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范式解读.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02252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范式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范式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范式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范式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范式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范式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范式解读.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152010课堂教学范式操作要领“152010”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是将一节课分成三个阶段,即15分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阶段;20分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形式的合作探究阶段;10分钟反馈与巩固,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阶段,并且根据不同的课型安排不同的要求,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率。初中历史“152010”课堂教学范式的三个板块的操作具体要求如下:第一个板块:自主学习(1 5分钟)根据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包括“前提巩固、学生自学、小组内讨论交流”等三个方面。(一)操作步骤: 【新授课】 (1)针对章节内容特点,出示与上节和本章节都有关系的23个习题让学生思考

2、并解答,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自已以前所学的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新课学习扫清障碍,同时自然过渡、顺利衔接新旧课文。 (2)出示教师的导读提纲。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预设本节所学新课有关若干由易到难的学习思考题,注意将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将一些知识点块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复习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把握关键词,或对应进行前提测评;2.明确该课复习的内容,明确自学的目标、要求和方法。【讲评课】 可以把已经批改好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学生的失分一般是由于笔误、粗心、考虑不周、方法未掌握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只要知道了答案错误在哪里,往往就能够自己纠正

3、。由于个体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解,作业中也各有不同的薄弱点、迷糊点。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 (二)操作说明:1、自主学习阶段的15分钟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除教师提出简要的要求外,其余学习时间的支配人也是学生。2、无明确的时间界限,教师可根据具体课型、教学内容和班级学情而定。 (三)操作核心:在这个阶段历史教师要善用问题导引的策略。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导读提纲必须要考虑的一个中心问题即:学情,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是以具体的学情为出发点的,而并非是教师个人的随意而为。

4、例如问题设置的难度要适宜,并且要注意难度递增的层次。如果问题过难或过于简单,那就失去了该问题设置的意义;若要探究某个问题一定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过程,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避免直接抛给学生一个过于艰涩难懂的结论,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在践行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四)自学基本任务: 【新授课】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记住重点知识;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复习课】 一是通读复习的内容;二是将该课复习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形成体系,使零散的知识网络化;三是完成该课相对应的基础训练题,找出自己在基础知识上的盲点、漏点和薄弱点。【讲评课】一是订正

5、作业(试卷)中的“低级错题”和“中级错题”;第二,能找出该题发生错误的原因所在;三是追问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获得进步的方法。 “15”环节中的群学,可实行“兵教兵、“兵练兵”等生生互助方式。小组同学间交流合作讨论的重点是学生自学时遇有困难和障碍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讨论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分成2人、4人、6人学习小组。学生自学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做好调查研究,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中差学生,了解他们自学讨论中的困难,最大限度地把学生中自学讨论所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抓到手,并整理归纳,以确定教的内容和方式。个别问题及时解决,典型问题在第二个环节“20”中进一步展示和点拨。 第二

6、个板块:合作探究(20分钟)包括“小组交流预习情况、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设疑质疑问难”三个方面。通过20分钟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将学习引向深入。 (一)操作步骤: 1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2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3教师设疑,学生思考;学生质疑,教师点拨提高。 (二)操作说明:一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重点是学生自学时、订正时遇有困难和障碍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所确定的重点与难点。讨论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分成2人、4人、6人小组。而4人小组是最常用的讨论方式。要将学生分成阶段性的固定学习小

7、组,每个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利发挥互助学习的作用。分组时注意将固定小组之外的零星的学生分配到附近的小组,使讨论时全班没有一个“局外”的学生。讨论的操作要以学生的思维与训练为前提,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在个人认真读书,反复思考后,仍有可能一知半解的问题。对提出讨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思考时间,因为时间长了容易浪费,时间短了思考不成熟。实施讨论要做到三点:(1)要规定时间;(2)明确要求;(3)宣布检查方式。也就是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这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这一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

8、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对小组代表提出的质疑,教师可让其他小组的代表解答、补充,在全班学生的讨论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是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束而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时,可组织全班交流,以在全班范围内师生、生生相互碰撞,相互答辩。教师则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角色。这种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因此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不能演变成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讨论和交流给学生

