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等论文一等奖论文集-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96850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等论文一等奖论文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数学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等论文一等奖论文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数学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等论文一等奖论文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数学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等论文一等奖论文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数学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等论文一等奖论文集-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等论文一等奖论文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等论文一等奖论文集-毕业论文.doc(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数学教学 呼唤体验性学习实验小学 程艮凤当我们站在讲桌前苦口婆心的告诉孩子们要尊重、帮助残疾人时,他们大概只会暂起怜悯之心,而难以自觉付诸关爱的行动;当我们让孩子们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后,他们或许就能真正理解残疾人的苦楚,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他们。我想,这就是被动接受和主动体验的差异!数学教学不也如此吗?创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愉悦身心,激发潜能,获取知识和能力,应该不失为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一、“思想是最高的境界” 体验数学的思想方法。在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它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各种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教学“482”,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本课的难点是竖式算法算理的理解。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每一步都讲得很清楚,但反馈练习的结果却屡屡让我失望。怎样让孩子们真正理解算理呢?我通过反复斟酌,觉得应该将这种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于是充分利用小棒,让孩子们一边

3、摆一边写,利用摆出的图形,理解商中的“2”是表示“2”个十,商中的“4”是表示“4”个一,从而轻松地知道了商的位置。也在无形中让学生深深体验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当然,数学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的思想方法,老师要善于引领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去体验,如此长期积累,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这其实是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指引他们踏上了一条智慧之旅!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体验强烈的求知欲望。鲁讯先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营造生动有趣的、具有

4、吸引力的开放的教学情境,如“游戏”“故事”“竞赛”“动画”等等,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有趣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中。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第一个信封里装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并露出一个直角;第二个信封里装了一个钝角三角形,也只露出一个钝角;第三个信封里装有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各一个,这三个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相等的,把这个锐角重叠并露在外面。教学时,先出示第一个信封,“谁能猜出这个信封里装的是什么三角形?”学生马上判断出是直角三角形;出示第二个信封时,大家异口同声地高呼是钝角三角形;出示第三个信封后

5、,孩子们更自信的喊着:“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这时,老师故作神秘,像变戏法似的从信封里慢慢拿出三个图形,并大声说:“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在惊奇中都想“讨个说法”,这种积极地情绪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总之,好的教学情境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唤起他们积极地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过程是最美的风景”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就会真正理解了。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的

6、话,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中感悟、体验、理解。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我首先引导孩子们根据实物进行猜测,而后抛出一个问题,“怎么验证大家的想法呢?”孩子们纷纷献计献策,有人说:“可以把相对的面剪下来,叠起来比一比!”有人说:“我可以拿一张白纸描下一个面,然后拿它与相对的面比。”还有人说可以量等等;商量好方法后便通过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每得出一个结论后都雀跃不止!由于教师提供了可以动手操作的学习材料,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历了“猜测联想探究思路实践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做数学的全过程,课堂也因此焕发出勃勃

7、生机!四、“实践是最高的真理” 体验知识的应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这也是新课程极力提倡的。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用脑想,而且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深入感悟,这样切身体验而得出的结论虽不说是终身难忘的,但也一定是刻骨铭心的。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后,我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个实践活动这月我当家,同学们把本月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了统计,那次活动对孩子们的影响确实很大,他们深切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不再乱花钱了;有个孩子为了帮助下岗的父母多挣点收入,开始收集易拉罐“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孩子们收获地不仅是人民

8、币的运算这一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才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五、“成功是最大的快乐” 体验成功的无穷乐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试想,一位渴望成功、急于表现自我的孩子如果受到冷落,一位聪明而富有童真的孩子如果受到了打击,这将会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一层怎样的阴影呢?研究表明,95%以上的所谓“差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是由于他们经受了反复失败的打击而失去信心,兴趣逐渐消退,积极性和自觉性都变差了,成绩才会变差。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9、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从小就有自强自信的良好心态。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定了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初步认识分数,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二个层次,能说出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能动手创造出简单的分数;第三个层次,能创造出较复杂的分数。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满意的结果,教师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总之,数学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体验中感受、体验中理解、体验中获得、体验中发展,数学

