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接触网作业指导书题库(判断题).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944096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接触网作业指导书题库(判断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速接触网作业指导书题库(判断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速接触网作业指导书题库(判断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速接触网作业指导书题库(判断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速接触网作业指导书题库(判断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接触网作业指导书题库(判断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接触网作业指导书题库(判断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速接触网作业指导书题库(判断题)一、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指导书(一)武广、沪昆高铁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指导书1. 直链型悬挂,承力索位于接触线正上方。(J)导线磨耗测量标准(150mn2导线),使用数显游标卡尺横向水平测量导线。(X)2. 检查接触线吊弦线夹的螺栓安装方向,直线地段螺母在田野侧;曲线地段螺母在高轨侧。(X)承力索吊弦线夹与接触线吊弦线夹的载流环安装方向相同,吊弦的载流环,接触线端朝 向行车前进方向侧,承力索端朝向行车前进方向侧。(X)3. 检查承力索的偏移程度及与其它线索有无相磨,发现相磨问题的,应安排调整。直链型 悬挂,承力索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

2、轨面连线。 直线区段允许误差150mm;曲线区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150nuno (X)止动片与本体及螺帽密贴,能有效发挥止动作用,并确保垫片安装到位后不会打弓。(。)4. 检查吊弦线夹载流环。检查线鼻子是否开裂,吊弦垂直及线夹倾斜角度小于30时,鼻 子应安装在螺栓头侧。(X)吊弦线检查外观状态检查,吊弦在任何温度环境下均垂直安装,偏差不得大于30mm,5. 弹性吊索的短段(线头端)装在补偿方向、弹性吊索线夹的两根长螺栓安装在田野侧, 螺栓竖直朝下安装 (X)一,(二)、广深港、海南东环高铁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指导书钢性整体吊弦尼龙护套连接紧密,无裂纹,两端开口销掰开30以上,开口朝同一侧。(V)

3、钢性整体吊弦安装,将吊弦接触线线夹螺栓松开,把螺纹夹板和螺孔夹板的牙型嵌入接 触线的沟槽内摆正,用7毫米六方扳手拧紧特殊螺栓,再用扭矩扳手紧固达到44N. m; ( V)6. 钢性整体吊弦安装,套上备母,用手指将跟母拧到拧不动为止,再用扳手拧1/41/3 圈。(J)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沟槽密贴入槽;辅助绳与鸡心环接触密贴;压接按要求二道压接; 辅助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线夹处涂有导电膏。(J)7. 测量导线磨耗(关节开口方向工作支2根电连接之间、中心锚节处目测磨 耗异常处、 动检超限数据处),并记录;(J)(三)衡柳高铁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指导书8. 吊弦在任何温度环境下均垂直安装,

4、偏差不得大于20mm,吊弦不得存在断散股、打结、 硬弯及松弛,尤其是压接管处不得存在断股。心型环必须密贴,心型环开口与压接管间距 是否小于3mm。(X)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沟槽密贴入槽;辅助绳与鸡心环接触密贴;压接按要求二道压接; 辅助绳在承力索中心锚姑线夹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线夹处涂有导电膏。(X)二、定位支撑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一)武广、沪昆高铁接触网定位支撑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9. 定位线夹螺母在受压侧,纵向位置与腕臂偏移一致,U型穿销向上掰成30。o止动垫 片安装到位,垫片压平,螺帽无缺失并紧固到位;(X)掰开开口销的角度,原则上不小于90 (两边对称)(X)(二)广深港、海南东环高

5、铁接触网定位支撑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10. 中心锚结绳不能过松或过紧。检验标准是:尽可能紧,但紧到不改变相邻吊弦受力和 导线高度为准。(。)检查接触线中心锚结绳回头侧应朝上,若不是全部予以调整;(J)11. 弹性吊索工作张力符合设计规定,不得松弛。允许偏差为标准值土5%o (X)第1吊弦与相邻弹性吊索吊弦的高度差小于20颇。弹性吊弦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相等。(X)三、分相关节检修作业指导书(一)六跨两断口关节式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12. 六跨两断口分相转换柱:利用水平尺、卷尺测量转换柱处接触线、承力索工作支与非工 作支间水平距离为450mm垂直距离为500mm。( X )六跨两断口分相转换柱:检查

