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套的加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0253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承套的加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轴承套的加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轴承套的加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轴承套的加工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轴承套的加工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承套的加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套的加工(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目前 随着国内数控机床用量的剧增,特别是随着高刚度整体铸造床伸、高速运算数控 系统和主轴运平衡等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刀具材料的不断发展,现代切削加工朝着 高速、高精度和强力切削方向发展。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 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 的重要手段.由轴承套零件图对轴承套进行工艺分析,根据轴承套的技术要求选择 毛坯,确定其加工路线、装夹方案、选择刀具,编写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并填写 工艺卡片。关键词 轴承套 工艺 夹具 编程目录1.零件图工艺分析 31.1 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

2、工艺分析31.2 材料的选择 41.3 毛坯的选择41.4 选择设备 51.5 基面的选择51.6 选择加工方案61.7 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71.8 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 71.9 切削用量的选择82 拟定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82.1 表 2-2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92.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92.3 确定工件原点92.4 编写加工程序及说明9总 结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1.零件图工艺分析如图1-1所示的轴承套,材料为ZQSn6-6-3。A20042x0.5心40卜 HWS11-1轴套筒1.1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该轴承套属于短套筒,材料为锡青铜,其加工表面,有一定位置要求。分

3、述 如下:(1) 以45外圆为粗基准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34外圆和右端面(2) 以34外圆面为基准,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粗,精42的外圆和左端面(3) 42的外圆为基准,精加工34的外圆,2mm的槽(4) 34Js7的外圆为精基准,钻20的通孔(5) 34Js7的外圆为精基准,精加工22的通孔,镗24的内孔及内孔倒角(4)04的油孔采用普通钻床即可加工出来图1-2三爪自动定心卡盘1.2材料的选择套筒类零件常用材料为铸铁、钢、青铜,本设计轴承套选青铜,因为青铜具 有耐腐蚀性,良好的润滑性,还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满足本设计的需要13毛坯的选择一般套筒零件选择热扎或冷拉棒料,或实心铸件,由轴承套的图

4、样分析可知, 轴承套属于短套筒类零件,又因为青铜塑性差适于铸造,所以选用43X0 45的实 心铸件14选择设备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外形和材料等条件,可选用车床粗加工,数控车床精加工, 钻床(普通钻床)。1.5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 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 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 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 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加工34的外圆时,

5、以45的外圆 为粗基准,加工42的外圆时以34的外圆为粗基准(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加工内22和24 的内孔时,以34Js7为精基准,选用数控车床26选择加工方案制定工艺路线得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 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 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 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轴承套的工艺路线如下:下料f车两端面f粗车各外圆f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f检验。图1-3为外轮廓 的走刀路线工序一:锻造45X43工序二:以45的外圆为基准,车右端面和

6、粗车34的外圆以及切2mm的退刀槽 工序三:以34的外圆为基准,车左端面和粗车的外圆42的外圆 工序四:以42的外圆为基准,半精加工34的外圆和右端面倒角1.5X45。工序五:以34的外圆为基准,半精加工42的外圆和2mm的槽以及左端面倒角 1.5X45工序六:以42为基准,精加工34的外圆尺寸达到34Js7工序七:以34Js7的外圆为精基准,钻20的通孔工序八:以34Js7的外圆为精基准,半精加工20的通孔尺寸至22和左端内孔倒角 工序九:以34Js7为精基准,镗24的内孔0工序十:以34Js7为精基准,铰22的通孔尺寸到达22Mmm 工序一:钻钻径向油孔4mm工序二:检验1-3外轮廓的走到

7、路线17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加工顺序的确定按由内到外、由粗到精、由近到远的原则确定,在一次装夹中 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工件表面。结合本零件的结构特征,可先加工内孔各表面,然 后加工外轮廓表面。1.8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零件空内外表面采用车刀加工,选择适当的切入切出长度,以提高加工精度, 并减小相邻两次进给之间的接刀痕迹。切槽刀选取与槽同宽的刀具,刀具宽度为2mm。孔加工各工步的刀具直径根据加工余量和孔径确定。该零件加工所选刀具详见表 1-1轴承套零件数控加工刀具卡片。表1-1轴承套零件数控加工刀具卡片刀具号刀具规格名称数量加工内容主轴转速(r/min)进给速度(mm/r)备注T0190外圆偏

