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科版届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最新实验探究题演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03395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苏科版届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最新实验探究题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苏科版届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最新实验探究题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苏科版届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最新实验探究题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年苏科版届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最新实验探究题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年苏科版届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最新实验探究题演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苏科版届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最新实验探究题演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苏科版届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最新实验探究题演练.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学最新实验探究题演练 实验八、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标规定学生必做的实验)来源:1 实验突破 1.从速度的定义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器材有:小车、斜面、木块、秒表、刻度尺、金属片。 3.实验方法为间接测量法;实验注意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 4.金属片的作用是三确定小车到达终点时在同一位置。 5.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6.斜面的放置及作用:斜面放置时应注意倾斜角不易过大: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斜面倾角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运行时间长,

2、便于测量任何一段所用的时间。 试题演练 1.在如图1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图1 (1)图中AB段的路程 cm ,如果测得时间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点

3、。 (5)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最快的是 (填“”“”或“”)。 2. ( 2019广州)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提出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就越大”。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其猜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 。 (2)实验器材:(除图2以外的器材),以及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 。(3)实验步骤(可画图或文字表述): 3. (2019山西)小明和同学打乒乓球时,注意到乒乓球台上的球不小心就会滚到台下,落地点时远时近。小明思考:若运动着的小球从桌上滚落后,小球的落地点到桌子的水平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的猜想如

4、下: 猜想一:小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s可能与小球离开桌面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二:小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s可能与桌子的高度H有关。 然后,小明选取了钢球并用高度可调的桌子和斜面组成如图3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得到了部分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中让钢球从桌上的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其目的是: 。 (2)分析表中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来源:学。科。网Z。X。X。K 4.(2019潍坊)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斜面、小车、长刻度尺、录像机等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4甲所示。在斜面一侧沿斜面方向固定一长刻度尺,刻度为0的位置在上方,并将该位

5、置作为释放小车的位置。打开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并面向刻度尺录像,让小车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停止录像,通过播放视频可以确定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视频显示,小车从0刻度处运动到0.20 m刻度处,用时1s,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2)通过视频查找出小车5次的位置,小车从开始运动到各个位置的路程s和对应时间t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三行数据为对应时间的平方。 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小车运动的st2图象;经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的平方t2的关系式是 。 实验九、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课标规定学生必做的实验) 实验突破 1.测固体密度 (1)测固体

6、的质量 用天平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m。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G,物体的质量m=G/g。 (2)测固体的体积 规则固体用刻度尺测出其几何长度,算出体积V。 形状不规则密度大于水的固体(如石块),借助于量筒和水,用“排水法”测体积V (如图5所示),V=V2V1。 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如蜡块),用“针压法”测蜡块的体积(图6甲)。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将蜡块放入量筒中,用细铁丝将其压入水中,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V2, V=V2V1;还可用“悬重法”测蜡块的体积,如图6乙所示,体积V=V2V1。 密度小于水且具有吸水性的固体(如软木塞),借助于量筒和其他不易被水吸收的液体或粉末

7、状的固体替代水,用“排体积法”测体积V=V2V1。 (3)测物体的密度 形状规则固体 形状不规则密度大于水的固体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固体密度小于水且具有吸水性的固体 注:式中体积如(2)中所述;若质量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G,则上面物体的密度表达式中用G/g代换m。 2.测液体密度 (1)用天平称出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的总质量m1;把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称出烧杯和烧杯中剩下液体的总质量m2,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2)评估:实验中,先称出空烧杯的质量,再称液体和烧杯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由于烧杯内液体残留,使得所测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3.利用浮

8、力知识测密度 (1)漂浮法测密度 测固体密度:可利用在水中漂浮(可以自己漂浮,也可借助容器漂浮)测固体漂浮时的,则,再测出固体的体积V,固体密度表达式: 。 测液体密度:可利用另一物体在水和待测液体中均漂浮,。液体密度表达式: 。 (2)称量法测密度 用天平称出容器和适量水的质量;将物体用线拴住浸没在水中悬停,添加砝码使天平平衡,则增加的砝码的重力G增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则;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物体密度表达式: 。 (3)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量密度 测固体密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固体的重力G,即可求出其质量;将固体浸没在水中读出示数F,即可求出浮力,。固体密度表达式: 。 测液体密度:用

9、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固体在空气中、浸没在水中、浸没在液体中的示数G、F1、F2,则,。液体密度表达式: 。 实验指导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用天平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待测物体的体积) (2)注意量筒读数时的视线问题 (3)注意实验步骤补充、排序、设计(注意测量体积和测量质量的顺序) (4)测量固体密度时测量值偏大偏小的判断(分析在测量过程中,m和V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运用密度的计算公式=m/V进行分析即可)(5)设计某些不能直接进行测量物理量(诸如不规则形状的固体体积、比水轻的固体体积、液体质量的测量等)的测量方法 (6)间接测量型实验在测量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及

10、原因 (7)拓展在天平和量筒两个器材缺少一项的情况下,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特殊的方案。(注意:物体的质量是由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再由;物体的体积,是用浮力的方法测出,被测物体一定要浸没在水中) 试题演练 1. (2019扬州)图7甲所示是仪征捺山地质公园的“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该类石头的密度为2.83.3 g/cm3。小明想准确测出这块石头的密度。图7 (1)如图7乙所示,该石头的质量为 g;他将该石头放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8丙所示,计算得到该石头的密度为 g/cm3。 (2)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 ,原因是: 。 2. ( 2019南京)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

11、实验:图8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8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8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 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 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 kg/m3。 (4)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绘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 (填“”“=”或“”) 。 3. ( 2019邵阳)全国著名的“茶油之都”邵阳县盛产茶油,为了测量家中茶油的密度,红红同学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

12、验。图9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9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红红同学取适量茶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烧杯和茶油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珐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9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茶油的总质量26.2 g,则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 g。 (3)量筒中茶油的体积如图9丙所示。请你帮红红同学计算出茶油的密度是 g/cm3。 4. (2019天津)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帮他将报告补充完整。实验: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量油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砖码)

13、、量筒、烧杯、油 实验原理: 主要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侧调节。甲 乙图10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油的体积,如图10甲所示。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 (4)将量筒中的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图10乙所示。 (5)实验数据记录: 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实验评估: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出的油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5. (2019苏州)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 (1)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 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11乙所示,则金属块体积V为 cm3。 (2)计算出金属块密度 g/ cm3。 (3)实验中所用细线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误差,导致所测密度值 (填“偏大”或“偏小”)。 (4)在上面实验基础上,利用弹簧测力计和该金属块,只需增加一个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