6、两支不同悬挂、定位间任何部件的空气绝缘距离不得小 于 500mmo (X)13. 六跨两断口分相转换柱:检查非工作支定位往B/D柱方向500mm处设置调式整体吊弦1 根,确保分段绝缘子串裙边较工作支接触线抬高450mnio ( X )六跨两断口分相中心柱:利用水平尺、卷尺测量中心柱处接触线水平距离300mm,垂直 距离0mm(肆化071025:过渡锚段中心柱中接触线作为工作支,非支比工作支抬高40mm), 承力索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为500mm。( X )(二)十一跨两断口分相关节检修作业指导书十一跨分相由两个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组成,动车组进出分相时,受电弓极易出现拉弧现 象,烧伤接触

7、网设备。(J)14. 十一跨两断口分相关节检修作业时,分相关节检修作业时,两端地线接地必须连接良好, 牢固可靠,同时中性线必须加挂地线,以充分消除残余电量。(J)十一跨两断口分相关节隔离开关作业前两端加挂短接线,作业结束将隔离开关恢复到作 业前状态,确认短接线己撤除。()15. 十一跨两断口分相关节A/C柱接触线非工作支应按设计要求抬高500mm,允许偏差为 10mm; ( V)四、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16. 隔离开关设备线夹与设备连接稳固,接头及本体无氧化、变色、灼伤、放电痕迹,螺丝、 螺母是否齐全,有无松动并加装双螺母。(J)检查接地线锈蚀情况,用砂纸对锈蚀地段除锈,然后涂防腐漆,锈蚀严

8、重的进行更换。 (V)17. 隔离开关检查引线的驰度,电连接线的拉力不得大于800N。(X)操作开关,测量引线距接地体的距离最小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时 距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300mm,对于小于300mm时把支持绝缘子上的铜母排加长200mm, 且母排方向垂直线路进行整改;(X)18. 操作开关,测量引线距接地体的距离最小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时 距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350mmo对于小于350mm时把支持绝缘子上的铜母排加长300mm, 且母排方向垂直线路进行整改;(X)隔离开关中间支柱绝缘子及引线在AF线开关打开情况下,引线与触头的绝缘间隙不得 小于350mm

9、,如小于350mm,则调换T线开关两端连接位置,取消中间支持绝缘子进行整改。(X)五、负荷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19. 负荷开关,操作开关,测量引线距接地体的距离,最小距离小于330mm时将引线与承力 索和接触线的连接点向远离开关方向移动,必要时增加绑扎点。(X)负荷开关合闸时触头接触紧密、接触压力均匀无回弹现象,所有接线端子及螺丝无松 动,动触头在静触头内嵌入深度应不小于35mm;负荷开关分闸后,测量动、静触头间距离 不少于350mmo ( X )20. 负荷开关操动机构的输出接头与中间传动轴两者中心偏差不得超过30mm o (X)21. 检查线夹本体开口处是否有凹槽,有凹槽的一边即为安装承力索

10、的一端,另一端安装电 连接。(V )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内衬垫的安装方向检查,观察线夹内衬垫的安装方向,衬垫刻有字样 的一面朝外安装,没有刻有字样的一面朝线夹内方安装即为正确,否则为错误,应组织更 换。(J)22. 用手顺线路轻拉电连接,用木锤或橡皮锤敲击电连接线夹,检查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是 否松动,对敲击松动的电连接线夹全部更换或补压。(J)检查线夹下部螺纹卡子是否平行压接于线槽内,不得出现一支或者全部两支跳出接触 线的线槽。出现任一支跳出接触线的线槽的,应组织更换。(J)23. 压接后的电连接线夹不得出现裂纹。一旦发现有零件裂纹,应组织更换。(J)七、无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24. 无交叉线岔定

11、位柱的A柱(线岔开口方向两线路中心线间距约1.2m左右立杆定位的 支柱即为A柱),测量定位点两工作支导高、拉出值并记录。(X)无交叉线岔A柱定位点处两接触线等高,允许偏差为侧线比正线高差允许+ 10颇、一 lOmmo (X)25. 无交叉线岔A柱至B柱方向的正线相对于侧线拉出值,拉出值1050、500mm的两点, 这两点之间的范围即为始触区。(X)无交叉线岔B柱定位点处侧线导高比正线抬高80-100mmo (X)A、 80-130mm B、 80-120mm C、无交叉线岔C柱定位点处侧线导高比正线抬高800mm,允许偏差为100 mmo (X)26. 无交叉线岔交叉吊弦应安装在正线接触线距侧

