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经济史.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00917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现代经济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近现代经济史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线索梳理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三,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开始形成 (1)新航路的开辟 含义: 指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和

2、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东方,进而渡过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 原因 a.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b.社会根源.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掠夺财富和加剧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c.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人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商人,贵族希望另辟蹊径,到达东方. 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圆学说的广为流传; 经过: 15世纪末,西,葡两国选派有经验的水手探索新航路,其中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作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扩大了交往,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

3、,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殖民征服的过程. (2)殖民掠夺和扩张 扩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法,荷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竟相在北美,亚洲,非洲建立各自的殖民地; 冲突: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结果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后果: 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落后和贫困.认识与理解 (1)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2)在被征服的地区

4、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猛烈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初步形成(1)工业革命兴起:a.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b.资本: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殖民掠夺积聚了大量资本;c.劳动力: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d.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知识;e.市场: 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标志: 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到蒸汽时代;扩展: 18世纪末,向欧美扩展,自19世纪40-80年代,法美德俄等国相继完成, 影响: a.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引起了社会结构的

5、变化,并开始城市化进程; b.列强对外扩张加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 c.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2)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美,法,德,俄,日等许多国家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之一,但到19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试从近代早期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意大利

6、内部政治状况方面分析其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等国代替;很多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或占领,邦国林立,长期没有统一;多数邦国处于封建境治之下,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_3、最终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a.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b.资本: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肆意掠夺积聚了大量资金; c.技术: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d.市场: 德意日等国家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加大了对商品需求. 标志: 进入电气时代;影响: 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b.1

7、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对外侵略进人大举资本输出阶段; d.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地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进行相应变革,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就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市场,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认识与理解 (1)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市场发达的意大利,资

8、本主义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侵略开辟了一定的市场.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严重依赖于世界市场,以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的产物。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1)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 市场危机是具体原因; 纽约股市崩溃是直接原因.(2)特征: 来势特别猛烈,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使之成为一次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

9、危机.(3)影响: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使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强,尤其是德,日在危机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从而引起了世界局势的变化.(4)解决办法: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声;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从对外扩张中求得发展. 2、罗斯福新政(1)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2)特征:国家干预;(3)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通过工业复兴法,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加强对农业的政策调整,压缩农业生产;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刺激

10、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生产的破坏,恢复了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推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成功尝试,影响深远.3、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表现: 20世纪50一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当普遍地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度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治稳定;国际局势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2)原因: 相对安定的国内国际局势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开拓了新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成为这段时间经济迅速发展最

11、有力的因素; 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行社会改革;认识与理解(1)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从外部条件看,对世界落后地区的不断掠夺,不仅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且能够提供广阔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从内部动力分析,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它在工业生产中越来越迅速的应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保证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2)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帝国主义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不平衡性也造成资本主义政治的多样性,多样性的存在推动

12、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借鉴,而从促进资本主义政治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3)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它自身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在自我完善中不断发展,拥有相当的活力.目前资本主义并没有到腐朽的地步,仍保持着发展的势头.但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与生产日益社会化这一矛盾是消除不了的.因此,资本主义终究是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由于面临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以及极其困难的经济形势等特殊情况,1918年夏至1921年初,苏俄实行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这种余粮收集制,废除市场经济制,推行

13、实物配给制,全民所有制和强迫劳动制,只是迫不得已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虽然在当时它对于保障粮食和军需品,击败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反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并非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经阶段,并非带有普遍意义; (3)在实践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大于利,它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尤其是中农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使国民经济面临彻底崩溃的边缘,以至到1920年底1921年初发生了全国范围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 (1)1921年,以实物税代替粮食收集制决议为标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 (2)新经济政策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在

14、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着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多种经营,活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强化了国家资本主义,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 (3)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它立足于逐步发展商品市场经济,立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干预,立足于多种经济成份包括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其他非资本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份的合作和共存.3、斯大林模式 (1)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

15、业集体化,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同时,形成了以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方法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固定模式.经济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政治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2)它虽然对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探索,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对苏联以后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4、从赫普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尽管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并不成功,但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经济仍有发展.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和196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l号成功运行,表明苏联在宇航高科技领域领先于美国.基本上是纠正斯大林时期的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