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文化题库.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01051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文化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与文化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与文化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与文化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与文化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与文化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文化题库.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与文化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文化资本指语言及社会的能力,诸如风格、举止、实际知识、对于客观成功机会的渴望和认知等素质。2. 同化指不同文化单位融合成一个同质文化单位的缓慢的过程。3. 符号暴力来自社会下层文化背景的人主动地认同社会统治阶级的文化,从而压抑自身的文化资本,积极努力以获得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资本。4. 班克斯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倡导多元文化教育。他提出多元文化教学,反对主流中心课程。5. 文化变迁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的变化,文化内容的增量和减量导致结构上的变化,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逐渐放弃旧的行为选择标准体系而接受和形成新的行为选择标准体系的过程,是社会变革和人与人

2、关系结构的重新组合。6. 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和狭义的双语教育两种:广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育。7. 多元文化教育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依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所实施的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倡导教育机会均等,尊重文化差异。8. 学校文化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为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享受和传递的文化的综合体。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趋向以及规章制度、校风校貌,学校精神额学校形象等 。9. 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指人类文化由文

3、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10. 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文化特性有:自主性: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艺术,依靠教师的自主性来开发课程、讲授课程。专业主义:教师职业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学院性:追求和传播知识,自我管理11. 文化传递文化自上而下的传播,年长者从维持本民族的生存和延续的立场出发,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使得年轻一代掌握这些文化传统。12. 学生文化具有独特性质的学生价值与行为,也称做学生亚文化,次级文化。如:街头文化,愤青文化,劳工子弟文化13. 文化冲突由于不同文化间的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在文化接触阶段,会因某一群体对其他文化

4、的误解造成文化间的对抗。14. 阶层文化阶层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从社会经济地位来分析不同群体的人之间的区别,阶层与家庭的经济地位,个人从事的职业,教育程度和收入有关。每一社会阶层都有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15. 文明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16. 布迪厄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提出了社会再生产理论。17. 改造主义 现代美国教育思想流派。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改造主义者的主要观点: (1)教育的任务是领导社会实现其社会改良的目的。(2)学校应成为社会改革的起动者;(3)课程应以理想社会的形象为基

5、础; (4)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公民的政治活动去参加社会改革计划;(5)学校、教师、学生应是新的更完美的民主社会的模范。18. 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9. 实用主义代表人约翰杜威,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凭感觉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理智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

6、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20、民族文化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区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文化是界定和衡量民族的一个重要指标。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20. 后喻文化又叫后象征文化,特征是“未来重复过去”,是一种变化迟缓、难以察觉的文化。它的延续依赖几代人的代代相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年轻人从父母那里受到教育,重复他们的生活。21. 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

7、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环境如学校所处的地域、城乡等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社区,对学校文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2. 互喻文化又叫互象征文化,特征是“现在是未来的指导”,社会成员的模式是同代人的行为。年轻一代不是从他们的父母那获取经验,而是更注重从同代人那里互相交流感受,获取经验,其结果是经验连续性的断裂。23. 性别文化性别文化指的是由社会或某一些人共同承认的有关性别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人类社会在由生殖力时代经体力时代到智能时代的进程中,性别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4. 前喻文化又叫前象征文化,特征是“未来指导现在”,年长者不得不向孩子们学习他们未曾有过的经验。儿童面

8、临一个完全未知的未来,成年人不是教孩子们学什么,而是怎么学,重点放在创造一种未来的开放文化系统,培养儿童的选择能力。25. 同辈群体文化同辈群体文化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随着教育专门化和公立学校的规模扩张,儿童互相接触的时间多了,与成人世界的分离,促使儿童在与其同伴的相互联系中寻求满足,形成了与成人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别,对他们来说又极有意义的同伴文化。26. 约翰杜威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27.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28. 玛格丽特米德玛格丽特.米德的教育文化观:(1)自古至今有三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后象征文化(后喻文

9、化),互象征文化(互喻文化),和前象征文化(前喻文化)。(2)不同社会中教育的区别正是不同文明的区别的反映。现代文明不一定比原始文明下的教育更先进。29. 亚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30. 文化传统本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习俗、价值规范等,是凝聚和积淀下来的文化。31.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

10、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32. 文化整合所谓文化整合是指各种不同的文化要素或形式相互适应、协调从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不同的文化要素或型式在意义上构成一种逻辑或美感的协调;2.文化规范、表征与行为的协调;3.不同的文化制度、风俗等彼此间在功能上建立起互相依赖的关系。33.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现代化:指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吸收发达国家的文化以促成自身的变革,如何使其转变成促进当代社会发展的力量。34. 文化创新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精

11、神动力。也是这种发展进步在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35. 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12、。36. 文化进化论“文化进化论”所反映的内容与“进化论”样也是“进化”的问题。只不过二者所区别的是:“进化论”中的进化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就是说,生物界全部进化过程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人”的意志的加入。而“文化进化论”所反映的也是“进化”的问题,但是,“文化进化”不仅有“人”的加入,有“意志”的加入,而且恰好是“人”的进化,是“人”的进化所采取的“文化”的方式。这样,“文化进化论”与“进化论”就明显地区别开了。“文化进化论”是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达尔文物种进化规律学说的基础上,对人类、人类社会、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探讨。“文化进化论”的最显著的学术特征是“文化选择”,

13、是人类一改物种被动接受和适应自然,即“自然选择”的局面,进而主动的、有意识的、自觉的通过对自然的认识,来进一步改造自然,重新安排自然。同时,实现向人、向自然人、向社会人、向文明人的转变。37. 本土化所谓“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教育本土化必须坚持扬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即抛弃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思维模式,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对外国教育特别是西方教育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审慎的筛选,根据

14、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发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主体意识,经过辩证的综合,创造出既有本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教育。38. 历史批判学派代表人物是博厄斯,他提出:(1)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和可靠的,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提倡“历史的方法”,反对理论概括。(2)主张“文化相对论”,文化不分优劣,对文化的评价只有深入到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条件中进行。(3)教育注入给儿童的习惯形成一种自动的文化行为,促成一个社会文化的稳定性。在这一点上“文明人与原始人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实在的,不如说是表面的”。39. 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

15、、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40. 新文化进化论(1)反对文化进化论的“单线进化”,特殊进化是文化沿多线发展、分化、变异的过程。(2)文化是人们为了生存下去而适应自然界的一种机制。文化经由符号的传递而在每一新生代身上得到了继承。(3)文化具有自在性,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有它自身的生命,不受人的生理、心理的制约,不是人制约、控制文化,而是文化控制人。(4)支持文化决定论,教育不能改造社会或改造文化,文化制约着教育。41. 熔炉理论熔炉理论(melting pot theory)一种认为不同民族或种族由于生活在一起,密切交往,而使不同文化彼此相容,形成同一文化的理论。42. 涵化不同文化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因持久地相互集中的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结果造成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了大规模的文化变迁。43. 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