12、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 心线水平投影450600mni的范围内,(X)无交叉线岔交叉吊弦应安装在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 心线水平投影550600mm的范围内,正线与侧线上的两根吊弦的间距一般为l【n。( X )27. 无交叉线岔交叉吊弦与其他吊弦的间距(始触区反侧)为48m。(X)无交叉线岔交叉吊弦为载流式整体吊弦时,承力索端和接触线端均应安装有导流环;交 叉吊弦为滑动式绝缘吊弦时,检查承力索端绝缘滑块位置和状态是否正常;检查交叉吊弦 接触线线夹处,是否有刮痕,导流环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导流环装在线夹倾斜的反侧,对 于导线面应尽可能满足水平状,最坏程度也

13、不大于30度)(X)八、交叉线岔检修作业28. 交叉线岔主要分为高空检修及地面测量连部分,高空检修主要负责线岔接触网设备的检 修,交叉线岔各定位点及始触区(正进侧、侧进正、正线通过三种情况)接触悬挂冷滑试 验,检测线岔处受电弓与接触网匹配关系。(J)两工作支水平和非工作支抬高不符合要求时,在保证正线接触线高度的情况下,调整邻 近吊弦的长度直至达到要求为止。注意,非工作支接触线的抬高必须均匀。(J)29. 限制管应安装牢固,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保 证接触线自由伸缩。(J)两工作支水平和非工作支抬高不符合要求时,在保证正线接触线高度的情况下,调整邻 近吊弦的长度直

14、至达到要求为止。(J)30. 检查交叉吊弦接触线线夹处,是否有刮痕,导流环安装位置是否正确,装反时进行调 整。(J)交叉线岔两交叉接触线相距500mm处: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 接触线高80-100mm(安全值:50-100mm),并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抬高350500mm后下 锚。(J)31. 交叉线岔查线岔区域内,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50mm,小于50mm时需要进行调整。(X)交叉线岔两组交叉吊弦的间距一般为2m。其安装位置应能保证在极限条件情况下,两 吊弦间距不小于80mm o安装顺序应保证在受电弓从道岔开口方向进入时,先接触到的为 侧线承力索与正线接触线间的吊弦。(

15、X)32. 对于宽2160mm的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最大动态抬 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或零件o (X)九、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33. 检查补偿安装框架各部件、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棘轮框架紧固双螺帽是否齐全,检查 棘轮槽是否铅垂(如出现偏斜可调整下底座的调节板中间孔使轮槽铅垂,上轮缘与下轮缘 偏斜控制在3mm以内);(X)产生棘轮偏磨的原因主要是棘轮底座安装时棘轮底座角钢时,没有对上下角钢支架旋 转轴安装孔进行调整,导致上下孔不铅垂。(J)34. 对照安装曲线表,确认其缠绕圈

16、数是否符合安装标准,一般大、小轮缠绕时最少缠绕 半圈圈,最多3.5圈,小轮缠绕时必须两边对称,对不满足安装曲线的进行调整。(V)十、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35. 检查坠冗块数量是否符合安装曲线的张力要求,坠石它块有无破损、安放是否整齐、上 下移动是否灵活、防风摆抱箍是否缺失、坠砍编号是否清晰正确。(J)坠陀破损时进行更换:用手扳葫芦、钢丝套子将承力索或导线硬锚在支柱上,卸下破 损坠石它,换上新坠花。(J)坠陀块数不足时补齐,并立即检查本锚段另一段下锚坠冗数量,使两端坠花数量相等。(J)坠驼上下移动不灵活时移动限制管上下部螺栓调节孔,将限制管与坠驼重心线调整至 平行且距离适当。如限制管与底座固定,则重新确定底座位置,重新固定限制管。(J)36. 对不清晰或缺失的坠泥编号进行重新印制,印制前对坠碇表面用钢丝刷清理,然后用 毛巾将灰尘清理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