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节化学课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93551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备好一节化学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备好一节化学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备好一节化学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备好一节化学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备好一节化学课要上好课,必须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和上好课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备好一节高质量的课,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意识:一、研读意识。首先要从基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理念去阅读教材、研究教材,反复阅读、反复研究,研究教材这部分内容原来学生已经有了哪些知识基础?已经具备了怎样的认识水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对学生有哪些方面的发展?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是什么,只有研究透了教材设计的意图,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设计教学内容以及对相

2、关内容的处理方式。理解教材与熟悉教材有本质的区别,熟悉教材是浅层次的表面化的,即有哪些知识点?重难点是什么?等等;而理解教材是深层次的、更侧重于功能化。即要理解教材设计这些内容其预期的功能是什么。二、引入意识。要重视一堂课的引入,尤其是新课的引入。巧妙的引入会给老师、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在各层次优质课比赛中,几乎每个选手都在引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引入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引入时应体现出:1、引入的简捷性。教师应该摒弃花哨复杂的形式,更不能以复杂作为特色。应该以最利于学生理解的形式入手,用最简单快捷而又最能吸引学生思考的方式引入。例如,对于教学二氧化碳的引入,

3、某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先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再放该故事的动画投影,创设情景。而另一位老师则做了将碳酸饮料中的气体通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实验,通过燃着的蜡烛熄灭的现象使学生推测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尽管从教学目标来看,两者都可以达到目的,但是相比较而言,前者的讲述涉及到的事物较多、现象较多,学生理解的障碍较多、形式复杂,教学效果不如后者。2、引入的有效性。注意有效联系,有效联系的内涵包括2个方面。第一,教师不能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形式的活泼性,将一些与本课内容联系不甚密切的现象或事实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会产生“生拉硬拽”的感觉。第二,教师在设计引入方式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包括对

4、“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怎么让他们知道”等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只有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的方式、角度和内容。3、引入的优先性。当一节课的引入有多种方案时,利用实验的引入应优先考虑。因为化学实验既能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又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三、情景创设意识。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把情景教学看做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基本要求和标志,新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情景

5、素材,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去关注情境中的化学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化学现象,从而主动感觉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情境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含实验情境、虚拟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待。四、问题设计意识。问题线索的设计,不仅要会设计问题,而且要体现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应该大体有一个问题设计的走向。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应该有递进性、层次性。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容量,有思考的价值,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我觉得一个是要找准在哪儿设计问题,然后再考虑如何设计问题,哪些问题是让个体思考的,哪些需

6、要学生分组讨论的等等。五、探究意识。一节课的内容你要研究探究点,有几个值得我们去探究的“点”,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这次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尽可能的针对每一节的内容反复体会,寻找探究点。事实上,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探究意识比较淡薄,所以他就设计不出很精彩的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要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究点,探究的内容必须具有开放的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那么为什么不用碳酸钠、石灰石粉末、稀硫酸、浓盐酸等等,这就体现了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然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回归到教材,找到落脚点,最后归纳为:我们通常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六、核心活动意识。一节课的内容有其重点所在,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会围绕重点内容设计一些辅助的学习活动。因此,要深入研究教材中探究活动的真正意义在哪里,但也要有主次之分,在活动的内容及活动时间安排都要有区别,要在核心活动上搞探究,多花点时间,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搞探究。尽管每位老师教学风格不同,学生基础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但教师备课的理念不能违背新课改的理念,备课环节至关重要,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这七种意识我认为是在备课环节上应该具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