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00819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座位号-装-订-线-姓名:_ 班级:_ 学号:_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卷)七年级语文题号A卷B卷总分一二三合计四五六合计得分 卷(100分)得 分评卷人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拼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祈祷(q) 蓦然(m) 嗔视(chn) 珊珊来迟(shn)B怅然(chng) 亢奋(kng) 蹒跚(pn) 义愤填膺(yng)C哺育(b) 遒劲(qi) 行辈(xng) 潜心惯注(qin)D阴霾(mi) 归省(xng) 告磬(qng) 叱咤风云(ch)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荒缪 杂乱无章 眼花缭乱 迫不急待B.告罄

2、 变换多姿 荒草萋萋 略胜一筹C.讪笑 浑身解数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D.斑斓 孜孜不倦 语无轮次 锋芒毕露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B.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C.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D.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

3、灭了。C. 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D. 张明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5.下列文学常识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所作。作品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B.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竹影,写了几个少年画画的游戏,引出了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C.昆虫记是由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鲁迅把他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D.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课文颂扬的是人类勇于探险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6.调整下列句子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却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方法。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阅读与自己的学业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可用泛读法。A B C D 7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2分) A. 月照窗前竹 B. 白鹭忽飞来 C. 聊寄一枝春 D.月出钓船稀8.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10分)打开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 “(1) ,关山度若飞”,让我们领略了木兰战场生涯的壮烈;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体验“山际见来烟

5、,(2) ”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1000多年的王维“独坐幽篁里,(3) ”的琴声与长啸,聆听刘文房在暮色中“(4) ,杳杳钟声晚”的钟声;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夜,耳畔是“(5) ,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折杨柳笛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故园东望路漫漫,(6) 。”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的深深怀念;我们陪宋诗人赵师秀坐在孤灯下度过“(7) ,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寞时光。(8)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9)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 , 。得 分评卷人二、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914题。(20分)(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

6、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了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么向赵庄前进了。(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水草所发散出的来的清香,夹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7、,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丙)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丁)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的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9.(乙)语段中,在景物描写时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2分)10.上述文字采用多种感官来写景,请根据要求,选填相关的词句。(4分)(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触觉: 11.(乙)语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8、?(3分) 12.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4分)A(甲)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丙)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作者在(丁)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13.在上述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我”的心情变化,这个变化过程是:(4分) 14.请概括上述文字的大意 (3分)得 分评卷人三、作文(50分)1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让 走进心间要求: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快乐”等等,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为世界增添晴朗和快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阳光,那么,请锻造心情,让我们以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每一个清晨和傍晚。请你以“心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书写清晰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要求: 100字200字300字400字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