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02764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兴味、蔓延、威势、濒临、震颤、俯瞰”等词语。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3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文章要表现的主旨。2朗读、批注、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2激发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的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难点1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

2、人文内涵。2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作者严文井(1915xx),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

3、等。2背景资料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3知识链接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属性,二是散文属性。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臼齿(ji)茸毛(rng)蔓延(mn)凋谢(dio)洗涤(d)(2)词语释义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颌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茸

4、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蔓延:意思是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也可以指老年人去世。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答案示例: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谈

5、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第二部分(24):正面论述“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第2段:以小草和牛犊为例,论说生命的神奇,是从外在现象来说。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着眼于生命的内部特征。第4段:转到议论现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第三部分(5):高度赞美生命的永恒。(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答案示例:“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何以成为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协奏曲,让人慨叹。2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

6、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

7、,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3)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答案示例:(1)对比。“生命”和“衬衣”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2)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3)拟人。“卑微”“柔弱”“钻”“快乐地”这些词语将小草生命力顽强的

8、特点惟妙惟肖的描绘了出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神奇。2怎样理解“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答案示例:感叹生命的神奇,揭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暗示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3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答案示例: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答案示例: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2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示例:示例1: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

9、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示例2: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的,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示例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示例4: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示例5: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五)品读课文,鉴赏评价1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案示例: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让读者能够跟着作者清晰的思路,去重新认识生命。这篇议论性散文虽然短小,却能让读者读后有深刻的

10、启发。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答案示例: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由叙述生命的外在表现到揭示生命的内在本质,再到歌颂生命的神奇力量。作者情感的表达也由悲观无奈到豁达乐观,最后到对生命的由衷赞叹。欲扬先抑,凸显主旨。本文先谈个人生命有限,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作者感情层层递进,达到高潮。(六)课文拓展,对比延伸1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再谈谈读完此文后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对待生命。答案示例: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

11、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尽管你会摔倒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的理解。答案示例: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四、课堂小结这篇议论性散文书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

12、、回报生命。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永久的生命赞美生命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百年不遇的旱灾,大地干涸,动物们纷纷出逃。黄鼠狼、山羊、黄莺一行向着传说中的诺亚雨林走去。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他们又累又饿,头顶盘旋的秃鹫不停地叫道:“活着多累啊,倒下吧,让我吃了你们吧!”黄鼠狼不屑道:“我还年轻,还没活够呢,我不能死!”小黄莺深情地望着远方道:“不行,如果我倒了下来,妈妈一定会伤心的,我不能死!”山羊先生也不例外,他笑着对秃鹫说道:“秃鹫先生,等我把动物王国的史记写完,那时你也许会有吃我的机会吧,现在,不行!”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回答?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

13、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是该书的序言,从中可以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做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3知识链接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

14、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遏制()飓风(j)濒临(bn)俯瞰(kn)(2)词语释义遏制:指阻止,禁绝;制止;控制。飓风: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濒临:指位置相邻,接界。接近,将要。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答案示例: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文

15、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答案示例: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第一部分(1):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第二部分(24):分说。第1层: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第2层: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第3层: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第三部分: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认真阅读第2段,说说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答案示例: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因为在爱情的结合里,“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