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八箱涵管线改迁施工监测方案范本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98849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八箱涵管线改迁施工监测方案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客八箱涵管线改迁施工监测方案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客八箱涵管线改迁施工监测方案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客八箱涵管线改迁施工监测方案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客八箱涵管线改迁施工监测方案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八箱涵管线改迁施工监测方案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八箱涵管线改迁施工监测方案范本(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工程概况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2.1工程地质22.2水文地质33、编制原则、编制依据43.1编制原则43.2编制依据44、监测的目的与意义54.1监测的目的54.2监测的意义65、监测设计原则65.1 系统性原则65.2 可靠性原则75.3 与设计相结合原则75.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75.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75.6 经济合理性原则76、 周边环境87、监测内容及工作量88、监测频率及报警值98.1 监测频率98.2 监测频率设置说明109、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109.1测点布置总体要求109.2测点布置原则109.3基准点的布设119.4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变形监测

2、129.5支撑轴力监测149.6 墙顶水平位移监测169.7地表沉降监测209.8地下管线沉降监测239.9 桩顶竖向位移监测249.10 建(构)筑物沉降监测2510、监测点保护及补救措施2711、监测组织机构2911.1监测人员2911.2人员职责2911.3监测仪器设备及其检定要求3011.4总体监测工作流程3212、现场安全巡视方法及技术要求3312.1地下管线现场安全巡视3412.2地表现场安全巡视3413、报警值确定及应对措施3413.1报警值的确定原则3413.2各项报警值的指标3513.3预警分类与分级3513.4消警措施3613.5监测预警后应对流程3714、信息化监测成果反

3、馈及报送形式和内容3914.1监控信息反馈3914.2报送形式及内容3914.3监测信息分级处理与反馈流程图4114.4监测资料的档案管理4115、保证措施4215.1技术保证措施4215.2质量保证措施4215.3安全保证措施4415.4监测技术质量管理措施4516、应急预案4616.1应急触发条件4616.2应急抢险领导小组4716.3应急预案流程及措施4817、附件504 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04标客八区间笠里箱涵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第 57 页 共50页金-义XX市域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04标客八区间笠里箱涵施工监测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改迁笠里箱涵D1000管道位于X

4、X市世贸大道南侧辅道,经由管道接入世贸XX市政管网。改迁笠里箱涵D1000管道长约360m,地面标高75.0581.2m,管内底标高72.8873.30m,管内距基底高度0.4m,窨井下沉0.5m,基坑深度2.578.8m,其中Y1Y7段基坑开挖深度5.0m区段由管道专业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Y7Y12区段,基坑开挖深度5.38.8m。支护形式上部采用1:0.75的坡率放坡卸载,坡高0.33.3m;下部采用1948mm600mm微型钢管桩(竖向花管注浆)+一道19410mm钢管支撑+第二道27310mm钢管支撑支护;第一道撑围檩为600400mm钢筋混凝土冠梁,第二道撑围檩采用32a工字钢双拼钢

5、腰梁。 坡面与桩间防护,坡面与支护桩间挂设620202020m钢筋网、喷射80mm厚C2020土护面;坡面按水平向2m间距、竖向间距2m,埋设50泄水管,泄水管采用硬塑料管,插入土体长度400mm。管身设置透水孔,孔径102020,外裹2层土工布并扎牢,管外设反滤层。基坑坡顶,坡底分别设置300mm*300mm的截水沟和排水沟。图1-1 基坑与周边环境平面示意图根据设计单位评定,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自身风险等级为二级,环境风险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监测等级为二级。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1工程地质客八区间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盆地地貌,属一级冲洪积阶地,场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整体起

6、伏小,地面标高约 78.4981.99m,相对高差约 3.5m。拟建工程位于世贸大道路侧非机动车道,地貌单元主要为冲积平原段,普遍受人工开挖、回填的影响,填土普遍分布,性质不均匀,部分路段基岩埋深较大。具体地层分布如下:(1)1-1 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黏性土及碎石、块石组成,含碎混凝土、碎砖块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在已修建好道路表层有约20200-30cm 沥青混凝土。主要分布于道路上,层厚 1.20202.00m。动力触探击数标准值 N 63.5=10.89 击。(1)1-2 素填土(Q4ml):杂色、灰褐色,松散状为主,局部稍密,稍湿-潮湿。主要由黏性土及碎石

7、、块石组成,在已修建好道路表层有约 30cm 沥青混凝土。分布于车行道路、人行道及居民区,动力触探击数标准值 N 63.5=13.33 击。(2)3-2 粉质黏土(Q4al):灰褐色、灰黄色,可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含少量砾石、砾砂,除局部外,全场基本上都有分布。标贯击数标准值 N=15.43 击, 0=160kPa。(2)4-2 含砾粉质黏土(Q4 al):灰色、灰黄色,可塑。含少量砾石、砾砂,韧性及干强度中等。该地层连续性较差,只部分孔揭示。标贯击数平均值 N=16.00击。(2)10-3 圆砾(Q4al):灰黄色、灰色,中密,局部为稍密。粒径一般为 0.2-2cm,含量约占 55%,少数

