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思考.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941319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课堂的氛围“活”起来,学生积极“动”起来,这是新课改带来的可喜变化。然而,课堂教学,在“动”的同时却常出现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例如:在小组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趁机谈论与教学无关的话题或思想开小差、变小动作;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未能养成倾听习惯,在未经教师同意的情况下大声喊出答案或闹着要回答如何有效进行课堂管理,使课堂活而不乱,动而有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2、的结果,其中之一是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 1、认识的失正。 比如,教师残存应试教育思想,把分数作为唯一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教学上搞题海战术,补课考试无休止,学习成了学生无边的“苦海”。另外,教师因缺乏多元化的学生观,不知不觉中对后进生表现出的厌恶、岐视态度,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发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由此诱发他们的问题行为,甚至对抗行为。 2、管理的失范。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参与激活了课堂,也给课堂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忽视管理,也容易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以“新课程

3、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性”为由,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放任“自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敏,处处设防,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惩罚,让学生感到课堂的冷漠与失意,从而产生行为失常;三是教师管理的无能,想管而管不了,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新教师或缺乏魄力的老师身上。 3、教学行为的失误。 新课程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授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备课不认真,教学方法呆板单一,不善于创设情境,不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过深或太浅,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较差,要求含糊不清等等,都会使教师

4、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课程不能很好地传授和执行,更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频频出现。4、教学目标的失控。 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或问题解决之后所生成的新问题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能借此发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但有些教师对课堂缺乏预见性,对学生所提问题是否具有讨论价值认识不清,把脉不准,形成“放羊式”的教学。目标失控,无意义的问题讨论多,引发学生随意说话、思想开小差、答非所问等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在讲七年级交友要讲原则时,对三个具体原则,分别启发学生:什么是益友?交益友有何好处?什么是损友?交损友有何危害?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经历谈了对问题的认识感受,效果是

5、较好的。后来又有学生问:交了朋友,结自己造成了危害,损友要负什么法律责任?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这些问题已经超过了初一年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未能合理处理,而是转入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其结果可想而知,课堂变得沉闷,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也产生了。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课堂行为管理对策1、倡导新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预防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首先,教师要建立一个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情感关系,使课堂既宽松又有序,真正成为学生乐学求知的小天地。 教师的权威是示范和行为指导能否生效的保证

6、,但产生这种权威的根本不是教师的地位,而是他本人的学识、品行与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要多赏识学生,关心“学困生”,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生才“不敢”或“不忍心”影响所喜欢的老师的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笔者立足于从小事做起。如在课外,迎面遇见学生,热情与学生打招呼;留意困难学生,主动与他交流并寻找适宜的机会家访;熟悉并理解学生的爱好,对其爱好表现出兴趣等等。课上,记住并直接称呼学生的名字,亲切地与他们交流思想,互通见解,共享快乐。学生喜欢老师而产生敬重。因此,一旦有学生扰乱课堂教学,学生往往能群起而止之。 2、协商课堂规则,培植课堂主体意识 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必须建

7、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明确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没有适宜的规则,就不会有良好的课堂秩序。而没有通过“民主”协商制定的课堂规则,则不会有课堂规则的有效执行。 笔者与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比如:听到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上课;提问和回答问题要先举手,经允许后才能起立发言;发言中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仔细观察,不看无关的书籍,不做无关的事情等。因为规则是学生亲自参加制定的,所以学生就会自觉遵守并乐于承担责任,教师执行起来就顺利得多。这样的课堂规则,赋予课堂行为以实质性的意义,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课堂行为的效力,可以更切实地避免课堂混乱,维持课堂良好的秩序

8、。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任何一种教法,即使是最具特色的教法,也不宜一成不变地使用,否则只会消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注意力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就能有效抑制课堂问题行为。比如,在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时,笔者摒弃传统的讲授法,而是让学生参与表演谈体验。先由小脚的学生穿大鞋快步走,再由大脚的学生穿小鞋走路,接着让表演的学生谈体验。学生说:“脚小鞋大,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弄不好还会跌倒。”有的学生说:“脚大鞋小,脚被束缚得太紧不舒服。”最后,学生都认为“鞋的大小要与脚的大小相一致。”通过表演与对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9、的发展”这一内涵也就豁然开朗了。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4、运用行为控制策略,正确处理问题行为 行为控制策略包括强化良好行为和终止问题行为。良好行为一旦得到鼓励和赞扬,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步巩固下来,成为课堂其他成员学习或模仿的榜样。良好行为的鼓励和强化可借用语言、表情、手势等等。比如:针对课堂行为,教师表扬:“同学能补充前面同学的观点,真棒!”激励学生学会倾听,不能随意插嘴;对表现有进步的同学竖起大拇指,传递“不错,继续发扬”的信息。鼓励和强化的方法,笔者原以为更适合于小学生,对中学生所起的作用不大。但实践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由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制力较高,鼓励和强化的效果更好。 终止问题行为,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信号暗示、幽默提示、情境创生、有意忽视、转移注意等。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并在新课程教学实践的运用中不断反思、总结与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