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地理解美术.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03382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深刻地理解美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更深刻地理解美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更深刻地理解美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更深刻地理解美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更深刻地理解美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深刻地理解美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深刻地理解美术 由特级教师朱敬东心中的风景课堂教学谈起编者按:12月14日、15日,浙江大学进行了小学美术万人千课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位美术老师共聚一堂,共同聆听了全国各地特级老师精心准备的6节美术课。其中,来自平湖的特级老师朱敬东以心中的风景一课,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深度的教学思考,给在座的美术老师留下了颇具余味的思考。教育“工具论”代表人物里德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的生长”。生长本身是一种历程,只有当人(学生)的“感官能够与外界有了和谐与习惯的关系,一个统整的人格才能够建立。”浙江省特级教师朱敬东心中的风景一课,由教学主题命题开始,就在演绎“工具论”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思想。小学生个体

2、以及观摩本课的美术教师群体,都由本教学个环节进程、观摩与思考过程中而共同生长。知觉与想象,是艺术活动中学生基本的心理历程。教学第一环节,特级教师朱敬东以乘坐高铁由嘉兴来杭州途中拍摄的图像(运动感田野图片),作为学生知觉感受的引导素材,由此启发小学生们的想象空间。当小学生们的眼睛感受到动感(形态模糊)的田野图片,刺激学生视觉观看方式发生变异,造成课堂当下特殊的心象。随即,特级教师朱敬东用排刷(笔)蘸水粉颜料演示图像(田野图片)呈现出的色彩意象,小学生们的视知觉跟随教师表现又发生变异,此刻的心象再次变化,达成对本教学主题想象空间的继续延展。色彩是形式的外观,它对人的感官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第一个小

3、练习,请学生们由PPT呈现的四幅摄影图片中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幅,尝试以整体笔触表现色彩感觉的小画稿。里德先生认为,艺术作品是以形式与色彩引起人的感官共鸣。小学生们由知觉高铁途中的图像发生心理共鸣,再尝试自己用小画稿方式表现性体验这类图像所带来的色彩感觉。此教学环节,小学生们经历了知觉与想象、内化及表达两个阶段的生长历程。由此环节开始,特级教师朱敬东在逐步引导小学生们实现本课“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风景表现的大色块提炼概括的方法。2.感受和应用色彩的明度变化表现风景的空间的能力。可以看出,在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方面,教学实质是在验证“本质论”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思想。说明,儿童美术教

4、学实践中,采用“执两用中”、综合、全面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应该是美术教师一个力行的方向。欣赏、知艺术家作品,是特级教师朱敬东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生们完成第一个色彩小稿的练习后,呈现著名艺术家塞尚的系列作品圣维克多山。在这个欣赏环节,特级教师朱敬东为小学生们带来的引领集中于色彩的情感表达。例如,塞尚说:“我喜欢抓住这种想法,这种情感的爆发,这种跳荡在宇宙烈火之上的生命的氤氲。我的画布开始感到了重量;这份重量感流过我的画笔。一切都在降临。”塞尚作品色彩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作用,此刻对于这些第一次感受塞尚作品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原有视觉经验与当下心理知觉的联结。此目标旨在引导小学生们经

5、过“欣赏、感受、发现塞尚表现风景画的过程和内在情绪,尝试用色彩的明度和笔触表现风景的空间”的体验过程和内化表现方法,达成个人的认识与理解。当小学生们在特级教师朱敬东的引导下,尝试以塞尚作品的艺术感觉,表达自己心中的风景之时,他们当下对艺术家作品、对“心中的风景”这一主题的知觉感悟与过去的知觉经验发生紧密关联,知觉与想象所生发的最新的心象跃上画纸,视觉造物转换过程让在场1200多位美术教师看到了震撼的作业结果。这个过程与方法,小学生们是“在体验不同场景下的风景中,学习用不同色彩的明度和笔触表达对风景的感受和情感”。论点:特级教师朱敬东本主题及教学设计,蕴含着一个重要美术命题美术观看与表现的主观视

6、觉模式。因为,艺术家塞尚在作画时,其视觉(眼睛)并不只是看到一个固定的物象,他的眼睛是在不断地捕捉流动着的、变化着的物象信息。塞尚所要捕捉和表达的圣维克多山系列作品,是画家(人)与自然景致互动和交流的一种特殊感觉。由嘉兴到杭州高铁上所拍摄的动感图像,正是向小学生们传达这样一个蕴含的美术信息(命题)。对于这样一个美术命题,特级教师朱敬东并没有给小学生们讲解或介绍,同时,现场观摩的1200多位美术教师们绝大多数也都不明白其本质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美术教师群体对于画家塞尚以及其视觉改变后的艺术追求理念并没有基本的认识。本课教学的结果(学生作业)相当精彩。为什么小学生们能够在现场达成如此的作业品味

7、呢?里德告诉我们,“知觉终成了心象,感觉终成了感情”,视觉心象与思想历程发展的关系中,运动田野图片隐喻的暗示作用于最终学生作业的形成。本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引导小学生们“模拟架上写生的方法,体验画家写生创作的忘我状态和融于风景的态度”,试图达到“在表现心中的风景中,逐步形成对平凡的自然风景的认同,初步理解风景的表现是人的情感的内在关照。”但由于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尚没有为学生提供“塞尚的眼睛不是孤零零的视觉,而是从定点透视的稳定系统,改变成运动的、不确定的系统”这样一种更高端的美术文化引领。用塞尚的话来说,就是“画出吾人所见的事物,忘掉之前出现过的任何东西。”因为,小学生们的眼睛并不是固化的视觉,运动图像引领性欣赏知觉,塞尚作品色彩的意象表征,瞬间可以引发五年级孩子们对自己“心中的风景”主观表达的欲望。这就是一节美术好课教师应该具备的对美术文化更深刻的理解,由这样的高度才能在培养学生美术文化素养形成中,以综合、全面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思想设计教学与课堂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