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99533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说语导读”公开课教案2022-11-4学习目标:一、了解有关世说语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二、积存文言语感,培育借助注释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力量。三、学习世说语人物描写的方法,进展人物描写的片段练习。四、作为课外读物,不仅从中积存写作素材,而且从古人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雍容淡定,笑对高三。还有很多人生启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而足。学习重点:学习世说语人物描写的方法,进展人物描写的片段练习。学习难点: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积存文言语感。学习课时: 一课时。学习形式: 多媒体教学。课前背景音乐:古琴曲广陵散 学习步骤与内容:一、 导入:上课前,让我们先来看

2、看北大教授季羡林最宠爱的书。让我们猜猜看他还宠爱一本什么书呢?幻灯提示:出自这部书的成语典故有难兄难弟 、应接不暇、肝肠寸断、鹤立鸡群、自惭形秽、东山再起、渐至佳境、老生常谈、一往情深串词:“我们在座的各位难兄难弟,周考、月考、半期考、期末考,还有将来的高考,考试总是应接不暇,想叫我说爱你很难。万一不幸考砸了,不免有人肝肠寸断。看到别人考好了,鹤立鸡群,千万不要自惭形秽,信任大家肯定会有东山再起、渐至佳境的那一天。以上这番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实在是我们教师对大家的一往情深啊!”你们知道这到底是那一本书呢?以上这些成语典故都出自我国古代的一本书世说语,它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

3、表作。鲁迅称世说语为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学习世说语:阅读、做人和作文。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说语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二、世说语简介:世说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书中条目有的表扬,有的贬责。也有很多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 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那么,到底什么是名士风流呢?请看:他们轻裘缓带,穿着特别宽大的衣服,不鞋而屐,男人披散着长长的乱发, 双目圆睁注视着远方,显得格外飘逸;这种装扮,远古可以上溯到屈原,同学们在当今街头的某个角落间或也可以见到。他们喝酒玄谈,放浪形骸,他们不成认一切传统的礼节,不受任何约束。 例如,有这么一则故事:

4、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天夜晚下大雪,他一觉醒来,翻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远眺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读左思的招隐诗 。突然想起朋友戴安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马上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他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缘由, 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肯定要见到戴安道呢!”原文如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 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三、 课堂练习:通过刚刚的一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

5、:世说语文字短小精悍,浅显易懂。为什么我们不能尝试着自己来翻译呢?自己烧煮的饭菜更香甜,自己翻译的古文更好玩!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则故事任选其一。1、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来宾左右,皆跌荡不得住。注: 夏侯太初,人名。 霹雳:响声很大的雷。2、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注: 嵇中散,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广陵散,古琴曲。袁孝尼, 嵇康的外甥。靳固,吝惜固执。晋文王,司马昭。参考译文:夏侯太初有一次靠着柱子写字,当时下着

6、大雨,雷电击坏了他靠着的柱子, 衣服烧焦了,他神色不变,照样写字。来宾和随从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稳。中散大夫嵇康在法场马上被处决时,神态不变,要求给他一张琴,弹奏广陵散这首曲子。他弹完之后就说:“袁孝尼曾经向我恳求学习它,我吝惜固执, 不愿传给他,广陵散从今以后要失传了! ”当时,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恳求拜他为师,朝廷不准许。嵇康被杀之后,晋文王司马昭随即也懊悔了。四、 学习做人的道理以上两则材料,同学们能否觉察它们的共同点?提示:面对外界的打击,小至雷电,大到生死,你们会如何应对呢?幻灯呈现人生的启发:雍容淡定 笑对高三我们不是专题争辩过苏轼吗?他的生活态度就深受魏晋名士的影响。如他所写的定风

7、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终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始终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除了人生的启发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世说语中积存写作素材。大家还记得唐朝大诗人杜甫描写王昭君的诗句吗?五、 写作素材的积存与运用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怨恨曲中论。指定两位女同学轮番朗读以下一篇高中女生的习作。幻灯配上音画,背景音乐:昭君青冢,秋雁南飞王昭君的故事,携着大漠的风尘,不知被吟咏了多少年。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亭台轩榭,帘幕低垂,平

