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96002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摘要带着一满荷包 问题 走进教堂的课算好课,将问题穿插于全过程的课算好课,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问的课算好课;一个便于在课堂上让自己自由畅想的教案是好教案;一个让人回头来看时多少觉得可笑的教案是好教案;常问的学生是好学生,爱问、会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问得很深刻、很奇特,更可能是杰出人才的未来之星。关键词教师;教学;教案一位教师连续讲两节课未喝水,中间休息时也未喝。一次一次都这样,学生问:“老师,你上课不喝水?平常喝吗?”老师答:“平时?我几乎不停地喝水,一小时至少一次。”学生更奇怪了,“那为什么上课不喝?”“总不记得喝了。”老师又答。其实,上课前这位老师有时也带上了水

2、,可是仍未曾喝过。他确实没顾得过来,他随时在思考着。平时伏案工作不也思考吗?可是,课堂上的观察和思考更多,更紧迫,更需灵机应变。问题确实是很多的。起码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听懂了吗?优秀的教师一般不会对学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而常常这样问:“我讲清楚了吗?”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学生可能作如下回答:“你讲清楚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我没有弄懂。”即使学生未回答是否听懂了,只要看到学生凝重的面孔,老师就得立即思考:学生的问题可能在哪里呢?我如何换一种说法或讲授法?若弄不清楚他们的困扰之所在,是否再补充询问一些问题呢?是否还需要补充一些案例来说明?或者旁敲侧击地围绕主要问题再附几个相对具体、相对浅显的

3、局部性问题,以便迅速弄清楚学生的困难之所在,同时进入解答或释疑的过程。学生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对概念还是在对命题的理解上?是命题本身还是在命题的论证上?论证之时,又在哪个环节上特别困难?其实,有时是逻辑上的混淆,有时是思维定势上的障碍,有时是前提性知识的不足,究竟属哪一类问题呢?显然,教师需十分及时地思考当堂所面临的情况。一堂好课应少不了让学生提问,还要设法引导学生发问。如何引导呢?是径直由自己发问还是诱导学生提问?还是直接地请学生就一要点提问呢?还是任凭学生随意询问?教学有 方法 ,教学无定式。实际上,只有让学生既处在集中思维又很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问题出来。若想学生集中思维,除了讲课本身的吸引

4、力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所以,老师只能苛求自己。引导学生围绕而不远离一个主题,却又有富于弹性的空间,这样,既有效又可使他们有更自由的问和答。越是自由的状态,越容易涌现出问题来,越能获得最佳效果。一旦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必及时应对;若遇到学生问题本身不够清晰时,还需及时设法让学生自己把问题明朗起来,以便有的放矢地给予回答,或不直接予以回答而首先将学生的问题分解为一些简单的问题,而后仍引导学生自解自答,最后组合为相对完整的答案,这个过程更好。这叫做思考着的回答。经常面对学生的问题时,会有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想法出现,有些是自己未预想到的问题,有些是自己还要想一想才能回答的问题,有的还可能是自己一时

5、答不上来的。这都是非常好的现象,会促使老师更积极地思维和应对。有人说,教学是对话,是交流,是理解。这种说法实在是不错。交流,对话,必然是双方的;学生参与这一方常常更困难,可是,一旦他们参与,他们对知识、语言、概念的把握质量会大大不同。所以,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看着、听着,而是让学生思考着,教师思考着地教,学生才更可能思考着地学。欲使学生思考着地学,教师需有更多的思考。教学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将知识展现给学生,而且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状态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不只是在学知识,也是在学思维。教学生如何去思考的办法,就是教师设法将自己的思考方式通过不同途径 自然 地表露出来。这样,就

6、便于学生看到,问题不仅是可以这样回答的,而且是可以这样思考的。思维的方式,思考的途径常常就是发问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没有询问、求问的过程,就没有有效的思维过程,也就没有 学习 深入的过程。比如,大家都说要学会关心。可是,有多少人曾问过:关心为何需要 学习 ?关心需要学些什么?学起来会有哪些困难?大约要经过一些什么样的学习经历才可能学会关心?怎样才算学会关心了?这么一问,思维就深入得多了,学习的质量也高得多。又比如,大家都说以人为本,可是,有多少人曾问过:为何要以人为本呢?人是本,什么是末?人曾经是本吗?本末倒置过吗?若未曾倒置,何以现在强调要以人为本?做到哪几点,才算基本上做到了以人为本呢?这

7、么一问,思维就深入得多了,就有可能真正理解了。自然科学 也如此。例如说力等于质量乘加速度。那么,匀速运动为何也很有力呢?甚至,速度在慢慢降下来的时候为何也有力呢?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之积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100公斤的棉花与100公斤的铁块又以同样的速度运行,产生的力会是一样的吗?这么一问,思维就深入得多了,就可能达到真懂了。学问,学问,作为过程就是学习询问;作为结果就是获得学问,通过学习询问而获得真正的学问。不耻下问,才能荣于学问,享于学问。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做过学问的教师引导学生学问。所以,忘记了喝水的教师是很正常的现象。善于调节的教师,中间记起来要喝喝

8、水,也是很正常的。是否喝水?答案不一;是否思考?答案唯一。由此,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怎样才算一位好教师?这里当然不是全面地讨论这个 问题 ,比如说,教师应当人格高、态度好、责任心强等等,这些就不在此处讨论之列了。从本文的角度看,一个好教师应当是思考过成千上万个问题的人,应当是善于寻问与思考的人,还应当是善于引导他人思考和寻问的人。这样也就列出了三个条件。怎样才算一堂好课?与上述三条相平行,也可以有三条:教师带着一满荷包问题走进教堂的课算好课,教师将问题穿插于全过程的课算好课,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问的课算好课。当然,若教师被问倒了,那就达到了一个最高境界。怎样的教案算好教案?只抄写下了教科

9、书的 内容 的教案不是好教案;只有结论而无问题的教案不是好教案;只有问题而无如何引导学生的方案、途径的教案不是好教案;一切都预设好,而没有对“可能”的新意诱发作准备的教案不是好教案;在教学的实际运行中需过分去依赖的教案不是好教案。认真准备的教案是为了课堂上无需教案。“人能够达到的境界,这在本质上是不可计划的”。一堂课可能达到的效果,最好是出乎预料的。一个好的教案是便于在课堂上让自己自由畅想的教案;一个好的教案是让人回头来看时多少觉得可笑的教案。怎样的学生算好学生?品德好,修养好,这当然是前提。就本文的角度讲,可以说,常问的学生是好学生,爱问、会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问得很深刻、很奇特,更可能是杰出人才的未来之星。教师和学生一起无止境地追问,这就是教学,就是优秀的 教育 。思考着的教学是全身心的投入,它常常忘了教学以外的事;思考着的教学是课堂上不断产生的创意,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凝固文字;思考着的教学是与学生最大限度的融合,而不是一个人的独白;思考着的教学是一杯正在酿浓的美酒,课后才顾得上细细品尝。 参考文献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