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琵琶行并序2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019834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琵琶行并序2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琵琶行并序2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琵琶行并序2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琵琶行并序2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琵琶行并序2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琵琶行并序2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6课 琵琶行并序2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优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琵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典文学中与琵琶相关的诗文,但于唐代尤甚。最经典的,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未听其声,不见其人,单看这字句,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已清晰显现。琵琶曲类型多样,风格多变,气象万千。明清时期,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代表的琵琶武曲和以阳春白雪月儿高为代表的琵琶文曲便广泛流传,至今仍是琵琶曲中的经典。尤其是十面埋伏,几近算是了解琵琶演奏的入门曲目。然而世殊时异,近代以来,琵琶乐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西洋乐逐步传入国内,钢琴、小提琴渐渐显现于舞台,中国古典

2、民乐日益式微,不复往日光彩。及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一曲霸王卸甲,快慢交织、沉郁悲壮的旋律,将霸王项羽垓下之战的情绪流转地呈现出来,楚汉决战的历史图景也随之铺展开来。在极富张力和故事性的曲调中,我们能听到项羽心中的悲愤与凄凉,犹如落寞英雄的夕阳挽歌。对比十面埋伏中以刘邦为视角的高昂激越、的节奏,同一历史事件,不同曲风,演绎出截然不同的心境情绪,成王败寇的残酷也更深地映入心间。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观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这份味道,西洋乐很难给得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A汗牛充栋蔚为大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B浩如烟海蔚然成风淋漓尽致大气磅礴C汗牛充栋蔚然成风酣畅淋漓气贯长虹D浩如烟海蔚为大观淋漓尽致气贯长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第一空:“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侧重于广繁;“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侧重于多。文中用来形容“诗文”有关的内容,用“浩如烟海”恰当。第二空:“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文中强调“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在当时有一个发展、盛行的过程,用“蔚然成风”恰当。第三空:“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4、酣畅淋漓”形容文章等笔意流畅,表达充分透彻。文中强调将情绪流转彻底地呈现出来,用“淋漓尽致”恰当。第四空:“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气贯长虹”指气势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气贯长虹”一般用来形容气概、精神等,文中用来形容琵琶曲节奏的气势,用“大气磅礴”恰当。故选B。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B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C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

5、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D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的内容提到“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括号后的内容主要讲中国民乐,从前后衔接的角度看,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前应提“西洋乐”,后应接“中国民乐”,据此可排除B、D两项。“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与“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的层递关系,顺序不能颠倒,故选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

6、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B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人心的反思,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C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人心的反思。D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乐曲不能“观赏”,可将“观赏”改为“欣赏”;二是语序不当,“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应是“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三者之间构成了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故选D。1高考源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将琵琶声

7、写得如此动人的?请结合第二段进行赏析。我的答案:答案(1)运用了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如将“大弦”比作“急雨”,将“小弦”比作“私语”;将清脆的声音摹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将婉转流畅的声音摹为花底的莺语,将爆发的声音摹为铁骑突出刀枪的鸣响。(2)叠词、联绵词的运用。“嘈嘈”“切切”“间关”(叠韵)“幽咽”(双声)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韵律。(3)侧面烘托。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通过听众的反应和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来展示音乐的美妙。2高考源点:鉴赏诗歌的语言白居易和琵琶女有何相似之处,从而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8、我的答案:答案相似之处:(1)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2)才华出众,名扬京都女艺人,才气横溢大诗人。(3)落魄失意,年长色衰嫁商人,犯颜直谏贬江州。意蕴:这两句诗直抒“天涯沦落”之感,当为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不幸遭遇,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怨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士大夫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已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名句。3高考源点: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找出诗歌中的几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它们的作用。我的答案:答案(1)篇首的

9、“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凄清萧瑟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乐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3)“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4)“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5)“黄芦苦竹绕

10、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动人。4高考源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诗人与琵琶女可谓萍水相逢,一次这样的邂逅为什么会在诗人心底造成如此猛烈的情感震荡以致不能自持?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我的答案:答案音乐认同。课文末段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的交代。由课文第二段诗人对乐曲的音色、音质、节奏、旋律所作的十分准确细致形象生动的描绘,可以看出诗人深谙音乐,而今却被迫远离音乐,诗人正处在一种优美音乐缺失的状态,这就

11、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对演奏技艺高超绝伦的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激动了。琵琶女因得遇知音而施展出超高的本领,白居易也因而得以享受高水平表演,这才如痴如醉。身世认同。琵琶女两次为诗人演奏中间插入了自诉身世的情节,它大大改变了作品的思想重心,精彩的琵琶奏乐因此变成了琵琶女心情故事的伴奏,很可能也成了白居易官场浮沉的背景音乐。可以说琵琶女和诗人有着完全相同的无奈和不完全相同的屈辱,琵琶女无意中拨动了诗人最敏感的心弦,以致这位江州司马不免青衫湿。完成了身世认同的诗人与琵琶女一见如故,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年浩叹。文化认同。沦落天涯的共同命运造成他们“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生活基础,更重要的是诗人一贯的平民情结

12、和普世主义的思想,使他始终对民间疾苦有着强烈的关心,尤其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将自己放在了与琵琶女完全相同的地位,“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不是居高临下的屈就,而是完全平等的相知、相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最后的失态痛哭,正是彻底放下士大夫架子后的自然宣泄,宣示了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认同。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全神贯注于筝乐的

13、神态。C三、四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D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答案D解析D项,理解错误,虽然两首诗都写到了“月亮”,但这首诗不是正衬,而是反衬,“明月”交代了环境的美好,是“乐景哀情”。2直击高考源点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答:答案琵琶行并序中得意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选取“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让人从一斑见全貌,引起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比

14、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两首作比较的诗歌,整体把握两首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回归诗歌,根据题目要求,把握诗歌进行比较,结合具体内容指出其异同。夜筝描绘明月之夜女子弹筝的形象,着力描写了音乐效果,表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与琵琶行并序是相似的。再者,从弹奏者的身世来看,夜筝与琵琶行并序也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上。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3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构成极凄清的意境,一方面点明了“愁”,另一方面也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一个典型的环境。B第二句“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