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996950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来宾市兴宾区民族小学 麦万芳内容摘要:创新教育在本质上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教育模式。创造性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进行角色重塑,成为创新型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创新学习,最终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自古至今最大的革命马上就会发生,这次革命的核心就是知识。”还说“创新将成为经济时代取得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的引进吸收不再能创造增长的奇迹,只有通过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实现知识时代的价值。”的确,随着

2、微电脑、信息高速公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21世纪生存竞争的根本能力。创新教育在本质上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不是割裂于日常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体制,而是指教育改革中的一项内容,是一个在创新管理和创新型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由创新型教育工作者通过创新型教育方法培养出新型人才的过程。目前,以“统”(统一性教学)、“独”(教师独占课堂)、“死”(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费”(费时费力,教学效率

3、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改变课堂结构,激发学生思维。改变课堂结构即继承阅读教学,重视阅读、重视字词句理解落实的教学传统,找准互动创新的切入口,改变原来课堂的“垂直式”结构(教师一根线垂直到底)为“放射状”“辐射状”结构,即由一个问题向某一方向或角度发散出许多问题,或以一个问题为中心生发问题环或问题群,从而达到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之目的。教师在互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然后与原有知识进行重组整合,成为新知识的一部分。互动的中心问题可以有教师提出,但更多的情况却从学生自己的已知出发,尽可能地创设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激

4、发他们提问的意识,并为学生提问的质量提供可供向上攀援的“支架”,教师要有大问题意识,要有从一篇课文中提炼出一个的基本功,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可供自主或合作学习探究的任务,并规范学生互动学习中的操作,改变原有的课堂垂直结构为放射状、辐射状结构,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由联想以激活原有的知识进行思维创新,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展示灵性的舞台。二、着眼个性发展,关注个体差异,进行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不应该回避,而是要设法化个体差异的劣势为课堂组织的优势,让个体差异的学生在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的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思维和才华,激

5、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师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创新力的课持续发展,通过评价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促使教师自我认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天底下独特的唯一的一个,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三维目标。三、学会等待,给学生机会。以往的教学课堂里,教师总是迫不及待地把答案亮了出来,说出的问题不让学生思考或学习,就立即要求学生回答,特别是公开课更显而易见了,所以每每听完一节公开课后我们就会惊叹:这班学生真神了!“可事后调查却发现不是如此。课堂上教师表现为急躁、缺乏耐心往往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了力求“圆满”。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创新的想法往往不是

6、在思维的起始阶段,而是在思维的发展阶段甚至是最后阶段产生出来的。学会等待,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学生回答、讨论、交流、挑战的机会和联想、想象的空间,会有创新智慧的灵光闪现。四、俯身参与,学会倾听和求助。教师要做到:一是规范秩序,任其自由。如想象文章结局之类的讨论,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思考和想象,自由表达,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式都是可以的,因为问题本身就不求一个统一的答案;二是积极引导,禁止批判。对学生幼稚可笑甚至错误荒唐的想法,严禁批判,在保护自尊的前提下,给予引导和点拨,指出其中的问题,并由此生发一个更加深入的问题供全体学生思考讨论,以求达到互动的目的;三是质的提高,量的积累。以“还有什么更好

7、的想法吗?”“谁来再扩展一下呢?”等引导学生思考;四是相互鼓励,合作创新。可以向学生说明“老师也是需要鼓励的人”,让学生也学着鼓励他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优势展示,长短互补。如让学生在教师节的课堂上给教师送点有文化味的“礼”,结果全班56个人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一个重复。量的积累促进质的提高,这是我们新课程教学互动创新的目的所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因此,创新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事实表明:未来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社会的繁荣和国民的富裕已越来越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因此也必将导致教育领域内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变革的方向是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以发展能力为本位,大力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技术教育阶段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从而促进民族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则是应该引起全社会最大关注和最有力支持的奠基性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