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998320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1. 市场规模迈入增长阶段,企业加速“一体化”1.1. 展望光伏远期发展空间,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能源革命大势所趋,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全球迎来新能源浪潮。全 球气候危机背景下,各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气候承诺, “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未来40年是新能源加速发展的时 期。从目前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来看,平均水平仅20% 左右,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开启快速成长。光伏电价在越来越多的国家 和地区已经低于火电电价,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2021年4 月,位于沙特的光伏项目最低电价 达到了再创世界纪录的1.04美 分/kWh,折合人民

2、币价格约0.067 元/kWh,光伏平价已在越来越多 的地区成为可能。根据我们对未来十年光伏装机量测算,预计光伏新 增装机量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13%左右。未来5年量增大于减价,行业规模稳步扩张。光伏迈入平价大 时代,未来十年行业量增有望维持13%以上增长。回顾过去十年光伏 行业发展,是组件产业让利于下游的发展历程,导致组件行业市场规 模持续处于2500亿元左右。过去10年的发展,各企业是在既定 的市场规模下进行利润蛋糕的分配。展望未来十年发展,光伏行业增 量确定性和增速将远超行业降本速度及降价速度,光伏行业市场空间 步入持续扩张阶段。根据我们做的测算,假设在2030年,工业硅、硅料、硅片、电

3、 池、组件,单个环节的毛利率分别为:25%、25%、20%、12%、8%,并 根据各项技术未来降本路径,进行成本推算,测算对应到2030年组 件价格,对应在含税价格1.08元/W,未来10组件价格在现有技 术优化下,年均成本及价格降幅在4%左右,但组件量增在13%左右, 未来十年光伏行业将迈入稳增长阶段。1.2. 光伏淡季不淡,分布式异军突起国内1-5月组件及逆变器出口超预期。2021年1-5月光伏组 件及逆变器出口持续增长,其中1-5月逆变器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 长达49.4%,组件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达24.5%,海外需求依然旺 盛rrn o光伏装机淡季不淡,分布式异军突起。上半年,受产业链

4、涨价影 响,市场担心终端价格传导不顺,从目前海外装机及国内装机量来看, 有两大现象。从总量来看,我们以6国/地区(中国、欧盟、美国、拉美、印 度、澳大利亚)装机并网口径观察,体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一季 度,6国装机总量同比增长37.25%,较2019年增长17.27%。从装机结构来看,分布式占主体。由于产业链价格上涨,价格向 下传导过程中,对价格敏感的集中式电站装机热情下降,而分布式价 格敏感性较低,装机比例显著上升。以国内一季度装机比例来看,分 布式装机比例提升至50%以上,远高于历年水平。1.3. 行业加速“一体化”,2022年迎产能集中释放供需错配导致利润两极分化,组件库存及需求是短期矛

5、盾。自2020年12月起,以硅料涨价为起点,单晶硅片、电池、组件价格 纷纷涨价。但从涨价幅度来看,硅料硅片组件电池。各环节的 价格错配,带来的是各环节盈利能力的大幅变动,产业链利润重新 分配。行业发展确定性增强&技术变革进入瓶颈期,产业加速一体化。 价格的巨幅变动,其背后是供需矛盾激化,各家企业的供应链安全 也受到挑战。往后续年份来看,行业出现两个趋势,一方面企业加速一体化,在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的基础上,实现 多环节配置,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及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之间采取合资形式往上下游延伸,补短板,实现 全产业链打通。如上机数控与保利协鑫实现颗粒硅合作,晶澳、晶科 与新特合资建设硅料厂,天合与

6、通威合作建设硅片厂。行业内企业的 环节配置更加趋同,体现在投资端贝塔属性越来越强,往后观察企业 阿尔法来自于销售渠道的强弱比较以及消纳能力的比较。行业迎大扩产,产能全面过剩下有望助力需求激增。测算2022 年各环节产能配比,均远大于210GW,产业链各环节大概率面临全 面过剩。产能过剩下,往往带来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低价有望进一 步刺激需求快速增长。2022年行业价格降价背景下,有望带来下游 需求量爆发式增长。2. 硅料:价格走势刺激情绪,三季度预计仍高位徘徊2.1. 硅料紧张贯穿全年,下半年价格预计高位震荡硅料紧张贯穿全年,价格持续突破。回顾硅料行业过去几年发展, 供给大于需求是常态,随着成