8、刀1粗,精车车车外圆34Js7为35mm,车外圆42长度为6.5, 倒小端1.5X455009000.30.15T02切槽刀1粗,精加工2mm的槽5000.2T03钻头1钻22mm的内孔4000.15T0493外圆车刀1粗精车车内孔22H7为0 227mm 和内槽24X16mm4000.15T05铰刀1精加工内孔铰孔22H7至尺寸5009000.30.15T06镗刀1镗24的内孔5009000.30.1519切削用量的选择粗加工,根据经验对于直径偏差不大的工件我们选择平均直径来进行计算 d=35+14/2=24.5根据有关尺寸查表我们得出a = 2 mmpf=0.8 mm/rv=15 m/mi

9、n计算转速 n=1000v/d n= 1000x15/24.5 n =200 r/min与事实有些矛盾,我们按经验选用500同样对于精车a = 0. 5 mmpf=0.20 mm/rv=50 m/minn=1000x50/16 n =995根据相关资料选择9002拟定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为更好地指导编程和加工操作,把该零件的加工顺序、所用刀具和切削用量 等参数编入表2-2所示的轴承套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3.1 表2-2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12铰铰孔22H7至尺寸第二车间车床三爪夹13铰小端面倒角1.5X45第二车间车床三爪夹14精车车 34Js7(0.012)mm至尺寸第二车间车床三爪夹1

10、5精车调头车大端面42及内孔倒角第二车间车床三爪夹16钻钻径向油孔4mm第二车间普通钻床17清洗第一车间18检验2.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和机械加工工艺卡片2.3 确定工件原点1)粗,精车外轮廓,及内孔,以工件左端面中心线交点为工件原点(2) 粗,精车大端面,以工件右端面中心线为工件原点2.4 编写加工程序及说明(1)粗车外轮廓及退刀槽程序00001;N10 T0101;N20 S500 M03;N30 G00X80.0 Z80.0 F0.3;N40 G00 X35.0Z0;N50 G01 Z-36.0;N60 G00X42.0;N70 G01Z-40.5;N80 G00X80.0;N90 Z0

11、;N100 G00X29.0Z1.5;N110 G01X35.0;N120 G00X80.0Z80.0;N130 T0606;N140 G00X-33.5;N150 G00X8.0;N160 Z80.0;N170 M05;N180 M30;(2)粗,精加工内孔的编程00002;N10 T0303;N20 S500M03;N30 G00X0Z5.0F0.3;N40 G01Z-43.0;N50 G00Z5.0;N60 G00X80.0Z80.0;N70 T0404;N80 G00Z5.0;N90 G00X28.0Z1.5;N100 G01X22.0;N110 Z-12.0;N120 G01X24.

12、0;N130 W16.0;N140 G00X22.0;N150 G01Z-43.0;N160 G00X0;N170 Z80.0;N180 T0505;N190 G00Z5.0;N200 X28.0Z1.5;N210 G01X22.0;N220 Z-12.0;N230 G01X24.0;N240 W-16.0;N250 G00X22.0;N260 G01Z-43.0;N270 G00X0;N280 Z80.0;N29 M05;N300 M30;3)调头车大端面及内孔倒角00003;N10 T0101;N20 G00X80.0Z-1.0;N30 G01X20.0;N40G00X80.0Z80.0;

13、N50T0404;N60 G01X22.0;N70 G00X0;N80Z80.0;N90 M05;N100M30;(4)精车外轮廓00004;N10 T0101;N20 G00X80.0Z5.0;N30 G00X29.0Z1.5;N40 G01X34.0;N50 G00X80.0Z80.0;N60 T0202;N70 G00Z-43.0;N80 G01Z-33.5;N90 G00X80.0;N100 Z80.0;N110M05;N120 M30;参考文献1 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2 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3 王绍俊,机械

14、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4 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5 陆剑中、孙家宁,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北京:机械加工出版社1994总结紧张的毕业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的任务时候,我仿佛经 过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颠,顿感心旷神怡,眼前豁然开朗。毕业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 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深 深的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含义了。认真地做了毕业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 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朝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实话,毕业设计真是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时,仔细回味这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