10、教学必将成为每一个孩子陶醉的乐土,数学学习必将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2、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探究课实验小学 唐为贫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尤其在公开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叹精心设计的探究课好看不实用,并往往面临着探究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尴尬。且看下面的案例。这是新课改一节展示课,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精心设计生活情境:快过新年了,我校一年级将有50名小朋友光荣加入少先队组织。请同学们帮助辅导员解决一个问题学校做红领巾需要多大的一块红绸?教室里顿时有的学生活泼起来,取下自己的红领巾测量着、讨论着;有的特别细心地目测着

11、、估计着最后把问题归结到求三角形的面积。教师组织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探究过程。大部分学生讲出“剪拼法”,对于“数方格”(用面积单位量)全然不知。为了追求探究方法“完整性”,教师极力“唤醒”、“诱导”,终于让学生吐出了用“面积单位度量”。然而方格怎么数法?半格如何处理?待学生弄明白这些问题课已上了一大半。接着研究第二种方法,给图形大变形。为了方便学生操作,更为了显示教师独具匠心,老师为每位学生发放一个学具包,里面有各种形状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几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进行操作、研究、探讨,希望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时间

12、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老师不时地看着手表,显示出焦急样子。再看看下面“勇士”,他们正在兴头上:有的独立研究,有的同桌讨论,有的几人组合,他们摆弄着,议论着,还不时发出惊喜声。老师及时“融入”其中,发现基本上都用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摆,对于老师发放单个图形却无人问津。怎么办?该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了。老师不停地穿梭于小组间,比划着、说教着,望着一张张茫然的面孔,老师干脆自己动手。由于老师提供“道具”应有尽有,再加上学生热情高涨,学生发言精彩纷呈。在座的老师无不感叹,学生的探究潜力多“巨大”,沿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连线剪(拼)学生都会。该到了揭示面积公式时候了,然而“该死”的铃声不合时宜地

13、响起。这位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按照习惯的教法那样,指令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思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后推导公式,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自己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总结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汇报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他们想出了多种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遗憾的是,这节课未达到预期目标,未完成教学任务。反思这节并不完整的探究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一、探究情境再“简”一些数学教学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教学情境,尤其是探究性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离不开有趣、新奇的情境。以至于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探

14、究情境的花俏、时髦。其实探究情境不只是反映现实的生活情境,还应包括直接反映数学问题的数学情境。有时直接从抽象的数学情境导入,可使探究活动有更充裕的探究时间且充满数学味。本节课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引入,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的教学虽然没有情境的“陪衬”,但用数学的内在魅力来吸引学生,一样可以达到异曲同工之效,更重要的是为后继探究活动提供足够时间保障。二、探究材料再“精”一些教材上提供的学习材料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这位老师增补新的学习材料,目的是想扩大学生探索空间。然而什么样的学习材料适合儿童探究?应当是位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位

15、老师提供部分学习材料,其思维含量明显偏高,脱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跳一跳也很难摘到果子,以至于需要老师“提醒”、“暗示”,造成研究时间过长,探究内容过分膨胀而上不完。三、探究内容再“实”一些探究课上不完,很大程度上是探究内容臃肿、冗杂。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探究点过多,而是每点都要探究到位,势必造成探究费时,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本节课老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显然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指令学生从“数方格”研究起,有这个必要吗?其实有许多学生在进行新课前已经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其说是探究,还不如说是验证。综上所述,探究性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

16、行的,受探究内容、对象、时空、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究竟在哪些地方给学生腾出探索时间?又该怎样去衡量探索空间的大小,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3、是你们给课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同安小学 曾康丽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数第十册49页实践活动2“设计一个长方体盒子,使它能装下1000块长方体橡皮。”目的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教学活动中,学生敢于挑战、大胆质疑、引发的精彩,感受颇多。现整理如下,与大家共享。生1:我先测量出一块橡皮的长、宽、高,再计算出一块橡皮的体积,最后乘1000。生2(反对):这样算出的只是1000块橡皮的体积,并没有说这个盒子是怎样的?生3(站起来质疑):我认为无法设计,橡皮的形状各异、大小也可以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