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034806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教师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环境,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即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鼓励参与、创设问题情境、改革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本人今年任教初一年级,正赶上实施新教材改革。综观全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概括,那就是“新”。教材创新,教师更要

2、创新,学生也要创新。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教师、学生、教学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

3、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学习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

4、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

5、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量余地

6、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经常问:“你有兴趣吗”?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一)鼓励参与,培养自主意识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一方面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

7、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落实在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在做数学和用数学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几何课本中第一个需要添加辅助线的证明,如何使添加辅助线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然结果便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辅助线的探求、发现、操作的过程,从中揭示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整

8、个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复习小折纸的实验,得到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进而引入课题。问题1,以前你是否见过一个类似于这个结论的熟悉的问题,即关于几个角的和为180或为360的证明题?学生思考后回答:(1)如图1,ABCD,求证:1+2=180;23ACDB1E(2)如图2,ABCD求证:1 +2+3=36012ABD3CF54E 图1 图2 问题2,怎样证明命题(1)和命题(2)呢?学生探讨后回答:如图1,延长CA至EABCD, 1=31+2=3+2=180如图2,作EFAB, EFCD1 +2+3=4+2+5=360教师点拔:这样做的实质是借助于平行线,通过等角代换,把几个角移到一起,证明

9、它们可拼成一个平角或周角。两个命题证明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问题3,回到要证明的定理上,怎样把三角形的三个角移到某一处,证明它们可拼合成一个平角呢?学生动手实验并证明: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移到某一处,尝试怎样移才能保证等角代换。由此引出了图3中各种辅助线的方法,进而完成证明。EFACBBAEFCDABCEF 图3问题4,联想命题(2),除了上述三种CFA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外,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进一步探求,得到图4的新方法,EB颇有创意。(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图4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

10、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的解决,而关键又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众数、中位数没有遵循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以一个鲜明行动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工资事件”作为新授课的出发点,巧妙地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例如,课本有一道习题:如图5,已知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连结AN、BM,分别交CM于E,交CN于F。求证:AN=BM在学生独立完成了本题的证明后,可再设计下面一组变式题目,在变中求活,在活中求新。ACBNMEF(1)在图5中,共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为什么 ?(2)在图5中,连结EF

11、,EF与AB有什么关系?CEF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3)在图5中,如果ANB=90,那么AM与BM互相垂直吗?为什么?三、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重点。 图5体现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是要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再创造的主体活动。这种活动需要主动性和全面性。教师要坚决摒弃“注入式”和”结论式“的教学模式多使用一些需要学生创造性思考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探究法、自学讨论法、互教互学法等,为学生开拓有效的活动空间,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当学习的主人。(一)、培养追求新异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的表现,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

12、发明和创造,教师的现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表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样的过程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的运动引入“圆锥曲线”)、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用打桥牌时对牌的分布的可能性的推测引入“概率”)。(二)、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上少有学生

13、提出“质疑”,发表的“意见”,同学之间缺少有价值的“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真诚”与“平等”的“对话”。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诱导他们问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鸣别人所不鸣,为别人所不为。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和分析,表现出不依常规、用新颖的求异思想和方法解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学生创造良机,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对课外读物提出质疑,让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另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让他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鼓励大胆猜想,培养思维的直觉性

14、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我们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某些数学结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启发性线索去发现。在解题时,教师不能讲得太早,太死,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先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等。猜想是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多提供一些结论待定的题目,让学生猜想。例如,在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教学中,可给出下列算式,让学生探索研究:+1=;+1=+1=;+1=观察上面一系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含一个字母的等式表示出来。(四)、引入开放题教学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

15、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a=bc型数量关系“的探究性活动课,可采用探索讨论和互教互学的数学方法,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便?学生用天平做实验,在动手操作中群策群力,总结出方法1,重量测量法:(1)称出单位长度(1米)的电线的重量c克/米;(2)称出电线总重量a克(包括1米的电线重量);(3)算出电线总长度b=(米)。学生继续探索,合作研究,又总结出如下的新的测量法。方法2,比例测量法:(1)将单位长度(1米)的电线与剩余的电线分别放在天平两边,量出天平的倾斜角a;(2)把砝码放在天平的两边,使得天平的倾斜角仍为a;(3)求出砝码的重量比为a:b;(4)算出剩余电线长度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