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99886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藏工程管理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28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油藏评价1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6第四章 方案实施与跟踪11第五章 开发动态监测12第六章 开发过程管理16第七章 改善二次采油提高采收率22第八章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25第九章 技术创新与应用27第十章 附 则28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油田开发过程调控,规范油藏工程管理,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根据油田开发管理纲要,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油藏工程管理要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油田地质研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协同优势,大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油田达到较高的经济采收率。第三条 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2、在油藏评价和油田开发过程中,深化油藏认识,把握油田开发趋势,搞好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调整工作,确保油田高效开发。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参照执行。第二章 油藏评价第五条 油藏评价阶段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1编制油藏评价部署方案及油田开发概念方案。2为提交探明储量和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取全取准所需要的各项原始资料。3进行油藏开发技术经济评价。4开展开发先导试验。5建立概念地质模型,编制油藏工程方案。第六条 油藏评价部署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价目标概况、油

3、藏评价部署、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经济评价、风险分析、实施要求等。1.评价目标概况应概述预探简况、已录取的基础资料、控制储量和预探阶段取得的认识及成果。2.油藏评价部署要遵循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及时调整的原则。不同类型油藏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构造、储层、流体性质、油藏类型、地质概念模型及探明储量估算、产能分析等)论述油藏评价部署的依据,提出油藏评价部署解决的主要问题、评价工作量及工作进度、评价投资和预期评价成果。3.实施要求应提出油藏评价部署方案实施前应做的工作、部署方案工作量安排及具体实施要求、部署方案进度安排及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第七条 油藏评价部署方案中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的主

4、要内容包括:1可能的含油层系、产油层厚度、面积、石油地质储量。2可能的油田开发方式。3开发层系及井网部署。4预测产能规模。第八条 为了满足申报探明储量和编制开发方案的需要,油藏评价阶段要取全取准以下资料:1地震资料:要满足储层构造解释和可能产油气层的追踪预测,并尽可能为油气水边界解释、储层参数场分布预测提供相关信息。复杂断块油田必须做三维地震,三维地震面元视油藏复杂程度具体制定;对于目前不适于部署常规三维区域(特殊黄土塬及其他复杂地表条件地区),视具体情况确定地震资料录取要求。2钻井取心、录井资料:钻井取心部署要满足储层评价的要求,一个含油构造带或大中型油田,为确定油层厚度,至少有一口全含油井

5、段的系统取心;为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至少有12口井系统密闭取心或油基钻井液取心。每口评价井都要进行岩屑录井,特殊情况可增加其他录井内容。3测井资料:应根据取心和其它录井资料,确定相应的测井系列。测井系列应满足孔隙度、含油气水饱和度、储层解释及薄层划分的需要。裂缝、孔洞型及复杂岩性储层要进行特殊测井,选择的测井系列要能有效地划分出渗透层、裂缝段、隔层或其他特殊岩层,并有效地解释出储层物性参数。4试井、试油、试采资料:为满足储层产能预测的需要,对于油气显示层段及解释的油气层都要进行中途测试或完井测试;获得工业油流层段要进行油气层测试;低产油气层,在采取改造措施前后要进行相关测试。具体要求是:(1)

6、 在评价井的不同含油井段要进行地层压力和产能测试, 并进行井下流体取样,取得原始状态下地层压力、温度、流体性质和油、气、水资料及油气藏边界资料等。(2)要根据储层井段长度和储层条件进行试油、试采,在试采过程中要取得稳定产量、含水、地层压力等资料,必要时要进行系统试井,以确定有效厚度界限及油井的稳定产能。第九条 油藏评价阶段要选择不同部位的储层岩心和流体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取全取准室内实验资料,掌握储层物理性质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内容包括:1岩心分析(1)常规岩心分析: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空气渗透率、粒度、岩石矿物及胶结物成分含量等。(2)孔隙结构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片等。(3)

7、特殊岩心分析:毛管压力、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曲线、压缩系数等。(4)其他分析:岩矿热容、导热系数、传导率、阳离子交换能力等。2 流体分析(1)原油分析常规物性分析:密度、粘度等。特殊分析:原油族组成、微量元素分析、原油酸值等。(2)地层水分析矿化度、氯离子、钙、镁等六项离子分析。特殊分析:根据油田开发需要确定。(3)天然气分析常规组成分析。平衡常数分析。(4)储层饱和压力、原始油气比等。3储层开发评价实验(1)常规开发驱油评价实验。(2)特殊评价实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全直径岩心三轴应力实验(井壁稳定性等)。大型三维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等。(3)储层敏感性实验:盐敏、水敏、酸敏、碱敏、速敏、压敏、热

8、敏等。第十条 油藏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内容包括: 1储量计算:确定储量参数,计算油藏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分析不同开采方式下采收率,确定石油可采储量。2产能预测:确定单井、分层段、主要产油层的产油量、产气量、产水量、生产压差、采油指数、气油比、含水;产量、压力递减情况;酸化、压裂等改造油层措施的效果;油田整体产能规模。3油藏工程初步方案:确定油藏天然驱动能量与可能的开发方式;可能采用的开发层系与井网系统;可能采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包括水平井、复杂结构井等技术。4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经济评价应按股份公司要求计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开展评估。第十一条 对大型油田或特殊类型油田,要根据油田开

