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973563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需求的定义包括从用户角度(系统的外部行为),以及从开发者角度(一些内部特性)来阐述需求。 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编写需求文档。我曾经目睹过一个项目中途更换了所有的开发者,客户被迫与新的需求分析者坐到一起。系统的分析人员说:“我们想与你谈谈你的需求。”客户的第一反应便是:“我已经将我的要求都告诉你们前任了,现在我要的就是给我编一个系统”。而实际上,需求并未编写成文档,因此新的分析人员不得不从头做起。所以如果只有一堆邮件、会谈记录或一些零碎的未整理的对话,你就确信你已明白用户的需求,那完全是自欺欺人。 需求的另外一种定义认为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并能触发一个程序或系统开发工作的说明”

2、。有些需求分析专家拓展了这个概念:“从系统外部能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这些定义强调的是产品是什么样的,而并非产品是怎样设计、构造的。而下面的定义则从用户需要进一步转移到了系统特性:需求是指明必须实现什么的规格说明。它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 从上面这些不同形式的定义不难发现:并没有一个清晰、毫无二义性的“需求”术语存在,真正的“需求”实际上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个人们主要是指客户,但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能描述自己的需要,只就需要系统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自己语言的描述整理出相关的需要再进一步和客户核对。系统分析员和客户需要确保所有项目风险承

3、担者在描述需求的那些名词的理解上务必达成共识。任何文档形式的需求(例如如下将要描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仅是一个模型,一种描述。2需求分析的任务 开发软件系统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最为困难的概念性工作便是编写出详细技术需求,这包括所有面向用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同时这也是一旦做错,将最终会给系统带来极大损害的部分,并且以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也极为困难。 目前,国内产品的庞杂,一家企业可能有几个系统并立运行,它们之间接口是系统开发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对于商业最终用户应用程序,企业信息系统和软件作为一个大系统的一部分的产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我们开发人员来说,并没有编写出客户认

4、可的需求文档,我们如何知道项目于何时结束?而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对客户来说是重要的,那我们又如何能使客户感到满意呢? 然而,即便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的软件需求也是必须的。例如库、组件和工具这些供开发小组内部使用的软件。当然你可能偶尔勿需文档说明就能与其他人意见较为一致,但更常见的是出现重复返工这种不可避免的后果,而重新编制代码的代价远远超过重写一份需求文档的代价,这些血的教训正在国内的软件开发者身上发生。 近来,我遇到一个开发小组开发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一套内部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幸的是,当他们开发完这个工具后,发现这个工具不能打印出源代码文件,使用者当然希望有这个功能。结果这个小组只好手工抄写

5、源代码文档以供代码检查。这说明那怕需求明确无误并构思准确,如果我们没有编写文档,软件达不到期望目标也只能是咎由自取了。 相反的情况,我曾见一个要集成到“错误跟踪系统”中的简单界面写了一页需求说明。而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员在为处理脚本时发现简单的一张需求清单竟是如此有用。他们依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测试时,此系统不仅非常清晰地实现了所有必需功能,而且未发现任何错误。 事实上,需求文档在开发过程中一直起指导作用。3需求分析过程 可把整个软件需求工程研究领域划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部分更合适,如图4-1所示:图4-1 需求工程域的层次分解示意图 需求开发可进一步分为:问题获取、分析、编写规格说明和验证四个阶

6、段。这些子项包括软件类产品中需求收集、评价、编写文档等所有活动。需求开发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产品所期望的用户类别。 获取每个用户类的需求。 了解实际用户任务和目标以及这些任务所支持的业务需求。 分析源于用户的信息以区别用户任务需求、功能需求、业务规则、质量属性、建议解决方法和附加信息。 将系统级的需求分为几个子系统,并将需求中的一部份分配给软件组件。 了解相关质量属性的重要性。 商讨实施优先级的划分。 将所收集的用户需求编写成文档和模型。 评审需求规格说明,确保对用户需求达到共同的理解与认识,并在整个开发小组接受说明之前将问题都弄清楚。 需求管理需要“建立并维护在软件工程中同客户达成的

7、合同” 。这种合同都包含在编写的需求文档与模型中。客户的接受仅是需求成功的一半,开发人员也必须能够接受他们,并真正把需求应用到产品中。通常的需求管理活动包括: 定义需求基线(迅速制定需求文档的主体)。 评审提出的需求变更、评估每项变更的可能影响从而决定是否实施它。 以一种可控制的方式将需求变更融入到项目中。 使当前的项目计划与需求一致。 估计变更需求所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协商新的承诺,这种承诺具体体现在项目解决方案上。 让每项需求都能与其对应的设计、源代码和测试用例联系起来以实现跟踪。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跟踪需求状态及其变更情况。以上几点说明是我总结了成功实施项目后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同时也根据

8、国内外的其他系统实施的相关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4需求的类型 下面这些定义是需求工程领域中常见术语的定义。 软件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包括非功能需求)。 1业务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 2用户需求(user requirement) 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use case)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 3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

