材料的变形,断裂或失效。当然了,防水材料的耐久度才是考验其防水效果的重要指标。防水材料的耐久度要大,要能够抵御自然因素的侵害,不会快速老化。对于防水材料的选择还要做到能够有利于施工,也就是施工可行性要大,不能存在不能施工的问题。最后一点就是防水材料的环保性能,防水材料不能污染周边的环境,要倡导绿色防水,绿色施工。1.2 防水混凝土 地下工程多为混凝土结构,结构自然防水,也就是主体防水,一般是防水的重要手段。对结构自

5、 最有利的就是使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而言,主要是改善了混凝土的空隙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物理力学性能。防水混凝土的自防水效果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混凝土防水剂的选择及配合比的设计: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准确计量;3、施工中的振捣及细部结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钢筋撑角、穿墙管、穿墙螺栓、桩头等)的处理;4、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养护。防水混凝土主要用密实度和抗渗性来表示。防水混凝土的配合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要求水泥用量得大于32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是水泥用量得大于280kg/m*3;灰砂比为1:1.51:2.5较为适合;砂

6、率宜为35%45%,水灰比不得大于0.55;泵送可以增至45%;如果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的情况下,泵送宜控制在(120+20)mm。从配合比上讲,防水混凝土依据增加混凝土的有效阻水截面和提高砂浆密实性的原理,采用较小的水灰比,较高的水泥用量和砂率、适宜的灰砂比、适量的外加剂。可见,防水混凝土能否防水,配合比设计是重要的一环,是影响防水性能的首要因素。 与普通混凝土的施工基本一样,但是对于防水混凝土更要注意振捣的密实,混凝土振捣时必须由专人负责,采用高频机械振捣,振捣时间宜为10s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确保不漏振、不欠振、不超振。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防水混凝土的浇筑方向

7、和顺序。在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该编制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确定出混凝土浇筑的方向和顺序;在施工时周密地安排施操作人员,设专人进行指挥和监督,严格按照既定地施工方案施工,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不应超过25厘米,混凝土下落高度不应超过1米,并应保证茬口整齐;应用人工摊平使混凝土拌合物分布均匀,而不得用振捣器摊平。最后要对防水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均不应大于25摄氏度。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天。2.细部结构防水2.1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是防水薄弱部位之一,施工中应尽量不留或少留。一般处理方法都是在浇筑新混凝土时采用人工凿毛、刷毛、冲毛、高压水枪

8、冲刷,然后再刷水泥浆。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出用“栽石法”处理施工缝。具体做法是:当基础混凝土浇捣完之后,应立即在基础与上部墙接触面的部位,将事先洗好浇筑混凝土用的碎石子栽倒已浇捣好的混凝土里面,石子栽深为碎石子直径的2/3左右,栽石面积约占接触面的2/3以上。等待混凝土终凝后(夏季一般在1420小时),用铁钩钩去栽石缝之间混凝土表面的乳皮,使其露出沙粒。在支模板之前,将其冲洗干净,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先铺上23厘米与混凝土同号的水泥砂浆,以利于上下层新老混凝土之间黏结,保证构件的整体性和防渗性。 2.2变形缝的处理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场会发生变形。按照习

9、惯做法,建筑物超过规范规定的长度要设伸缩缝;建筑物超过规定的高度,或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要设沉降缝;结合抗震要求,还要设抗震缝。变形缝的防水处理是“堵、注、涂、嵌、抹”多种工序的组合施工,技术性强,要注意每一个施工环节,整治后使其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变形缝的施工为避免止水带局部出现卷边或接头粘接不牢,在施工中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选购止水带时应按图纸要求选购长度能够满足底板加两侧墙板的长度尺寸,如长度不能满足要求而需接长时,可采用氯丁型801胶结剂粘结,并用木制的夹具夹紧,最好采用热挤压粘结方法,以保证粘结效果。止水带安装过程中的支模和其他工序施工中,要注意不应有金属一类的硬物损伤止水带。浇注混凝

10、土时,应先将底板处的止水带下侧混凝土振捣密实,并密切注意止水带有无上翘现象;对墙板处的混凝土应从止水带两侧对称振捣,并注意止水带有无位移现象,使止水带始终居于中间位置。为便于施工,变形缝中填塞的衬垫材料应改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沥青浸泡过的木丝板。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处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橡胶皮、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沥青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 2.3后浇带的处理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

11、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 宽,故称为 带 ),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后浇带的施工应满足以下规定: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为了防止杂物落入,应该对后浇带部位给予一定的保护;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应该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天后再进行;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不低于两侧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后浇带施工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常在地下

12、结构中留设后浇带,而渗漏常出现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接缝处。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宜在两侧混凝土成型6周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基本完成后再进行。或者通过沉降观测。当两侧沉降基本一致,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增加情况以及底下结构混凝土浇筑后的延续时间确定。施工前,应将接缝面用钢丝刷认真清理,最好用錾子凿去表面砂浆层,使其完全露出新鲜混凝土后再浇筑。施工时可根据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在接缝面上再涂刷一遍素水泥浆,但每次涂刷的超前量不宜过长,以免失去结合层的作用。后浇带混凝土中还可掺人15%的u型膨胀剂,在混凝土硬化时起收缩补偿作用。混凝土浇筑应采用二次振捣法,以提高密实性和界面的结合力,设计中往往会对该部位配筋进行加强,

13、针对配筋较密的特点,后浇带宜采用T型的形状,以方便拆除模板。支设吊模时支撑模板的钢筋必须从中间截断,以免该钢筋成为渗水通道。3.防水等级一级防水标准: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适用范围: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因有少量湿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及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极重要的战备工程 二级防水标准: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工业与民用建筑: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1,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1;其他地下工程: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 适用范围: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在有少量湿渍的情况下不会使物

14、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及基本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重要的战备工程。 三级防水标准: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3m2,单个漏水点的漏水量不大于251L/d,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不超过7处,人员临时活动的场所;一般战备工程。 适用范围:人员临时活动的场所;一般战备工程 四级防水标准: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L/m2.d。 适用范围:对渗漏水无严格要求的工程 地下工程要想取得良好的防水效果,单一的处理是不够的,要把多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首先要工程主体防水是重中之重,

15、因此对防水材料的选择和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是关键。其实仅仅工程主体防水式不够的,工程的细部结构也要有很好的防水效果,那么就要对施工缝、变形缝等进行相关的处理。主体结构和细部结构的防水要同时抓,并且都要抓硬。这样地下工程工程的防水才能向滴水不漏迈进。参考文献:1李伟,论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的应用.价值工程,2010.2 关宝树,杨其新,地下工程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程伟.地下工程水害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山西建筑.4 王原明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山西建筑 2007 第10期孟瑞斌,徐勇.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分析.科技信息,2008.5 吴能森,地下工程结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6赵国藩,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简介,施工技术,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