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984021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已经定型的管弦乐器和弹弦乐器、键盘乐器。常用的西洋乐器有: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等。木管乐器起源很早,是乐器家族中音色最为丰富的一族, 常被用来表现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情景;铜管乐器的音色特点是雄壮、 辉煌、热烈;弦乐器的共同特征是柔美、动听;键盘乐器的特点是其宽广的音域和可以同时发出多个乐音的能力;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渲染乐曲气氛。总的来说,有:.1琴类:钢琴 风琴 管风琴 古钢琴 羽管键琴 电钢琴 手风琴 电子合成器2拨弦类: 吉它 电吉它 竖琴 低音吉他3、木管类: 单簧管 双簧管 英国管 法国号 大管 萨克斯管 长笛 短笛

2、口琴 巴松管4、 铜管类 :小号 短号 长号 大号 次中音号 小低音号 圆号 冲锋号5、弓弦类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2、先秦时期的乐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近70种。仅在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即有29种,打击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等21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由于乐器品种的大大增加,于是在周代时产生了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分类法。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大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64件编钟,或是在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都向我们揭示了

3、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它是中国古代乐器光辉创造的见证。自秦汉以来,又不断涌现出新乐器。如秦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弹弦乐器“百姓弦鼗而鼓之”。弦鼗是一种圆形音箱、直柄的琵琶,后至汉代发展成四弦十二柱的“汉琵琶”,又称“阮咸”。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如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横吹(亦称横笛);汉灵帝时传入竖箜篌(曾称胡箜篌;约在公元350年前后的东晋时,从新疆、甘肃一带传入了“曲项琵琶”,明代传入了扬琴和唢呐等。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地改进,使它们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中国乐器发展史中,值得注意的

4、是拉弦乐器的出现大大晚于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据文献记载,唐代(公元618907年)才出现以竹片轧之的“轧筝”和“奚琴”(在宋时作“嵇琴”)。宋时的嵇琴用马尾弓拉奏,并出现了“胡琴”的名称。如宋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如怨单于。”自元代之后,在奚琴、胡琴的基础上发展成各种类型的拉弦乐器。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对传承乐器的音质不纯、音律不统一、音量不平衡、转调不方便、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不统一、在综合乐队中缺少中低音乐器等不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并涌现了许多成果。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

5、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对文体产业的发展予以重视,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文体产业的发展,中国乐器制造行业作为文体产业中较重要的朝阳产业之一,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乐器制造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基本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大类乐器,门类齐全、品种众多,大约有钢琴、提琴、西管乐器等不同类别1200多个型号,规格3万多个,钢琴等大类乐器产品已经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钢琴铁板、音板、击弦机、外壳等主要钢琴部件专业加工厂开始形成规模。据中国乐器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乐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19家,总资产152.3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

6、达到193.31亿元,实现利润10.11亿元,从业人数69385人。其中,广东省是中国乐器行业第一大省,“十一五”末乐器工业销售产值达到52.31亿元,与“十五”末期相比近翻了一番。与此同时,中国乐器在世界乐器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初步显现,中国乐器的价格优势、资源优势和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大多数国际乐器制造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乐器出口18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14.67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58.94%,年增长率超过规划的8%-10%。2008年,中国已经从世界第三大乐器出口国跃升到世界第一大乐器出口国,且已连续三年保持不变。在乐器进口方面,“十一五”

7、末期,中国乐器进口额达到2.29亿美元,比“十五”末期增长80.31%,平均年增长率高于出口增速超过3个百分点。国内乐器制造行业已经形成了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公司、北京星海钢琴集团公司、宁波海伦钢琴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乐器企业,这些企业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生产技术等方面都令世界瞩目。此外,企业品牌产品大幅增加,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战略日趋完善,科研水平逐步提升,产品创新成绩显著,产品品质日益加强,职业培训和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国乐器品牌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会有更多的品牌打入国际,从而提升行业的竞争力。打击乐器 :定音鼓 木琴 种琴 马林巴 锣 钹 小军鼓 大鼓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音乐教育及其文

8、化的先进,由此掀起了一阵阵留学热潮,这是西学东渐的重要形式。这一时期,出国游历的中国学者逐渐增多,他们将自己的所观所感诉诸于文字,一些学者还对外国音乐文化产生兴趣,他们编译外国文献,介绍西洋音乐家、西洋音乐理论知识,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中国音乐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一、中国人眼中的西方音乐自西方音乐传入中国之日起,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认识经历了“猎奇”、“求知”和“认同”三个阶段。元代,意大利传教士约翰蒙高维诺在寄给罗马教廷的人的信中谈到,他在北京组织的唱诗班歌唱深受中国皇帝的喜爱,且“此奇妙之事已在民间广泛传播,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此时中国人对西洋音乐的肯定

9、,并将西方音乐与西洋的钟表一样看作时髦的玩物。到了明末清初,西洋音乐再度传来,又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中国人对西洋音乐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对西方的乐器与音乐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康熙皇帝更是身体力行地学习西方音乐,但是这一时期的西洋音乐并没有在中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西洋音乐传播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主要依靠少数的外国传教士进行传播,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西方音乐不可能在中国得到大规模的传播。鸦片战争发生后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残酷的社会现实逼迫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他们开始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技术背后隐藏的强大的精神文明,为西洋音乐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文化与社会环境。在