7、本降低及供给增加,硅料价格逐年下滑。 对比历年硅料价格,过剩为常态,达25%以上。按照2021年全球装 机需求量160GW测算,硅料过剩程度仅为4%,处于紧平衡。但叠 加库存(贸易商囤料行为)及流通量影响(市场90%以上多晶硅由长 单锁定,少量的现货成交价决定了硅料价格)硅料紧平衡进一步转为 短缺。行业定价机制由月度议价转为周度议价,自2020年12月开 始,硅料价格加速向上,自81元/kg上涨至今的210元/kg左右。扩产有限叠加集中检修,下半年价格有望继续强势。硅料环节单 位投资大、扩产周期长、启停难度大,叠加2017年-2020年行业供 需波动大导致大部分硅料厂关闭且行业几无新增产能,行

8、业供给一直 处于较为稳定水平。随着2021年需求增长,硅料实际产能释放有 限,更多为提升现有产能产出增加供给。拆分到单个季度来看,按照 实际产能的静态测算,2021年下半年三四季度如果迎来行业需求激 增,硅料将处于紧缺状态。此外,2021年上半年部分硅料工厂持续 处于满产状态,三四季度将逐步进入检修,硅料价格预计三四季度 将仍然坚挺。2.2. 2022年硅料仍然为产能最小环节,均价有望维持100元 /kg以上2022年硅料仍然为有效产出最小环节,硅片或为硅料价格提供 支撑。作为启停难的化工品,硅料价格往往容易出现极致。从2020 年最低的57元/kg,到目前的210元/kg。市场担忧,随着明年

9、产 能释放,硅料价格最低将可能下跌至60元/kg。但对于明年硅料价 格我们持乐观态度,均价有望维持在100元/kg以上。一方面,各 产业链环节来看,硅料仍然为有效产出最小环节。另一方面,随着各 环节的扩产,硅料下游硅片产能显著大于硅料产能,新产能的投放 带来的旺盛的硅料需求,有望为硅料价格提供支撑。2.3. 颗粒硅量产渐近,成本为后续观察重点对比了改良西门子法与硅烷流化床法在众多工艺层面的比较,在 连续生产能力、电耗、投资成本、转化率等方面,硅烷流化床法较 改良西门子法均有更大优势。但从实际产业化推进来看,我们认为硅 烷流化床的降本潜力以及颗粒硅的使用便捷性是推动产业化进程的 主要原因。颗粒硅

10、量产渐近,静待新产能释放。颗粒硅在2018年后产能逐 步加大,但占单晶硅总产能比例一直维持在3%以下。目前主要为保 利协鑫的1万吨产能和陕西天宏瑞科的0.6万吨产能。目前协鑫扩 张速度加快,大幅加码颗粒硅产能布局,其中徐州5.4万吨颗粒硅项 目预计2021年9月将扩至3万吨,年底达5.4万吨,预计保利 协鑫2021年年底颗粒硅产能有望达6.4万吨。且公司正加速推进 乐山10万吨建设,并筹划与上机数控30万吨颗粒硅合作项目, 合计产能达46.4万吨。硅片企业掺杂比例逐步提升,成本为重点。目前下游硅片企业隆 基、中环、上机等亦在推进颗粒硅掺杂,从产业了解到,目前较保 守企业颗粒硅掺杂比例在5-30

11、%左右,且可不影响出棒根数,部分企 业亦开始尝试50%掺杂比例。但受限于颗粒硅产能限制,目前颗粒硅 主要作为掺杂料使用。颗粒硅作为行业新技术下游认可度逐步提升, 2022年随着硅料价格下降,颗粒硅成本为后续大范围推广的主要观 测指标。硅料行业主要由于两大预期差,一方面市场预期硅料价格在三四 季度大幅下滑,且在2022年随着产能释放存在下跌至60元/kg的 可能;另一方面,硅烷流化床法对 现有改良西门子存法在较大的技 术替代风险。我们认为硅料行业三四季度仍然为紧 缺环节,而到 2022年硅料仍然为主产业链中产能最小环节,预计下半年硅料价格 仍然坚挺,且2022年均价有望维持在100元/kg以上,