9、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SRS)中说明的功能需求充分描述了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外部行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在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大型系统来说,软件功能需求也许只是系统需求的一个子集,因为另外一些可能属于子系统(或软件部件)。 作为功能需求的补充,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还应包括非功能需求,它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合约;外部界面的具体细节;性能要求;设计或实现的约束条件及质量属性。所谓约束是指对开发人员在软件产品设计和构造上的限制。质量属性是通过多种角度对产品的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反映产

10、品功能。多角度描述产品对用户和开发人员都极为重要。 下面以一个字处理程序为例来说明需求的不同种类。业务需求可能是:“用户能有效地纠正文档中的拼写错误”,该产品的包装盒封面上可能会标明这是个满足业务需求的拼写检查器。而对应的用户需求可能是“找出文档中的拼写错误并通过一个提供的替换项列表来供选择替换拼错的词”。同时,该拼写检查器还有许多功能需求,如找到并高亮度提示错词的操作;显示提供替换词的对话框以及实现整个文档范围的替换。 从以上定义可以发现,需求并未包括设计细节、实现细节、项目计划信息或测试信息。需求与这些没有关系,它关注的是充分说明你究竟想开发什么。项目也有其它方面的需求,如开发环境需求或发

11、布产品及移植到支撑环境的需求。尽管这些需求对项目成功也至关重要,但它们并非本书所要讨论的。5需求分析的原则不重视需求过程的项目队伍将自食其果。需求工程中的缺陷将给项目成功带来极大风险,这里的“成功”是指推出的产品能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地在功能、质量上完全满足用户的期望。下面将讨论一些需求风险。 不适当的需求过程所引起的一些风险: 1. 无足够用户参与 客户经常不明白为什么收集需求和确保需求质量需花费那么多功夫,开发人员可能也不重视用户的参与。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开发人员感觉与用户合作不如编写代码有意思;二是因为开发人员觉得已经明白用户的需求了。在某些情况下,与实际使用产品的用户直接接触很困难,而客

12、户也不太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但还是应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在项目早期直接参与到开发队伍中,并一同经历整个开发过程。 系统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些感觉,在实施一家公司的项目时,若无足够的用户参与,系统人员获得的需求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这样系统在需求之初就埋下风险。 2.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在开发中若不断地补充需求,项目就越变越庞大以致超过其计划及预算范围。计划并不总是与项目需求规模与复杂性、风险、开发生产率及需求变更实际情况相一致,这使得问题更难解决。实际上,问题根源在于用户需求的改变和开发者对新需求所作的修改。 要想把需求变更范围控制到最小,必须一开始就对项目视图、范围、目标、约束限制和成功标准

13、给予明确说明,并将此说明作为评价需求变更和新特性的参照框架。说明中包括了对每种变更进行变更影响因素分析的变更控制过程,有助于所有风险承担者明白业务决策的合理性,即为何进行某些变更,相应消耗的时间、资源或特性上的折中。 产品开发中不断延续的变更会使其整体结构日渐紊乱,补丁代码也使得整个程序难以理解和维护。插入补丁代码使模块违背强内聚、松耦合的设计原则,特别是如果项目配置管理工作不完善的话,收回变更和删除特性会带来问题。如果你尽早地区别这些可能带来变更的特性,你就能开发一个更为健壮的结构,并能更好地适应它。这样设计阶段需求变更不会直接导致补丁代码,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因变更导致质量的下降。 3. 模棱

14、两可的需求 模棱两可是需求规格说明中最为可怕的问题。它的一层含义是指诸多读者对需求说明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另一层含义是指单个读者能用不止一个方式来解释某个需求说明。模棱两可的需求会使不同的风险承担者产生不同的期望,它会使开发人员为错误问题而浪费时间,并且使测试者与开发者所期望的不一致。一位系统测试人员曾告诉我,她所在的测试组经常对需求理解有误,以致不得不重写许多测试用例并重做许多测试。 处理模棱两可需求的一种方法是组织好负责从不同角度审查需求的队伍。仅仅简单浏览一下需求文档是不能解决模棱两可问题的。如果不同的评审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需求说明给予解释,但每个评审人员都真正了解需求文档,这样二义性就不会

15、直到项目后期才被发现,那时再发现的话会使得更正代价很大。 4. 不必要的特性 “画蛇添足”是指开发人员力图增加一些“用户欣赏”但需求规格说明中并未涉及的新功能。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用户并不认为这些功能性很有用,以致在其上耗费的努力“白搭”了。开发人员应当为客户构思方案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思路,具体提供哪些功能要在客户所需与开发人员在允许时限内的技术可行性之间求得平衡,开发人员应努力使功能简单易用,而不要未经客户同意,擅自脱离客户要求,自作主张。 同样,客户有时也可能要求一些看上去很“酷”,但缺乏实用价值的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只能徒耗时间和成本。为了将“画蛇添足”的危害尽量减小,应确信:你明白为什么要包括这些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来龙去脉”,这样使得需求分析过程始终是注重那些能使用户完成他们业务任务的核心功能。 5. 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 有时,客户并不明白需求分析有如此重要,于是只作一份简略之至的规格说明,仅涉及了产品概念上的内容,然后让开发人员在项目进展中去完善,结果很可能出现的是开发人员先建立产品的结构之后再完成需求说明。这种方法可能适合于尖端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