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新课改中的创新教学.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02832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新课改中的创新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进行新课改中的创新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进行新课改中的创新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新课改中的创新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新课改中的创新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进行新课改中的创新教学 内容摘要:中学生的创新活动是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教师的期待、激励中学生才能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中,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敢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有效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 转变 个性和谐 创新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的意思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素

2、质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学是指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自主整合教学资源,营造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智慧魅力与生命激情的教学氛围,有效地唤醒和激励着学生以创新的姿态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 创新作为时代对教育能力的研究探索,是有目标,有追求,有理想和憧憬,但尚无定法,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教学创新去引导学生,使其学习方式上具有兴趣、自主、探究、综合、合作、科学等特征。 1.观念创新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却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知识器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获得

3、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决定了现代教育必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知道指导学生阅读和课本知识相关的有关书籍,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启发。 (2)、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的转变。传统的一教定学,教师包办代替“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做法,学生习惯被动学习,为学而学、未考而学,缺乏主动性、创造力。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掌握方法。为此我们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相信、肯定、鼓励、赏识学生。人人都

4、参与,有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有修正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3)、由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重结果轻过程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弊端,教学如果只强调学习结果必然走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去。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凡涉及的事件理论性强地方,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怎样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对材料进行怎样处理和寻找。 (4)、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有人统计目前的教学方法14类72种,你用那一种?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说不清楚,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通病,教学

5、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不能 墨守成规,切忌公式化、模式化,要勇于积累、总结、创新、提高;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形成自己特色化、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也是年轻教师成才成器的集中 反映。 (5)、由重分数向重能力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要使学生懂得学习、会研究、善创造。与此相适应,学校考试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改革。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2、教师内在素质创新可能有人要感慨,现代教育改革下做学生不易,当一个合格的教师更难,委实如此,再传新教育领域的探索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一点,创新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6、老师?或者说现代化的教师形象是什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的新型教师。这样的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 教育思想端正。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 (2)、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超越范围的多学科知识体系。 (3)、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尽快实现由“传承型”向“智能创新型”转变。 (4)、自主整合课程资源。注意学科内整合和学科间整合。除充实学科内丰富有效材料,捕捉介绍最新信息外,还要注意跨学科沟通,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以期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知识整体。 (

7、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表现力,这点尤其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6)、语言修养、板书设计是不容忽视的“小问题”。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纲目,强调以图表化、要点化、线索化等方式予以体现,直观反映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创新。 3、方法策略创新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