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010142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多种思维的结晶;是客观的需要,而不是主观上任意臆造的需要;是人们集中精力去满足这种需要的渴望。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2、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创造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和知识的理解、掌握、思考可以具备的。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

3、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概念和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因为在这类课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和联络所需要的知识和观念;通过语言体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方面,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能力较差的学生,逐渐形成学生的能力。切不可操之过急。如“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是不同年龄阶段三个有关联的概念,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时,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我们教师可采用引导概括的方式,逐渐形成概念。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我

4、们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进行概括。在六年级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我们教师,是完全可放手发动学生,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从而主动的形成概念。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思维的变通性,教师可通过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对判断题、选择题的分析研究,及几何公式推倒过程中推倒方法的灵活应用等不同方法加以训练和引导。在发展思维的独特性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扑捉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新异性的想法,另外,可以通过活动课和思训课,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

5、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其次,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

6、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

7、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提供突破能力。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图形的特征,并比较长方形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

8、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不能

9、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