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4].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98610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4].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嵩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务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时间:9月1日 总第( 1、2 )课时 主备人:马真真 审核人:课题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平台融合新课导入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

2、么知晓天下大事呢? 比如: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一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文章? 对,就是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消息二则。文字导入,引起兴趣。屏幕分享预习检测溃(ku)退 执(zh)行 魁(ku)首横(hng)渡 鳌(o)头 诞 (dn) 生横(hng)渡 诸(zh)城 歼(jin)灭签(qin)订 要塞(si) 芜(w)湖 督(d)战 荻(d)港 授予(shu y)摧(cu)枯拉朽 锐不可当(dng)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业已:已经督战:监督作战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锐不可当:

3、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对比答案,学生纠错,教师统一确定答案,画出重点字词。截屏上传自主学习1、屏幕出示文体常识,学生了解,教师点拨(概念、特点、六要素、表达方式、作用结构)2、了解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3、诵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时间: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江前线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初步了解文章文体知识,让学生尝试找出文中基本要素和结构。屏幕分享合作探究1、“新华社长江前线

4、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2、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导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么?特点:简洁、概括 。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大约”表约数,突出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找出文章中能表现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或句子。英勇、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英雄式的战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评比最优秀小组截图上传课堂小结主旨归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的渡江战役及其成果,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渡江的

5、时间、地点及结果,饱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之情,也充满了作者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写作特色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富有气势让学生尝试总结,锻炼能力,教师补充。完成总结。屏幕分享 当堂检测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随堂练习,检察掌握情况屏幕分享截图上传作业布置:1、默写课后读读写写。2、根据本文所学知识,找出第二则消息的结构和要素。板书设计: 消息两则把握新闻内容:六要素新闻

6、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教学反思:备课组长常规检查签字: 日期:教务处常规检查: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时间:9月1日 总第( 1、2 )课时 主备人:马真真 审核人:课题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平

7、台融合新课导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复习导入复习导入预习检测1、这则消息的六要素是什么?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出来。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人民解放军为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略)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详)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详)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学生对课

8、文的理解。截屏上传自主学 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对课文进一步理解截图上传合作探究1、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导语:从“人民解放军”到“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兵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战线)之长战况“冲破敌阵” 攻势之利“横渡长江” 地点和事件结果2、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锐不可当东路军:英勇突破3、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

9、“背景”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评比最优秀小组截图上传课堂小结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嘲笑了敌军的(溃不成军、毫无斗志)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让学生尝试总结,锻炼能力,教师补充、完成总结。屏幕分享 当堂检测(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导语),在文中的作用是(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10、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冲破敌阵)和(横渡长江)。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随堂练习,检察掌握情况屏幕分享截图上传作业布置:1、找一则有关学校报道的新闻,尝试找出新闻的要素,分析其结构特点。板书设计:消息两则理解新闻主题:战争、人民必胜新闻的语言:准确、精炼教学反思:备课组长常规检查签字: 日期:教务处常规检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