9、提供了理解知识,切磋提高的好机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一方面能增强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增强对议论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开辟了反馈的畅通渠道。历史教师在讨论和交流的尾声时,应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概括内容,总结规律、思路、方法。还要请学生在课堂笔记中把这些规律、思路、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二次、三次学习和运用迁移。在20分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参与意识。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在各小组中间不断巡回,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讨论实况,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及时与学生取得沟通。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

10、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一一知识链(线) 一一知识板块(面)的知识框架。第三个板块:当堂反馈校正(10分钟)反馈巩固。在这10分钟内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一)操作步骤:【新授课】 1.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题; 2.通过错题统计,及时发现共性的错误; 3.讲评检测题或练习题,突出共性错误的题,分析原因,巩固练习。【复习课】历史的复习课一般以学生背书为主,当堂检测可抽默当堂复习的相应内容。【讲评课】 讲评课的当堂反馈形式是留出最后10分钟时间

11、让学生反思、自主消化、吸收,也可对相应错题进行巩固练习 (二)操作说明: 1、针对性强。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范围内,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的薄弱点、模糊点。这样既能使学习内容得以巩固,学习效果得以检测,还能使学习缺漏得以弥补,课外训练有的放矢。 2、精选题目。坚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集备课的形式,按照3题选1题的比例精选、精编,确保所选习题具有代表性、层次性、针对性。 3、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苟简,分巩固题、变式题、延伸题3种。巩固题的难度和形式与例题相当,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变式题是对例题进行加条件、减条件、换条件等方式的变化和

12、加工,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延伸题是对例题的拓展和加深,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新条件、新情景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训练的形式是独立性、快节奏,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5、尽量当堂批改,既防止错误积累,又使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在“再实践”中得以运用,内化为操作能力,并上升为“再认识”。 总之历史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精心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力求题型多样,难易适当,即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迁移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综上所述,“152010”课堂教学范式优点是通过自学、订正、反思、讨论、交流、评价、总结、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

13、学习态度。该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关于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单元设计活动单元的设计主要是保证师生课堂活动的质量,以多种预设应对学习活动的即时生成,它是一个教学片断,而不是课堂的微缩。在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中都要有学生活动单元,活动单元可见于第一段的“温故链接导引自学”中,也可见于第二段的“交流质疑精讲点拨”中,更可见于第三段的“当堂反馈拓展迁移”中。所以一节课中不能少于一个活动单元。 活动单元必须在教案中体现,并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按计划实施活动,没有活动单元的教案是不合格教案,没有活动单元的课是不合格课。教案中要体现活

14、动单元的问题、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最好有活动效果的预设。 “温故链接导引自学”环节中可设计活动单元,主要根据学生易忘、易错设计问题,展开讨论或对话解决,对知识探根索源,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等,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交流质疑精讲点拨” 环节中可设计活动单元,主要根据知识背景可设计审题活动、研究学习活动、展示成果交流活动。教师设计问题,适当引领,学生以学习组讨论也可以争论,班内交流也可以展示交流。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当堂反馈拓展迁移” 环节中可设计活动单元,主要根据本节内容进行规律性探究,师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交流拓展迁移的方法思想等。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活动单元设计的目的

15、是让学生理清弄懂,让课堂生动活跃。不是教师讲好讲完,而是让学生想说、敢说、说好、说精彩。因此,我们有必要一起深入解读“15/20/10”课堂范式。第一、“15/20/10”课堂定位是“三段四模块”。三段指15分钟左右的预学温故、导引自学,20分钟左右的交流质疑、精讲点拨,10分钟左右的当堂反馈纠正、拓展迁移。四模块指自学质疑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反馈纠正模块。课堂学习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适当整合其它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四个模块。在大概确定的时间框架内,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生态,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的学习共识,实现学生知识与生命的全方位发展。这样的课堂和南通的高效课堂、如皋的活动单有相通之处,甚至比“限时讲授、合作交流、踊跃展示”的如皋活动单更具可控性,更具操作性。第二、“15/20/10”课堂的核心是问题。问题是学习的催化剂、学习的载体、创新的源泉。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进而将研究学习融入血液并成为习惯,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学质疑模块阶段,教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对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预设,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新授课中把本节课的“四基”即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