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96355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通用 6 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1准备这节课时,自己总觉得不知道该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许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 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没有多少创意。课上完后感觉在教学小数的读写、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

2、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以至于在找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后来的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学生不容易讲出。课后想想,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把元角分和长度融合在一起,在价格中就安排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然后针对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长度单位中可以这样或者为什么应该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其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帮助解释,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 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在设计时,还针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还安排了相对应的练习,如果这个练习做过后,我想对本节课难点的突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1用,可时间不够,没来得及做。另外本节课让

3、我觉得可以设计两张表格,在孩子们自学好以后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在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可能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为了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会更利于让孩子们 比较、体会。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参要求,我对这节课定出教学的基本环节

4、是:复习旧知,产生猜想 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教学过程。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活动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借助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先估一估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接着用 1 2 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把结果填一填,再议一议自己的发现,然后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推出公式。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在感觉上格外亲切,使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更加强烈,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与概括,他们在观察、分析中,逐2步悟出了规律,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这种知识

5、的建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量感性经验支撑的,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公式的推导,空间观念的拓展,还有一种自主发现的快乐感。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在长方形的表面摆满 1 平方厘米的方格;有的是沿着长、宽各摆一行;有的是用尺子量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画 1 平方厘米的格子。这些方法在学生的合作中都有体现,如果能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分别演示一遍更有利于学生理 解公式的推导过程。2、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把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混淆,课上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反而造成了学生的一个误区,学生在探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时,有的学生把求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 x4 与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 x

6、 边长混淆了,导致部分学生对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 导过程还是模棱两可。总而言之,这节课上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是较清楚,并能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达到了预想的教学 目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3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3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这节课我 注重了以下几个方

7、面: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 的算法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先合再分,一种是移多补少。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数,其实这种方法也能够利用教材上的统计图很好地进行过程的演示;还有一部分数感较强的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一组数据感觉出平均数大概是多少;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的计算,也不难,学生肯定会有这种思维。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人对平均数的含义不理解。于是我结合具体的实例“2009年爸爸的月平均工资是2000 元”和“期末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分是 90 分”来进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

8、况是一个虚拟的数,而不是具体的真实数。通过学生对句子的解释可以看出学生对 于“平均数”的表象已经逐步清晰起来。二、练习具有坡度,循序渐进第 1 个层次是引用课本上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算法。第 2 个层次是计算一年平均每月的用水量,给出 4 个季度的用水量,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平均数时,总数要与份数相对应。拓展题,小明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是 95,语文 96,数学 93, 英语多少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4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时间的安排及学生的把握不是很好,还有部分同学的计算频频出错,正确率的速度有待提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4铺地面是北师大版数学

9、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面积的含义学生较难于理解,并且很容易和周长弄混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基础上引发本课内容,这样有助与学生以后区分长度单 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讲这节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在练习本上分别自己剪出面积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亲身、直观地去感受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1 平方厘米和 1 平方分米学生都能够在本上画的出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要比用眼睛看有更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在1 平方

10、分米的正方形里画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1 平方分米里面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从而总结 1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之后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进率也是 100。在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太大了,但是为了能让学生能够理解, 我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重5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总结出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

11、很简单地总结出 1 平方 米与 100 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练习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 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5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 40 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 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面对几种现实反思如下:1.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任小学低年级数学,最挠头的是

1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同的方法就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 .高潮之中。尽管要通过多个情境解决几个知识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感兴趣,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6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

13、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厌学的症结 所在。2.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学生的实际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面对这种现象,我采取以下措施: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

14、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 学科。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7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