12、盈利能力 仍然有保障。此外,改良西门子法与硅烷流化床法的竞争,不是技 术的竞争,其本质是成本的赛跑,后续双方比拼仍有待观察。3. 硅片:搅局者加速进场,价格及盈利能力预计下滑3.1. 格局稳定,上半年利润依然可观格局稳定,价格坚挺下利润依然可观。硅片环节行业集中度高, 单晶硅片环节隆基一家占据近40%市场份额。且下游电池产能远大于 硅片环节。在硅料价格大幅上升背景下,硅片环节价格顺利向下传导, 硅片环节单瓦盈利依然可观。一季度硅片盈利高企,二季度依然可观。根据测算,隆基股份硅 片单瓦盈利能力在0.1元/W以上,上机数控单瓦盈利在0.9 元/W 左右。二季度,硅片价格顺利下延,预计二季度仍然享有

13、高盈利, 预计二季度龙头企业毛利率依然维持在27%以上。3.2. 硅片新技术颠覆性弱,盈利能力面临下滑硅片进入技术变革后周期。单晶对多晶的替代已经进入后周期, 2020年预计单晶硅片占比达75%以上,技术进入稳定阶段。此外, 随着行业拉晶切片降本技术扩散,行业进入壁垒逐步降低。新进入 者凭借新产能拥有足够的后发优势进行追赶。新技术颠覆性弱。从现有硅片新技术来看,主要有大尺寸、薄片 化、N型硅片及CCZ技术,但从现有技术进展和壁垒深厚来看,硅 片企业均有布局且可切换。在已有技术下,硅片企业很难通过该些 技术进行大幅的技术和成本领先。新进入者增加,将拉低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纵观过去4年,单 晶硅片环

14、节龙头地位 稳固,持续享有30%以上毛利率,是产业链中 利润最丰厚的环节。产业链下游企业 在加速一体化布局硅片的同时 扶持第三方硅片企业打破现有格局,随着单晶发展趋势确定且降本 技术扩散,新技术对现有行业颠覆性弱,越来越多上市企业融资入场。 以所统计的11家企业来看,2021年新增产能达到135GWO 6月 18日高景一期15GW项目提前点火,从项目破土动工建设到实现投 产,仅用了 140天。随着行业新进者 跑步进场,扰动硅片市场价格。 随着产能富余及格局分散,我们判断下半年硅片价 格将松动且硅片 市场盈利能力将逐步下滑。硅片进入技术后周期,但扩产将带来设备端红利,且随着下游对 硅片需求增长,

15、对相关耗材需求相应增长。4. 电池&组件:基本面寻底,静待需求拐点4.1.电池组件盈利缩小,纯三方企业压力加大价格承压,盈利低位。电池与组件价格涨幅显著低于上游硅料及 硅片环节。其中组件是直接面对下游的环节,下游电站企业除了面对 组件价格的大幅上涨,逆变器、支架等产品价格上涨同样带来巨大 压力,导致下游IRR下滑,最终致使下游需求下滑。而电池作为中间 环节,一方面产能大于硅片环节且格局分散,众多企业为保证现金流, 采购高价硅片维持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电池库存周期在所有环节中最 短且 面对组件价格传导不顺,难以提价,两头受压,单瓦盈利已处 于盈亏线。下半年随着硅片价格下滑,电池端成本压力减小,盈利

16、或 有改善。加速一体化,三方电池企业压力骤增。在行业进入技术稳定阶段, 产业链公司一方面为了获取更大利润或降低成本,另一方向为保障 供应链安全,争相进行前向一体 化和后向一体化,实现规模的快速 增长。假设组件企业实现一体化率达到70%左右水平,当行业组件 产能远大于实际需求时,行业开工率可降低组件开工率而放大电池 和硅片开工率实现一体化生产,在需求低于预期阶段,第三方企业将 面临销售压力。随着电池一体化企业的扩张,第三方市场生存空间 被压缩。4.2. PERC后周期,N型电池崛起PERC进入技术变革后周期,高效电池技术迎发展浪潮。从各类 晶硅电池效率来看,普通单晶硅电池理想条件下最高效率为24.5%, 目前各企业不断提升PERC量产效率,隆基股份PERC电池效率最 高已达24.06%,已逐步接近PREC电池效率天花板,因此国内电池 厂商也将研发重心转向新的电池技术。PERC已进入技术变革后周期, 相较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