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父母的心5.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939390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 父母的心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五 父母的心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五 父母的心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五 父母的心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五 父母的心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 父母的心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 父母的心5.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安徽省庐江中学实验初中 马亚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2.品读描写人物的段落,感受父母浓浓的爱。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卡片课件的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通过品读人物描写,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感受父母的爱。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父母深情,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教学重点:品读描写人物的段落,体会人物心理,了解穷父母无论是送走孩子还是要回孩子都是出于一颗崇高的爱心。教学难点: 1.透过外貌、语言神态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其深深的爱。2.学生对“淡淡的哀愁”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课前播放韩红的天亮了渲染气氛。师:在这动听的歌声背后,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

2、的故事。1999 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听了这样的歌曲和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达父母崇高爱心的文章,这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短篇小说父母的心。(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出示卡片一 情节要点(卡片一:情节要点)送长子送二儿子换长子送女儿换二儿要回女儿

3、一家团聚3.根据卡片一,浓缩故事情节。(板书:三送三悔)三、研读课文,品析“父母的心”1、析“三送”品外貌同学们,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这对父母为什么要将自已的孩子送给别人呢?请跳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已的看法。(1)贫穷A、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这对父母的贫穷,引导学生分析第2段的外貌描写与第4段的语言描写。B、财主家经济条件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家的经济情况?引导学生品读第1段与第5段。出示卡片二外貌描写穷父亲: 四十岁上下 衣衫褴褛 寒酸相 孩子们: 长相都很聪明可爱 衣服却相当破旧 财主夫人:风度极佳 引人注目 四十岁左右(2)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品读第五段:到了她家的孩子,

4、不仅能够过好日子,而且可以继承财主的家业。另外,我家太太还要赠送你们一百元,作为酬谢。小结:三送为孩子着想。2.析“三悔”品神态既然“送”是为孩子着想,可是为什么又反悔了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画出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不舍”词语。主要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神态描写:(1)第8段:他们送长子时“眼含热泪,难割难舍”。(2)第9段:送二儿子换长子时是“无精打采”。(3)第12段:送女儿换二儿子时是“失魂落魄”。(4)第13段:要回女儿时竟“痛哭失声”。为什么三悔?源于“不舍得”,想要自已好好照顾孩子。出示卡片三:神态描写未送出孩子时:十分犹豫 送出长子时: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5、送出次子时:无精打采送走女儿时:失魂落魄索回女儿时:痛哭失声3、析理由品语言同学们,这对父母在行为上这样“出尔反尔”,给我们很不诚信的感觉,可是财主夫人最终却同意了,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呀?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找出这对父母每次要回孩子的理由。出示卡片四语言描写大儿子:接班人二儿子:像婆婆女儿:太小、无知、冷酷无情(1)第9段:换回长子的理由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师:如果说能做“接班人”的话,那么次子也可以呀,这理由能成立吗?成立,因为日本的传统与中国相类似,只有长子才能做继承人。(中国古代选太子时依据:长子嫡子)师:看来,这是个很好的理由,可以“名正言顺”地用二儿子换回长子了。(2)第11段:换

6、回次子的理由是“和我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师:这个理由很牵强:“像婆婆”也不是理由,否则我也可以说“像公公”。不牵强。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财主夫人只有答应。)师:他们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财主夫人也许被他们的品德感动!(3)第15段:要回女儿理由是“她太小”、“无知”,“当爹的太冷酷无情”。师:这对父母很狡猾,要回女儿的理由更不能成立,小孩子本来就是“小”、“无知”。而且自相矛盾。前面第11段:要老二的时候 说道:他已经五岁了,我觉得他一定会永远地记着我们,想到这儿觉得他可怜得不得了”。“大的”已经记得了,小的又“太小”,这个理由是不是太牵强?虽然这些理由看起来很牵强,

7、但正是因为牵强,正是“自相矛盾”,才更能看出他们的不忍心,因为儿女都是父母的手心肉,掌上珠。所有这些,都是出自父母对儿女的爱! 师:大家说得好。这些理由都很牵强,都不合逻辑,但“爱是没理由的!爱你没商量!( 课件)总结:爱你没理由!爱你没商量!4.再读课文,明主旨文中写道:“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齐读这对父母是否不明智?学生谈看法。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浓浓的爱,淡淡的哀愁。齐读。教师范读。你们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一份沉甸甸的爱。淡淡的哀愁 师:再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这句话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声!我们被这份浓浓的爱

8、感动着,心中却也莫名地疼痛着。这正是“川端康成作品的风格”浓浓的爱,淡淡的哀愁。(课件)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愁。这是川端康成作品的共同风格。为什么他的作品总有着淡淡的哀愁呢,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作者简介:文学成就很大,身世却很悲苦。四、拓展延伸,悟“父母的心”同学们,父母爱的份量无法称量!爱的范围无法丈量!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打是爱,骂也是爱;和风细雨是爱,狂风骤雨也是爱;果断是爱,纠结也是爱。1.在生活中你们也曾听过父母的那些“自相矛盾”的话语吧,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如:A、父母说:你要多吃一些啊!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B、父母说:你一

9、定要做完各科作业再睡!又说: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这就是“父母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板书)2.父母对孩子充满着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你们平时是否收集到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格言、诗句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第一次迁到墓地附近,第二次迁到繁华的闹市,最后迁到书塾旁边,从中我们看到了孟母教育子女的用心良苦。如:上课开始的故事。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也很感人。同学们,且让我们共同说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们感谢您!”五、布置作业,抒感恩之情 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回报父母呢?比如为他们做些事情,对他们说说心里话。现在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如扫扫地板、捶棰背以表示对父母的感恩,好吗?板书设计父母的心川端康成三送为孩子着想 爱三悔好照顾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