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之电脑绘画教学.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02673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之电脑绘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之电脑绘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之电脑绘画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之电脑绘画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之电脑绘画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之电脑绘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之电脑绘画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之电脑绘画教学摘自:中国教育创新杂志中小学生学习电脑绘画是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按照“兴趣-成就感-技能-创新”四步走的“步步高”式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激发学生兴趣,走好入门第一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要想搞好电脑绘画教学,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一个好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好要学的知识,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利用“画图”程序画圆、椭圆,画矩形都是很枯燥乏味的,学生一般不感兴趣。我们可

2、以以达芬奇画鸡蛋为故事背景,设置各种小任务:“画一栋简易楼房它有整齐化一的门窗,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给它贴上方瓷砖”;或者“画六一儿童节的天空飘着五彩的气球”等等。这样的任务针对各种绘画水平的学生都是适宜的,题材是他们司空见惯的,很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二)教学中最好“少讲、精讲”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不要多讲,适可而止,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去自画、去“创意”,毕竟落实技能在于学生自己;而在“质”上要精讲,把重点放在绘画难点上,重在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解决技巧等,这会大大降低他们使用软件绘画的难度。否则,将会极大地挫伤、打击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二、满足学生有

3、成就感,走稳第二步中小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天性淳朴,喜欢表现自我,略有成绩便会沾沾自喜。从一般来看,这是爱出风头、骄傲的表现;从另一角度来看,则意味着他们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年龄特征,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学生演示”功能,让其大家一起欣赏、点评某位学生的“力作”,不管赏析结果怎样,小画家们总会喜形于色,兴奋不已。若有较满意的学生作品,可以用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给学生带回家,让家长们看看自己儿女的进步和成就,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若发现某学生的作品内涵丰富、有创意,可以把作品张贴在学校宣传栏里向全校师生展示,并鼓励他去投稿

4、,这些不但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更多学生的绘画和创作欲望。可见,教师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和保护好他们的兴趣和持久性三、重视基础、培养技能,继续走好第三步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和技能的提高,都是以已有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没有扎实的基础就难以进一步的掌握和应用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绝不能急于求成,应抓住时机,精心设计好每节课,促使学生进一步打好基础。例如“画图”程序中“放大镜”和“橡皮”工具学生一般都会使用,但很少有学生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一些学生用“橡皮”涂擦时,往往会残留一些不易察觉的“污渍”,相反,一些不该擦掉的

5、可能会擦得残缺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实时地指点他们先利用“放大镜”把画面放大适宜倍数,再进行擦除或修改。这使很多学生恍然大悟,更认识到了基础的重要性。然而,只会“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只要教师设计内容合理,集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为一体,那么学生就会在乐趣中学习绘画,在绘画中夯实基础,在扎实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这是电脑绘画中的“双基”训练。其中扎实的基础对于技能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否则就会欲速不达。为此,在教学中可采取“一赏析、二示范、三模仿、四创作”的阶段式训练。“赏析”是指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或素材;“示范”是教师支解作

6、品的绘画过程,同时讲解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模仿”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绘画,不必强求他们画的很好,因为提高总要有一定的过程;“创作”就是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过的各种工具进行构图、绘制、着色等,最终能较好地独立完成作品。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跨出质的飞跃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能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误区,教师就必须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例如在绘制树叶时,有位学生画

7、的叶片上有个不规则的洞洞,整体感觉上具有一定的“残缺美”,很有创意。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儿,他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毛毛虫咬的”!真是“孩童眼中别有洞天”。学生画完后,挑出一些较好的、风格不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全班展示,让大家一起赏析,其间特别表扬“虫咬”的“作品”,其他学生深受启发,纷纷效仿定向训练,侧重展示、褒奖那些多向思维、有创意、有创新的作品,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在绘画中都会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效果甚佳。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打好基础,掌握技能;要让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新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优秀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