8、大于 2cm,局部为卵石,余为粉质黏土及少量砂充填。该层分布较广。动力触探击数平均值 N 63.5=16.27 击,0=300kPa。(6)3-1 全风化粉砂岩(K2j):紫红色,原岩结构完全被破坏,岩芯呈砂土状,含少量强风化残块。动力触探击数 N=18.0 击,0=2020Pa。(6)3-2 强风化粉砂岩(K2j):紫红色,岩芯完整性较差,一般呈碎块状,碎块可折断,含少量全风化产物,节理裂隙发育。动力触探击数标准值 N 63.5=35.48击,0=400kPa。(6)3-3 中等风化粉砂岩(K2j)紫红色,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砂质胶结,岩芯完整性较好,一般呈短柱状-长柱状,少数呈碎块状,碎

9、块不易折断,干钻不可钻进。干燥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31.32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13.11MPa,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22.56Mpa,软化系数范围 0.620.80,平均值为 0.69。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完整,2.2水文地质1、地表水:场区内水系属钱塘江水系范畴。本场地地表水体不明显,方圆1公里内未发现明显的地表水源。场地距离最近的东阳江约为1.5公里,东阳江与本场地地下水水力联系极弱。2、地下水:地下水因含水介质、水动力特征及其赋存条件的不同,其补、径、排作用和水化学特征均各不同,根据钻探揭露: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以下简称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第

10、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粉质黏土层、砂土层、圆砾层中,浅部粉质黏土层分布广泛,埋深浅,成层性较好,含水量较小,黏性土透水性和富水性均较弱。砂土、圆砾层厚度变化大,渗透性好,富水性好。根据钻探揭露显示,测得地下水位埋深 2.511.80m,黏性土层含水微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灌溉水、河流流水、生活废水、雨水、污水等地下管线漏水垂直渗漏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向下补给潜水和人工抽降地下水。水位受季节及气候条件等影响,潜水位年动态变幅一般在 15m 左右。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强、中等风化带中。基岩的含水性、透水性受岩体的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控制,由于岩体的各向异性,加之局部岩体破碎、节理

11、裂隙发育,导致岩体富水程度与渗透性也不尽相同。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地带,地下水相对富集,透水性也相对较好,粉砂岩富水性为贫乏至极贫乏。根据本次勘探及调查,场地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填土:表层岩性较简单,主要由黏性土、碎石、基岩碎块等组成,表层 30cm为黑色沥青混凝土,局部含块石,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均一性差。碎块石径一般约 210cm,大者大于 50cm。填土层土质均匀性差,欠密实,渗透性大,自稳性差,桩基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尤其是个别区域有素混凝土、块石分布,块径大,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块石对桩基施工的影响。风化基岩:场地揭露的基岩为粉砂岩,均匀性好

12、,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差异较小,风化层厚度薄。粉砂岩属于软岩,具易软化、易崩解的性质,尤其是泥质含量高的区域,当基岩开挖暴露时间过长,容易进一步风化,岩体力学性质急剧降低,对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基坑的稳定性影响也较大。3、编制原则、编制依据3.1编制原则根据本工程施工的安排和监测技术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交通组织具体情况,本监测方案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监测内容及监测点的布设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应能满足全面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变形、环境变化情况,使施工单位能随时了解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调控施工步序与节奏,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2)施工中加强监测和保护

13、重点对象。除了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保护措施外,监控其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变形控制效果)是监测的主要任务。(3)监测实施中采用的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保障工程施工阶段的正常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4)监测人员安排除应保障正常工作外,还应该充分考虑突发应急状态下的人员配置。(5)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能满足现场施工进度、工况及特殊工况要求。(6)基坑监测周期与地下工程施工周期相同,环境监测周期应与环境最终变形稳定周期一致。3.2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3)建筑变形

14、测量规程JGJ8-2020;(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012;(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规范GB50497-2020;(6)XX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2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20;(8)XX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20;(9)XX市测量规范CJJ/T8-2020;(10)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20;(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20(2020版);(1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20;(13)金华-义乌-XX市域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五篇地下区间

15、第十五册客运中心站八华南路站第十一分册管线改迁第一部分基坑支护2020年2月;(14) XX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监控管理办法(试行);其他现行国家、当地、行业有关监测规范与规程。4、监测的目的与意义4.1监测的目的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地下构筑物的受力状态和力学机理、施工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性,岩土工程迄今为止还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技术,很难单纯从理论上计算出和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的反应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现场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监测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对精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是对工程设计经验安全系数的动态诠释,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必需条件。在预先周密安排好的计划下,在适当的位置和时刻采用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监测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