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87301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走出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走出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走出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走出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出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出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2013年8月22日全镇教师集中培训讲座稿 谢志刚 记得朱永新教授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来说,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理论,了解新信息,形成新能力,都需要阅读。实际上,我们每天看电视、读报刊、了解生活知识,几乎都与阅读有关。而对教师成长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则是教师的专业阅读。所谓专业阅读,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计划,有意识地选择阅读一些与所教专业相关或相近的书籍,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众所周知,许多名师的成长与成名,无不得

2、益于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从事专业阅读,从专业阅读中汲取了生命的力量,从而超越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式发展。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说过:“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他在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书籍和教育书籍的同时,潜心研读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把自己整个的心灵献给了孩子们。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以广泛阅读的各类先进教育书籍为支撑,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语文教学改革,创造了当代语文教育界的奇迹。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老师,多年写下的读书笔记堆起来已经超过她的身高。现在,教师的专业阅读已经受到空前的重视,我们中心校和各校都把教师的专业阅读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的重要途径,从书籍推荐、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交流与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现今社会现实对教师的专业阅读也产生的很大冲击: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对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缤纷繁扰的多彩世界,再加上网络电视的影响,教师们根本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另一方面,图书出版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多产的时代,各种包装鲜美的流行图书、励志图书充斥着书店,不少教师也能出书,要么摘抄下载,东拼西凑,要么是日常工作记录和感想,真正对教师专业阅读有用的书籍凤毛麟角。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读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借口工作和家务忙

4、,无时间读书。教师们白天忙于工作,忙到身心交瘁后回家再做家务。整天生活在忙碌之中,根本无暇读书。二是每天除了接触教材和教参,无书可读。教师们每天局限在学校和家庭这个小圈子里,无法接触外面多彩的世界,根本读不到自己想要读的书籍。三是面对纷繁的阅读书目和报刊杂志,读书无从下手。网上有无数的读书计划和方案,案头上有一本本的教育著作和教育报刊,可无法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四是读书无目的,无计划,不讲究方法。有的教师随兴趣去阅读,今天这本读几页,明天那本看几行,有了时间随便翻翻,读书多年却没有多少收获。因此即便是中心校和学校大力倡导读书活动,大多数教师为装潢而阅读。把学校下发的专业书籍书摆书柜中或案头

5、上,不是借口没有时间去读,就是随便翻上几页,始终不能下决心去阅读。要么是为应付而读书。有不少的教师抱着应付学校领导的要求而读书,阅读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大。记录学习笔记也是大段大段地抄录,很难收到应有的阅读效果。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走出专业阅读的误区,收到阅读的实效呢?现把我的一些思考与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分享与交流:教师读书,一是要从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书籍浩如烟海,我们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做,用毕生的时间来读书,也不可能读完世界上所有的书,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对书籍的选择。教师个人对书籍的爱好不同:有的喜欢教育经典,有的喜欢名师成长,有的喜欢专业书籍,有的喜欢教育故事。如果实在没

6、有喜欢的书籍,那就从阅读教育经典开始。教育经典并非都是深奥难懂、高不可攀的皇皇巨著。如果你读不懂论语读不懂大学,可以先阅读陶行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近几年,我特别喜欢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越读他的书籍,越对他书中那充满真情的真知灼见和朴实无华的语言所感动。许多老师读过他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但这本书观点零乱,很难让人一口气读下去。我认为最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作品是他的我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真实记录了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老师们,从孩子进入学前班开始,直到小学毕业期间,他们的所有做为和真切感受与体会。凡读过此书的教师,无不被其精彩的教育思想所感动。因此,教师要从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出发来购买书籍。

7、虽然有些书籍网络上也有网络读本,但我不倡导网上阅读,因为它不利于读书批注和前后归纳。例子:“幸福在哪里?”有一天,小狗问大狗:“幸福在哪里?”大狗说:“幸福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狗就整天追着自己的尾巴咬,可是怎么追也追不到!小狗去找大狗:“为什么我整天追着幸福跑,却追不到,反而追得我头晕目眩?”大狗说:“只要你一直向前,幸福就会追随着你,它永远都在你身后!”(教师的幸福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追寻自身和学生的进步,以及自身的发展中获得的。永远不会是在眼前的那根骨头。) 二是要从强迫自己阅读开始。俞洪敏在新东方英语的博客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做事情常常会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自愿自觉去做,另一种是尽

8、管艰难却不得不去做,坚忍不拔地去做。肚子饿了我们会去吃饭,困了累了我们会去睡觉,快乐的地方只要有机会我们会去寻找,比如电影院、游乐场或名胜地。这些都是自愿的事情,人性所趋的事情,可能每一个人都不会例外。但如果只是吃喝玩乐,我们会逐渐失去活力,甚至体会不到生命的美丽。生命的美丽来自进步和成就,只有进步和成就才能使我们感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类是进步和成就的动物,进步和成就包括经验的积累、精神的培养、学识的增加、智慧的获得、人格的塑造等,当然也包括世俗的财富、名声和地位的获得。但所有这一切并不是天生带来的,都需要后天的努力才能获得的,而努力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违反人性趋向懒散的特性的,因此是面对现实的一

