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03281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通过实验,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初步探究利用和设计简单的传感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熟悉传感器工作原理;让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传感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设计简单的传感器,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难点1.几种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演示实验);2.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教学策略用几个有趣的传感器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传感

2、器原理的兴趣.给出“传感器就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概念之后,重点介绍光敏电阻、金属热电阻、热敏电阻.安排音乐茶杯和火警装置两个设计性问题让学生体会传感器的简单应用.结合电容、霍尔效应、电阻定律等知识让学生设计传感器,进一步深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最后在对本节课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思考与讨论进行教学反馈.高二物理交变电流教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3理解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及中性面的概念4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2难点是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静摩擦力教学案【教学目

3、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提高观察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7

4、.5 宇宙航行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单摆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它做简谐运动的条件;(2)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2观察演示实

5、验,概括出周期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3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可先提出疑问,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先猜想实验结果,由教师实验验证,使学生能更好的有目的去观察实验。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重点在于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2本课难点在于单摆回复力的分析。解决方案: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印象。本课难点在于力的分析上,由教师画好受力分析图,用彩粉笔标示,同时引导学生看书,这部分内容属于A类要求及了解内容,只要使大部分学生能明白基本过程即可,重在强调最后结论。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

6、运动的速度;(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教学重点】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7、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

8、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向心力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计算(3)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4)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学习重点】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学习难点】 1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2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离心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离心运动以及产生离心运动的条件(2)能够运用离心运动知识解释

9、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向心力供需关系分析判断物体作离心运动还是圆周运动或近心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供需关系,决定物体做离心运动、圆周运动还是近心运动。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

10、,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重点难点】重点: ()能量转化的效率及方向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难点: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全反射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 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2 知道光的全反射3 知道全反射的临界角4 知道光导纤维及其应用如果有条件,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课堂上做那个小制作,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同时,学到知识,这样既体现了物理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参与。滑动摩擦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选

11、自教科版第二章第四节。摩擦力是继重力,弹力之后的又一力学概念。摩擦力是力学难点的开始,本节学习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力学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将摩擦力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滑动摩擦力,第二课时为静摩擦力,便于学生理解相对运动以及相对运动的趋势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利用二力平衡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大小,方向。2、会用公式f=N计算滑动摩擦力,知道的取值只与材料的粗糙程度有关。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提出控制变量法和间接测量法这两种常用的实验方法,为以后的物理实验打下基础。2、通过对摩擦力公式的半定量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假设、实验、归纳

12、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熟悉研究问题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总结。为以后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力利弊防止和应用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重点1、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滑动摩擦力的特征2、通过探究实验得到f=N的过程四、教学难点1、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区分正压力与重力。机械波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认识机械波及其形成条件;通过分析讨论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实质和特点,以及与机械振动的关系,通过比较对机械波进行分类2进一步培养、加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二、教材

13、分析在学生学习了机械振动、简谐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接着本节教材从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得出械械波的概念实质、特点和分类所以在此安排机械波的教学恰到好处,既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又是对前面知识的运用、复习和巩固,而且通过对机械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声波、电磁波、光波。三、教学重点机械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四、教学难点对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的振动情况和振动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理解,弄清机械振动与横波的关系和区别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设计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提出方案,并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各种方案的探究思路及过程,真正地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思维是

14、课堂的主线。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认识加速度与和外力间的瞬时对应关系;(5)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解决有关动力学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变压器教学目标 1、 了解变压器的构造与原理、理解变压器的电压关系与功率关系。2、 用演示可拆变压器得到变压器变压规律。3、 体验实验动手的乐趣,培养动手和观察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电压关系与功率关系的理解与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