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一双手1.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940269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六 一双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十六 一双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十六 一双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十六 一双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六 一双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六 一双手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3、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张迎善这一人物的形象 学会作批注的基本方法。 难点:对课文结尾的理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手导入,谈话激趣。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请大家看两段关于手的文字,这是谁的手?(闰土)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这双手写满了粗糙、辛劳、忙碌,写满了生活的艰难。这又是谁的手?(于勒)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又让我们读出了他饱经沧桑的心酸。其实,

2、手就是一个人的名片,通过这张名片,我们可以认识一个人,读懂一个人。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姜孟之的散文一双手,(板书:一双手)作者写的是谁的手?是怎样的一双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识这双手。 (PPT1)二、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1、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扫除字词障碍,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PPT2)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在文中圈画出相应内容。思考:本文写了 的一双手? (PPT3)3、指名回答。 (板书: 张迎善)三、圈点评论,解读一双手1、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一双手呢?老师推荐大家用圈点评论法来学习课文,品品这双手。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211页,了解一下什么是圈点评

3、论法。谁来为大家读一下? 圈点评论,简单一点说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书,边作批注 (板书:作批注)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会选哪个字?为什么?明要求:请同学们圈点描写手的句子,作一个相应的批注。2、学生阅读,圈画课文。3、交流讨论,适当点拨: (1)大:课文第17小节和第5小节都是写手“大”这个特点?写法上有何不同?(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自己的手,告诉我有多大。用具体数字有什么好处?更直观地表现出手的大,否则太笼统、空洞。)(2)粗:第8小节 (3)硬:第8小节和第18小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黑:第7、9小节 重点赏析第四小节比喻句。 (PPT)“半截老松木”粗、

4、老、干、硬、裂、厚、深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惊讶”之情。 (板书:惊讶) 总结学法: 同学们对描写张迎善手的句子品析得非常精彩、深刻。品佳句是我们作批注经常用到的方法。(板书:品佳句)4、小结:张迎善的手大、粗、厚、硬给作者和我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用第3小节中的一个字归纳下,把它圈出来! (板书:奇) 6、过渡: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要向我们介绍这双奇特的手吗? 作者通过这双手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双手的主人张迎善。从一双手写一个人。 (板书:一个人) 思考:张迎善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3-19节。7、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我觉得主要是抓住人物描写的语段,扣住关键词句来品析。老师选了3个

5、语段,你来读一读,品一品,文章塑造了一个 的张迎善。任选一个作批注。 (PPT) 片段一是人物的什么描写?(语言描写) 领悟“热爱工作”片段二和片段三是什么描写?(引导学生说出“侧面描写”)领悟“不畏艰辛”“乐于奉献”8、小结: (PPT) 总结作批注方法:扣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也是作批注的好方法之一。(板书:析形象)四、感情升华,赞美“一双手” 1、指导朗读(1)这三段文字让我们明白了张迎善的手变形受伤的原因,他这种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读14-16节。(指导朗读第14、15、16小节。) (板书:敬佩)(PPT)(2)你觉得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这种敬佩

6、之情的?“亏得”是什么意思?(多亏)你能就这句话作个批注吗?(用“铁铸”衬托“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点拨:除了写手的坚硬耐磨外,更能看出什么?硬的仅仅是手吗?(坚韧不拔的精神) 指导朗读:那就不仅仅是敬佩之情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读) (板书:赞美)让我们再读这段话,读出敬佩、读出赞美。(学生齐读。)(3)老师觉得大家有两个标点没有注意到,1000多棵。句号是一种什么语气?(平静、习以为常、自然)感叹号呢?(惊叹、赞美)。你们自己再读读看,/我们请两个同学来读出这不同的语气。

7、/让我们再次带着由衷的赞美来齐读这段话。2、过渡:文中直接赞美这双手的语句是哪句?这是谁赞美的?作者是如何赞美的呢?(读结尾第20小节。) (PPT) (1)这个结尾作者有没有赞美呢?引导学生赏析“仿佛”一词。这绿色的宝库仅仅是张迎善一个人的功劳吗?(2)体会写法:以虚写实,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板书:一群人 林业工人) 这种想法合理吗?再看课文第2小节。(3)“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张迎善的手丑不丑?绿色宝库美不美?这双手是既丑又美。表面上丑,实质上美。绿色宝库的美是以张迎善手的丑为代价的。你觉得有道理吗?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中,或者报纸上、书刊上,看到的人

8、和事,还有没有能说明“美是以丑为代价”这个道理的?小结:他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而张迎善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值得敬佩、赞赏、讴歌的人何止一个张迎善,也许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吧。 (板书: 普通劳动者)文章的结尾看似平常,却耐人寻味,如果这些内容都写上去,反而累赘了,这叫“言已尽而意无穷”。小结方法: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个作批注的方法-学写法。(板书:学写法)(4)文章开头的写法同样精彩,请你作个批注。 五、回顾全文,向作者“学一手”张迎善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作者没有全面具体的去介绍他,而是选取一个最佳角度,抓住了张迎善的一双最具特征的手,从一个典型的侧

9、面来表现这个人物的。这种通过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人物的写法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之一。这种写法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出现过,比如鲁迅先生外貌的“瘦”而精神的矍铄,朱自清父亲的那个肥胖而步履蹒跚的背影,中年润土那又粗又笨且开裂的像松树皮的手。我们再来看两段文字,根据描写说说写的是谁的手?今年开学初,他父亲来交学费,我看到他父亲的一双粗壮宽大,青筋突现的手,满是老茧,抖抖索索的把钱交给了我,那印象实在太深了。(一个农民的手)(每天都能见到那双手不停地写,手指原本纤长白皙,但一到冬天就逐渐变得红肿。手心处横着道道粗纹,粗糙且无光泽。面对这样一双手,谁能猜到她还不到30岁?)一次次,我总端详她

10、的手。那又细又短的手指上没有任何修饰,在右手中指的前端左侧有一个硬邦邦的茧子,是啊!当然会有了,我经常看见她伏在桌子上双手不停地写,再看那双粗糙的手上总是沾满了粉笔灰,我已看不清它真正的肤色了。不过这难道不是最美的图案吗?(一个教师的手)明确: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写人物总结:手是一张名片,一双手折射一种人生;手是一种角度,一双手突显一个人物;手是一种精神,一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张迎善那样,像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那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写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10015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某一部分,多角度、细致准确地描写人物形象。并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试着给你写的这段话写批注。附:板书设计 普通劳动者 一群人 (林业工人) 一个人一双手 (张迎善)(奇)惊讶 敬佩 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