9、种不得不的行为。”生活如此,读书更是这样。从网上看到山东省叫杨玉翠小学数学老师,她坦言自己以前从来不喜欢读书,因此当学校把论语、大学定为教师必读书目,还要定期开读书交流和汇报会时,她最为反感。然而迫于压力,怕自己在读书会上“出丑”,同时为了给儿子做出榜样,她强迫自己拿起了论语,并在每晚睡前“作”,“演”给儿子看。谁知,日复一日的因被逼而读,由装个样子而“假”读的她,竟在不知不觉中“弄假成真”,逐渐被论语深深地吸引了。读书可能有100个十分崇高的理由;但在更多的情形下,读书的理由可能是十分卑微的,甚至是十分功利的。读书就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读书所要求的其实十分简单,那就是放下一切借口,拿起书本,

10、强迫自己一页一页读下去。前天的培训的唐山丰润区岔河初中的校长张斌利,一个搞体育出身的教师,从36岁才开始强迫读书,学习论语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把500多句论语读通了弄明白了,并用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来管理和经营学校,指导教师成长,熏陶和感染学生,用了短短的几年的时间迅速甩掉落后的帽子,实现了不看分数却考分全区第一,后勤无教师,楼道无声响,墙壁无脚印,跑步无队形,考试无监考,超市无师生看管的境界,创造了中国教育中少有的“沙河现象”。例子:1、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唐太宗年间,在长安城的一个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非常要好。有一天,马被唐玄奘选中,上西天取经去了。17 年后,马凯旋而归,回来看望驴子

11、。老朋友见面,自然格外话多。说起一路上的风险和半生的体验,驴子非常羡慕,吃惊地说:“太神奇了,这么远的路,我想都不敢想。”而马却说:“其实我们走的距离是差不多的,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也一步没有停止。但不同的是,我有一个遥远而清晰的目标,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一个磨盘打转。”2、乐观者和悲观者 :从前,有一对夫妇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以卖煤为生,小儿子则卖雨伞。每到下雨,母亲就唉声叹气说大儿子的煤要卖不出去了,天晴时,母亲又惆怅抱怨小儿子的伞没人要。但父亲则和母亲恰恰相反,下雨天,他为小儿子高兴,天晴时,他为大儿子叫好。给我们的启示:性格决定命运,乐观的人会在逆境中找到快乐,悲观的人看不

12、到生活中的希望,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三是提倡教师们阅读有关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书籍。例子:树上还有几只鸟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学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0分贝。”“嚯!那就是说会震的耳朵疼?”“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没有。”“有没有残疾

13、的或饿的飞不动的鸟?”“没有。”“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不算。”“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没有花,就十只。”老师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他继续问:“有没有傻得不怕死的?”“都怕死。”“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的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老师当即晕倒这篇小文章让我想到很多问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为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影响因素日益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

14、,需要我们教师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无疑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通过读书学习来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和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和想法。(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学生不同了。引用李镇西的一句话,最怕认认真真没有能力的老师。)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批“大夏书系”书籍,大部分是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有些是专门论述成长的,如刘良华的教师专业成长、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教师等;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教育家对话新任教师、教师一定要知道的99个健康细节 、摸不着门-孔庆东谈教育 、做教师真难,真好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不孤独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师道实话 、 教育科

15、研与教师成长 教育絮语、教师的第九个小时 、与优秀教师同行 、跟孔子学当老师。 有些是名师写自己成长历程的,即名师的教育随笔集。前段时间,一本叫飘着花香的琴弦的小书深深吸引了我,本书作者王艳芳老师,网名“一叶兰舟”,是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一名普通的青年音乐教师。她不是名师,没有特殊的背景和经历,也没有很高学历,但她热情开朗,热爱孩子和生活,喜欢读书写作。是爱心和写作圆她了的名师之梦。她说:“实践、思考并记录,这正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外教育专家的关键所在。”这些书籍接近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实际,也对我们的成长帮助很大。四是教师要远离浮躁,静心读书。现在教师队伍里的也存在着浮躁情绪,这不怪大家,今天的社会就是有点浮躁。我们看看今天的人都在干啥?没钱的时候养猪,有钱的时候养狗;没钱的时候在家吃野菜,有钱的时候在饭店吃野菜!没钱的时候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有钱的时候在家里骑自行车!没钱的时候想结婚,有钱的时候想离婚!没钱的时候老婆可以兼秘书,有钱的时候秘书就可以兼老婆!没钱的时候装有钱,有钱的时候说没钱!人啊,都不讲实话,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