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说课稿.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97441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声慢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声慢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声慢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声慢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声声慢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说课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声声慢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独特,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凄苦心境。 2.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2)能力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

2、的丰富内涵。(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二、说教法1.新课标指出在鉴赏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激发浓厚的鉴赏兴趣,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据此,在教学前我将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探究式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点拨与诵读,在吟咏中带动学生自悟。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水平出发,运用多媒体手段激

3、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把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培养起来,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使他们领悟和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探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说学法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2.“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四、说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介绍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她的主要生平事迹,为理解词义感悟词的内涵初步奠定基

4、础。(二)品读愁情在学生听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三)赏析愁情 1.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设计意图:从找“词眼”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以此为纲,辐射开来,为赏析全词打好基础。 2.在把握“词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是如何表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叠字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抓意象分析愁情 明确:淡酒、过雁、黄花、梧桐 设计意图:通过找词中的意象,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深入解析词人“愁”

5、的丰富内涵。 (四)课堂小结 (五)小练笔: 选一副喜欢的画面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通过描绘选一个场景,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声声慢教案 授课班级 初二(18)班 时间:11月21日授课教师 张艳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2.能力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教学重点和难点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屈原到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绝大多数是男性,这其中,也有一位女中豪杰,她特立独行,堪称一位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就是女词人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声声慢。 2.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二、品读愁情 1.录音范读2.朗读感悟 三、赏析愁情 (一)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 学生自由回答然后确定“愁”字(二) 作者是如何表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 叠字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抓意象分析愁情淡酒、过雁、黄花、梧桐四、 课堂小结五、 小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