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956633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目的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难点: 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即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即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3、联系法。本课的练习设计精要,以练习题为纲,纲举目张。 4、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假如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

2、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你们想象中的横戈跃马、驰骋沙场的俊美英雄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厌恶官场的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有将是怎样的生活图景呢?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有关的三首诗。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初

3、读两熟诗,消除文字障碍。 (2)内容与形式总理。 (3)再读,概括两首诗的内容及形式特点,讨论后明确: 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而归园田居诗,则通过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抒发作者的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2、具体研习,突出难重点 (1)迢诗共10句,分三层研习。 A、前四句,由远及近,由景(牵牛、织女星)到人(织女)。 注意对迢迢皎皎和纤纤等词的分析。 B、中间两句,由事(不成章)而人(零如雨)。 C、重点品味最后四句。 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的情貌,含情的样子,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水之隔

4、,却不得语,近在咫尺,若隔天涯。别离之情最是难以派遣,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遂成为哲学上文学上永恒悲剧的意象。难怪有人评价,这两句揭示矛盾之鲜明,表情之深切,景物之交融,声情之并茂,雅俗之兼得,堪为诗歌上乘。 (2)归园田居的研习、品味。 A、让学生找出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希望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然后自行欣赏、品味,在点拨中板书:误落尘网、鸟、池鱼、樊笼等词。 B、找出描绘平平常常农村生活图景的诗句,领会其美之所在。 C、重点品味: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轻快而自由。房前屋后,桑绕房舍,榆柳成

5、荫,桃李繁茂,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着声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振翅高飞,引长鸣于桑数之巔,多么怡人的风景。多么悠闲的生活啊! 3、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 (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4、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 第二课时 短歌行短歌行 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

6、析。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课前先发“补充阅读材料”,板书题目、作者)? 一、熟悉诗歌1、导入: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

7、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自唱短歌行。(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

8、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1、 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

9、“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要求学生讲讲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三、诵读体会:(过渡语:最后,还是要归结到诵读上来,通过诵读进行巩固。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大法)1、叫2个学生个读(配乐),分别叫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再简评;再齐声诵读。2、听歌曲短歌行。 板书:短歌行? 曹操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上课的准备内容:诵读的背景音乐、短歌行歌曲、电脑和音箱。教学补充阅读材料。 五、布置作业 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1)默写迢迢牵牛星和饮酒 (2)默写短歌行求贤若渴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