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学习心得.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01055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学习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学习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学习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学习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学习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学习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学习心得.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 流 让 课 堂 变 得 更 美 对课堂的有效交流的思考泗水县教体局教研室 吴桂玲关键词:有效交流 案例分析 教师素质 摘 要:交流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多了,交流的时效性却并没有提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解释了有效交流是学生与学科本质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通过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倾听和积极评价来引导课堂的有效交流。这次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许多教授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确实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在这里我想就王洁教授关于有效交流的问题谈谈我的学习所得和所思。“交流”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古人云:“水本

2、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原有的教条化、模式化、静态化、单一化的课堂已不多见,在课堂上呈现出另外一番热闹景象: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争鸣化、探究活动经常化、教学评价呵护化不可否认这样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这样

3、在课堂浮华之余,人们有很多的冷思考:什么是有效的课堂交流?教师如何才能提高交流的有效性?我想通过王洁教授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来了解有效的课堂交流。王教授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围绕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展开了研究。沈老师上课的内容是 “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第一次设计与教学:谁能把他的方法重复一遍。沈老师首先创设春游的情境,然后提出要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当学生清晰的回答出答案时,教师露出赞许的目光,要求大家齐声拍手表扬他,然后接着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三名学生依次模仿着说了一遍,而后沈老师进行了归纳小结并

4、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课后总结时,沈老师自己对课不满意并且困惑: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课堂交流也不活跃,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起来? 教研组教师的看法是:沈老师的教学还是扎实的,只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明显不够。 老师们普遍感到沈老师的课没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研员何老师介绍了国家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要“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积累四则运算的感性认识,探究计算方法”的新要求 。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大家得到了一个共同认识: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交流”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别人的正确算法,更应更尊重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并让学生有

5、机会表达出来。在重新思考后,该教师又进行了第二次设计和教学。第二次设计和教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也首先创设春游的情境,然后提出要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多?在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时地用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怎么想的”来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个交流过程,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教师由衷的说:“同学们,大家的办法真多!以后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课后,讲课的教师很兴奋,大家也感觉这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教师让学

6、生独立地尝试、探索,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口算方法,并让学生在小组和全班中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交流尤其充分。而且沈老师的 “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有教师提出了质疑:老师理解了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但是同学之间是否也相互听懂了呢?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呢?而且何老师的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然后听课的老师们进入班级询问学生,并进行了测验。结果出乎意料:8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自己的口算办法,而不明白其他同学的;在对“7619=”的测试

7、中仅有12%的学生会用两种或三种口算方法。那么,我们不仅要反思: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教师听吗? 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事实上,除了几种常规算法外,其余的算法几乎就是几个优秀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进行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而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况其他的方法呢!热闹的交流过程只是表面现象,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交流,这样的交流谈不上是有效的交流。 最后大家觉得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并

8、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看来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听懂别人的算法,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他人算法中作出比较和判断。沈老师也觉得很有必要借班再上一次,对什么是“交流”做出改进。第三次设计和教学: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能解释一下?教师也是先创设春游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7619”的算式。学生在全班内进行交流时,教师不断的引导: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学生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课后,听课的教师也做了同样的调查与了解,结果学生不仅能用多种方法口算,还能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这堂课中

9、教师不仅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而且引导学生彼此沟通、相互理解,还让学生比较和分析他人的发言。这种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理解不同的算法,而是在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像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与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看来,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意见并相互启发;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理解不同意见,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意见,是学生与学科本质

10、的一种对话。有效课堂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交流中是起到主导作用的。“有效交流”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需要教师的适时介入。有效交流对教师有什么要求?教师如何才能保证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一、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有效交流的先决条件正所谓“欲教人,先教己;要助人,先自助”,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就必须充实知识,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如果一个教师对教材一知半解,专业知识浮夸肤浅,语言枯燥无味,板书马虎潦草,课堂组织杂乱无章,又怎能让学生信服,学生又怎会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流,即使交流,这种交流又怎

11、会有效。教师只有“练好内功”,才能“行走江湖”甚至“笑傲江湖”。可见,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学生才会打心眼里敬佩你,乐于与你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当然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诙谐的调侃、适当的诱导,更能使课堂气氛轻松而有

12、活力,教学交流和谐而有成效。二、尊重学生主体,是实施有效交流的必要前提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整个课堂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的意识比较淡薄。而要改变这一情况,关键是要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双边的互动活动。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原则。既要让优等生有动力,也要照顾到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性,让他们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参与交流过程。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13、。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改变过去的老传统、老方法,避免把主观意志无原则地强加给学生。否则势必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不是跟你对着干,上课也不会说一些真心话,又何来的有效交流?三、教师学会倾听,是有效交流顺利的重要保障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总希望学生给出正确的参考答案,让课堂能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当学生的思路和老师的问题设计意图不一致时,老师往往会急于找另外的学生回答,这样就将能够产生的有效交流扼杀在了摇篮中。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首先,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不重复学生的发言,不以自己预设的答案去“整理”学生的发言。没有“下一步怎么办”或者“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焦虑感。当学

14、的回答出现问题时需要教师不打断、不重复、有耐心将其听完,然后,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下面的同学考虑,并在脸上流露出疑惑的表情,这就给下面的学生提示,引导他们继续思考。其次,教师面对发言的学生,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注视发言的学生,更能捕捉学生发言时的心情和想法。这是从体态语言去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在倾听学生的发言,往往这种无声的语言更能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状态。四、适时积极的评价,是提升有效交流的重要手段 课堂气氛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积极评价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有效交流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坚持鼓励原则。教师积极的评价如“讲得很好”

15、!“回答完全正确”!“你对问题的看法非常新颖”!等等,是促进学生获得成功的动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更乐于认同老师、喜欢老师、接受老师,更乐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也更能营造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有效交流的达成。 其次,要坚持平等原则。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呵护每一位学生交流展示的积极性,全体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流展示的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分别对待,对于能准确、清晰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给予肯定,对交流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输导、鼓励,进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科学课堂中健康有效的交流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的考验。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开拓自己的教育视野,深刻理解有效交流的内涵,以新角度和新思维重新理解课堂以及课堂中的学生和自己,提高课堂的组织才能和管理技巧,真正使学生与教师在健康的课堂气氛中,用健康高效的方式沟通与交流,提升师生的素质。主要参考文献:1 王洁,课例研究课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 高纪良.破译课堂有效教学的密码课件.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2012.3 谢佳.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中学2012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