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941607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古代诗、曲四首之一。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了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编者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感受山河之美。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诗情,读出诗韵,领悟诗境。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切入,创设情境,欣赏诗文,引出作者,从而引出新诗,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二、师生合作,激发动机,渗透学法,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

3、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三、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诗情,读出诗韵,领悟诗境。教学准备:制作有关西湖的风光课件、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进入新课。1

4、、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2课古代诗、曲四首。你们知道杭州的西湖吗?西湖的美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有不同的美。请看,(课件出示周起渭的诗句)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明月)2、是啊,西湖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他挥笔写下(课件出示):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他眼中的西湖就像(一幅画)3、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而在九百多年前,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他对西湖更是醉心。你听说过苏轼吗?课件出示苏轼的图片及资料,师简单介绍。4、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来看看

5、他眼中的西湖又像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解读课题。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生自由汇报)2、师:(指着板书)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自由读,老师随机巡视)3、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它的味道,谁来读一遍。4、生:读5、听听课件是怎样读的,好不好。(出示:课件。)6、师: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以前理解古诗有什么好方法?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生:借助插图理解古诗。生: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学生边汇报,课件边出示学习方法。师

6、: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让我们坐着画舫,一同去欣赏西湖吧!三、理解晴雨西湖。1、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师(板书:潋滟)2、阳光照耀着水面,你觉得什么样?(生:答)师:你能用其他的词来描写水光潋滟吗?(生:自由说)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像什么?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心情怎样?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说,读生:水光潋滟晴方好。3、师:同学们,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我真想大声地赞美生:水光潋滟晴方好。4、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在阳光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忽然,雨雾迷蒙,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课件出示:山色空濛雨亦奇)生(接读诗的第二句)6、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

7、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来,看看吧!(放课件,教师轻声描绘)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也给人感觉不一样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7、换一个词来理解“山色空濛”?(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神秘莫测,如同神话中的仙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是呀,雨中的西湖,与群山相应,有云雾相伴,也是别有一番风景哪!于是诗人默默地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蒙蒙细雨悄然的下着,我们仿佛听见诗人在吟诵山色空蒙雨亦奇。雨越下越大,诗人不由得放声吟诵山色空蒙雨亦奇。8、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自由读、指读、评价、)9、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

8、是生:山色空濛。(板书:空濛)10、短短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你有什么感受?(生:西湖晴天雨天都很美)师板书:晴雨皆美。四、理解西子西湖1、晴天的西湖是那样的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的温柔,像谁呢?(板书:西湖、西子)你知道西子吗?(课件出示资料介绍西子。)2、(缓缓地)在这首诗里,诗人并不是要写西施,而是借她的美来表现西湖的美,这个比喻奇妙而又贴切,写出了西湖的神韵,更突出了西湖的美。生:读后两句。(课件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美人?(淡妆美人 不擦胭脂水粉,不须去雕饰,天生丽质淡雅装饰 如出水芙蓉)淡妆什么样?(清新自然、淡雅)就像什么

9、天的西湖?(雨天)不是明艳照人却也别有风情 ,有难以掩盖的美,一个字,美的合适“宜”。4、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美人?(浓妆美人 浓妆艳抹 光彩照人 迷人的神韵精雕细酌)浓妆什么样?(色彩鲜艳、明丽、光彩夺目)就像什么天的西湖?(晴天)魅力四射,光彩照人,一个字,美的合适“宜”。 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5、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生:夏天(秋天)的西湖是浓抹。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师:如果说,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生:荷叶(柳叶、枫叶)为西湖化淡妆。6、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美吗?能和西子去比吗?

10、师:所以说西湖淡浓俱佳。板书:淡浓俱佳。五、总结升华,情系西湖1、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平时留心观察,对生活的热爱)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在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西湖的美丽赋予诗人灵感,冲淡了他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以致他回到京城后仍不时想念西湖,想念杭州。18年后再来杭州出任杭州太守。当了太守他有权力治理杭州了。便有了一段段美丽的故事。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三谭印月”都是因他而得名,有兴趣的可以搜集这方面的资料。2、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西湖多像一位女子,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正如苏轼笔下那天生丽质的西子。因为这首诗,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别称西子湖。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短短28个字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闭眼,在背诵中想象画面。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在古诗词中漫步,在祖国山水中畅游,祖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你细细品味;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期待你用心感受。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晴雨皆美 潋滟 空濛 淡浓俱佳 西湖 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