10、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人对于西方音乐的态度,由一般音乐上的“猎奇”和音乐理论上“求知”转变为对西方音乐的“认同”,西方音乐在中国得到了大规模的传播。一批批学习西洋音乐的人更是身体力行,将西洋音乐文化用于实践,西洋音乐第一次在中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并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更是鼓励中国人学习西方音乐,肯定西方音乐对于国民建设的重要作用,要求开设音乐一科,并提倡音乐改革。康有为认为中国在周代时已有较完备的学校机构,后不立学校而设科举,近代日本已胜我国,不是由于将相兵士胜我,而是由于日本遍设学校,由此1898年他在请开学校折一文中,呼吁“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

11、。”匪石在中国音乐改良说一文中提出:“故吾对于音乐改良问题,而不得不出一改弦更张之辞,则曰:西乐哉,西乐哉。西乐之为用也,常能鼓吹国民进取之思想,而又造国民合同一致之志意。”陈仲子在近代中西音乐之比较观中提出:“反观欧西各国,音乐是发达,一日千里。”并提出中国音乐落后于西洋音乐,主要表现为“声音单简”、“节奏粗略”、“曲调陈旧”及“歌词鄙俚”。狄就烈在圣诗谱原序中指出了中国的乐法不及西方全面与精道,认为中国人唱圣诗应该按照西方人的方法,以上观点表明这一阶段中国人对于西洋音乐的态度是认同的,他们认识到西洋音乐之发达,也认识到中国音乐文化的不足,要求借鉴西洋音乐文化及教育以改造中国音乐文化及教育。

12、中国人对于西洋音乐态度的转变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然结果。二、西方音乐在中国传播的足迹在近代,西方音乐主要是通过中国人在外国游历时根据自己的所观而记写的海外游记,传教士在中国建立基督教会、创办教会学校、建立军乐队,以及音乐教育者的理论研究等途径进行传播,为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一)海外游记中的音乐这一时期,在中国人的海外游记中出现了许多关于西方音乐文化的记载,如张德彝曾出使英国、比利时、俄国等,回国后编著了航海述奇八部(七述奇疑未成书),其中记录了大量的西方音乐文化的盛况。此外,志刚曾出使美、英、法、普、俄等国,后撰初使泰西记,记述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

13、文化情况,其中也有西方音乐表演状况的记载。此类的著作另外还有王韬的漫游随录,刘锡鸿的英轺私记,以及黎庶昌的西洋杂志,这些海外游记对中国人了解当时西方音乐文化的实际状况,以及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音乐文化的差异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二)宗教仪式中的音乐这一时期,由于西方殖民者和清政府双重庇护,基督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西方音乐也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西方的传教士首先从这一带开始活动。在传教的过程中,他们创作了大量的赞美诗,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的谱式与乐理知识,如五线谱就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还介绍了欧洲的古四线谱、符号五线谱,以及中国的工

14、尺谱,等等,西方的乐器也被介绍到中国,如钢琴、手风琴等。这一时期的基督教不仅在沿海的几个城市中传播,而且体现在农民阶层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重的基督教色彩,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将上帝看作是唯一的真神,他将基督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试图通过宗教和道德力量来拯救社会。他领导的“拜上帝会”在举行活动时要求唱赞美诗,是太平天国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清朝官方对于太平天国礼拜的情形在一些资料中均有记载,如张德坚的贼情汇纂,以及英国人呤利的太平天国亲革命历记,等等。太平天国与基督教的这层亲密关系,曾吸引了许多外国传教士的到访。太平天国运动中还涉及了一些西洋乐器

15、,如风琴、法国圆号等。(三)军队建设中的音乐奋翮生在军国民篇中提到军歌的重要性,中国军乐队谈一文对中国欧式军队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研究,这也是西方音乐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体现了外国军乐在中国军乐形成时期产生的重要影响。为了满足新建的军乐队对演奏人员的需求,这一时期还建立了军乐学校。(四)学校教育中的音乐外国传教机构在中国创办学校,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滥觞。传教士首先在中国沿海地区创办教会学校,最早创立的学校有1844年英国教会在宁波开办的“东方女子教育协进社”和美国长老会开办的“崇信义塾”(后迁至杭州,1919年改为之江大学),1853年美国公理会在福州开办的“格致书院”,以及天主教传教士

16、在上海创办的“徐汇中学”。这些学校普遍设有必修和选修的音乐课程,学习西方音乐,教唱歌曲,演唱西洋乐器,有的学校还组织了西洋乐队来为教会礼拜服务。由于受到学校性质的影响,西洋音乐的传播范围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普及性质的音乐教育是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始。学堂乐歌是指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歌唱文化,一般是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这种新式的音乐教育体制借鉴了欧美的音乐教育体制,以及日本的音乐教育模式。早期的学堂乐歌主要是采用欧美的主要曲调和日本欧化了的曲调进行填词演唱,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传唱,已经大大超出了学校的范围。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一些音乐团体、出版事业与音乐演出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学堂乐歌成了传播西洋音乐的主要渠道,西方音乐知识如简谱、五线谱等在这一时期传入,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