9、发方式和开发部署研究工作的需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和层系进行开发先导试验。开发先导试验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认真编制开发先导试验方案,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进行实施。2重视试验区各项监测资料的录取工作。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或常规油藏工程方法进行跟踪分析,指导试验正常进行。3大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油藏特点开展技术攻关,形成配套技术。4. 试验结束后认真做好开发先导试验总结。第十二条 进行油藏描述,编制油藏工程方案。油藏评价阶段中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构造或圈闭特征,储层沉积特征,储层与盖层岩性、物性及其空间展布,油、气、水分布及流体性质,温度及压力系统,储层渗流物理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润湿性

10、、毛管压力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储层敏感性等),油气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地质模型(构造格架模型、油藏属性模型)。以油藏评价过程中取得的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开发先导试验结果,编制油藏工程方案。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第十三条 油藏工程方案是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总论,油田地质研究,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开发层系组合、井网部署及监测系统,开发指标预测及经济评价,不同方案指标对比,并与地面工程、采油工程、钻井工程等方案进行整体优化,对方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第十四条 总论主要包括油田地理与自然条件概况、矿权情况、区域地质与勘探简史、开发方案结论等。1.油田地理与自然条件

11、应包括油田地理位置和油田所处范围内对油田开发工程建设有影响的自然地理、交通、环境、气象、海况、地震等情况。2.矿权情况应包括该地区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情况、采矿许可证复印件和相应图幅(带拐点坐标)。3.区域地质应简述油田所属油气田盆地、凹陷、构造带以及与之相邻构造单元名称和简要关系,并附区域构造位置图。勘探简史主要包括勘探历程和钻探简况。4.简述开发方案各部分结论性意见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十五条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利用油气资源,尽量采用高效驱油方式,努力取得较高的采收率。2油田生产要有较高的采油速度和较长的稳产期。原则上,一般油田石油地质储量采油速度应在2

12、%左右,低渗透油田不低于1%。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第十六条 油藏工程设计要认真分析油藏天然驱动方式和驱动能量大小,论证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的可行性;需要人工补充能量的油藏,要论证补充能量的方式和时机,并要认真分析气驱、水驱、稠油热采或蒸汽驱等多种方式的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确定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具体要求是:1大中型中高渗透率多层砂岩油藏,要适时注水(注气),保持能量开采,原则上油藏地层压力不低于饱和压力。2低渗透砂岩油藏,应保持较高的压力水平开采,建立较大的注采压差。特低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510-3m2)要研究油藏裂缝系统、地应力分布,建立有效驱动体

13、系,对于低压油藏要开展超前注水工作。3气顶油藏,应考虑油气同采或保护气顶的开采方式,采取严格措施防止油气互窜,避免造成资源损失。4边底水能量充足的油藏,应尽量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研究合理的采油速度和生产压差,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止底水锥进和边水舌进的措施。5裂缝型油藏,应研究裂缝发育及地应力分布。需要实施人工注水的油藏,要研究注采井排方向与裂缝方位的合理匹配关系,确定合理的注水强度,防止水窜。6砾岩油藏,应采用较大的注采井数比,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注采强度。7高凝油、高含蜡及析蜡温度高的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时,必须注意保持油层温度和井筒温度,采油井要注意控制井底压力,防止井底附近大量脱气,并在井筒采取

14、防蜡、降凝措施。8碳酸盐岩及变质岩、火成岩油藏,要确定合理采油速度,控制底水锥进,以获得最大水驱波及体积为目的。9稠油油藏,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在油层温度下)大于100mPas的油藏,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热力开采;粘度小于100mPas的油藏,通常选择常规注水开发。第十七条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要以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论证开发层系。要根据油层厚度、渗透率级差,油气水性质、井段的长度、隔层条件、储量大小等论证层系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十八条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必须对开发井网部署进行充分论证,其主要内容是:1根据储层沉积特征和发育规模,所设计的开发井网要具有较高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中高渗透油

15、藏(空气渗透率大于5010-3m2)一般要达到80;低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5010-3m2)达到70以上;断块油藏达到60以上。2要充分考虑储层砂体形状及断层发育状况、断块大小及形态、裂缝发育情况等,确定井网几何形态、注采井排方向和井排距。3积极采用新技术,如水平井、特殊结构井等。4井网部署要有利于后期调整。第十九条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要着重做好油田生产能力预测。油田生产能力指方案设计井全面投产后,在既定生产条件下的稳定年产量。具体要求是:1要充分考虑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对产能的影响,分析储层物性(特别是身渗透率)、流体物理性质(特别地面、地下原油粘度),稠油、高凝油的流变性等;挥发油和凝析气应做相图分析。 2依据测试、试油、试井、试采、先导性矿场试验等资料,确定在人工补充能量方式下的分层系和单井产能。3依据先导性矿场试验、室内实验资料,研究确定各类油层吸水(气、汽)能力。第二十条 油藏工程方案应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