8、凡的景象背后,却 遮掩着太多心机与尔虞我诈。稍有野心的,运筹帷幄,一步步攀上权利的顶峰; 恭顺和蔼的,暗守闺室,直至青娥老,却还无法等至隆君的一瞥。未上征途前,昭君也无非是这样一位平平宫人,自恃天生丽质,自出高格的她婉拒了画师的无理之求。假设为男子,她必定是位高洁隐者,烹琴煮鹤,而不喜为世俗所控。但这宫宇间,怎容得一女子的自尊有尚存之地?男子无能,总以女子为辱,这种荒唐之事,却总是往往复复地在历史舞台上重演,经久不衰。汉朝后期,国力衰敝,不为君王所欣赏的女子,被不幸地作为贡品,满足北岸匈奴贪欲之欲。更具挖苦意味的是,元帝“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汉皇重色思倾国,却未想

9、到绝色女子竟深藏于后宫的烟锁重楼之间,更未料到“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的选妃之策竟会招致永久的圆满。昭君出塞,受胡恩重蒙汉泽轻,纵使“玉颜憔悴,似花落,悔随流水”,但却毅然决然地踏上旅途,未尝不是凭一己之力面对黑暗而扑朔的现实的一种无言的抗诉。古之女子,命似草芥,薄如风中之烛,却照旧未曾消灭心中对光明与自由本能的向往。咽上紧扣着男性极权的枷锁,足踝上系着纲伦的重锤,点点血花,化为夕照时天际最终一抹残霞。时间如白驹过隙,再沉重的历史,随着忘川水的冲刷,便也渐渐消散模糊。三国两晋那段清风吟啸的岁月,仅存于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令人不禁扼腕抑或 叹息。繁华靡丽,过眼皆空。文章精彩,两位同学的朗读更精彩!

10、让我们用掌声对她们表示感谢!六、 人物描写的片段练习除了从书中积存写作素材,我们还可以学习它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世说语的人物描写世说语书中涉及各类人物共 1500 多个,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 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机敏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描写本班的某位教师。字数不限。1、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比照如书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冷静沉着,孙绰等人却

11、“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假设安的“雅量”。2、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大如写王述性情急躁。有一次他吃鸡蛋,用筷子去戳鸡蛋,没有戳进去,就大发脾气,拿起鸡蛋就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下地用木屐去踩, 又没有踩破。他气极了,再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嘴里,咬破之后就吐掉。3、有的运用共性化的言谈、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写王恬对堂哥王胡之发火,王胡之握著他手臂说:“你还和我这个兄弟计较什么呢?”王恬拨开他的手说:“你的手冷得像鬼的手一样,还硬要来拉人家的胳膊!”言语举止间表现出一个很冷静,一个在狂怒,都很形象。师生共同点评。七、 课后练习高考链接下边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出自世说语和

12、资治通鉴,二者记的是同一件事而略有不同,阅读后答复以下问题。甲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惊。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乃诱谲万方,宣王果真大忿,将欲应以之重兵,亮遗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铖,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世说语。乙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女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资治通鉴 1、为两段文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

13、解释。 (1) 陈 A 、chn 陈设 B、zhn 阵地 C、zhn 阵容 D、zhn 列阵(2) 觇 A、zhn 观察B、chn 窥视 C、zhn 探望 D、zhn 偷看(3) 数 A、shu 屡次B、sh 很多C、sh 数说 D、s 经常2、甲中的“晋宣王”是谁?乙中的“帝”指谁?“辛毗”和“辛佐治”是什么关系?晋宣王是指司马懿,“帝”指魏明帝,辛毗就是辛佐治。3、甲中说的“亮设诱谲万方”,乙中是怎么说的?摘出乙中相关原文,并把它译成现代汉语。原文: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译文:诸葛亮就送给司马懿头巾之类妇女穿戴的服饰。4、诸葛亮不能把对方诱出来作战,依据甲的说法是由于:辛毗制止司马懿出战;依据乙的说法是由于:司马懿原来就不想打。用现代汉语简要说明5、翻译划线的句子。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译为:他原来就没有出战的意图,坚决请战的缘由,不过是把武力呈现在众人面前而已不在他的军队面前示弱而已。将在军队,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 受,如真能战胜制服我,莫非他会写信来回千里向魏文帝请战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